杨爱军
营口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辽宁 营口 11500
摘要:农村土地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伴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和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农村土地的价值大大提高,农民对于土地权益的关注越来越多。当前,由于农民不再仅仅依赖土地而生存,所以出现了不少非法滥用土地、破坏耕地的行为,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一些农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受让人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也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被滥用、闲置等。基于此,本文结合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的具体措施[1]。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对策
引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方向与目标必须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开展,第一要点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部署,全面落实土地确权相关政策,引领土地改革正确导向;第二要点要全面推进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管理、依法治理;第三要强化土地征收补偿工作,既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也要保障土地管理的实效性;第四要完善土地管理监督机制,建立统一的、一站式的监督管理体系;第五要强化农民土地管理意识,从农民认知角度出发,从根源上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2]。
1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于农村土地管理认知不足
农村宅基地是集体所有的,农民只有权使用它,只有在村庄进行户口登记的人才能享有这项权利。然而,少数地方政府对土地使用和管理缺乏深入监督,仍然存在在耕地上盖房、非农村户口建房、超出审批面积建房等问题。农村建房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管理和有效利用。由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分属不同部门,确权的主体和性质尚不明晰。此种结果导致许多地区违法用地问题严重。例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主体不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权属尚不明晰;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分属国土和农业两个部门;确权登记发证的后续工作亟待加强,相关政策调整尚未及时跟上。再如,城市建筑面积与农村地区使用面积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使得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屡禁不止。此外,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为了上项目、搞开发任意征用农村土地,使农村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
1.2相关部门监督力度有待提高
除了受管理体制影响,政府等相关部门监督力度高低,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一大因素。目前,大多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普遍是因为政府的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导致的。由于相关部门未曾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农村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又由于未曾正确引导,致使农村土壤污染程度极大。
1.3相关法律法规体制有待健全
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阻碍重重。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法律执行力度不足,在处理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时,实际执行力度远远低于预期中的执行力度。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权力划分不到位,导致权利过度交叉。2)我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即使出现违法行为也很难能及时解决。
2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的具体措施
2.1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监督力度
土地资源是经济建设用地的保障,也是农村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农村土地管理要在市场竞争机制中实现有偿流转使用,从而实现城乡人员流动、技术互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政府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规范管理土地流转。第一,规划土地用途,调控土地供需。在严守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变更,规划每一块地的用途,做好用地风险防控。在符合用地规划、土地安全的情况下吸引有竞争力的资本、企业参与到农村土地要素流转中。第二,加强对流转合同的标准化管理。各类土地权益主体的边界明确、清晰是土地使用权实现顺畅、合法流转的前提。必须依法登记集体土地流转信息,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2.2全面落实土地确权政策
全面落实土地确权政策需要针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遇到的具体问题,出台全国性的指导意见。比如,在实际土地确权管理过程中要以有偿使用和补缴等方式来将农民所属宅基地进行登记,主要登记宅基地占地面积等,为防止日后因宅基地归属问题而出现纠纷,也可通过有偿使用或补缴相关费用等办法将超占宅基地登记为合法面积;若宅基地私下买卖与流转行为能获得土地所有权单位认可,可将其登记为合法宅基地;无论实测面积是多还是少,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按实测面积登记;对私自强占新开垦的耕地,必须重新发包后方可确权登记颁证。合理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期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既要靠决心,更要有手段和经费保证。
2.3健全相关土地法律制度
若想全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1)应积极完善农用地保护制度。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展开统一规划,按照功能、区域进行细致划分,以此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可有序进行。2)应完善土地资源补偿激励机制。立足土地资源补偿机制展开分析,增强土地补偿比例。通过土地补偿比例,激发农民群体积极性、政府部门积极性,进而为后续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3)全方位优化土地用途专用许可制度。面对闲置土地、荒废土地用途加以转变,以期所有土地资源都能被充分利用,杜绝出现任何浪费土地的现象。综上所述,只有全面健全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制度,确保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能发挥实际效用,切实改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效果。
2.4科学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要加强对规划的调研论证,要考虑综合效益,除了关注土地的经济性外,还要兼顾建设的需求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方面,使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等其他各项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互相协调。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促进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统一、社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统一、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的统一,为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率,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基础。要不断提高土地管理绩效,遵循经济规律,科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缓解经济发展与土地规划之间的矛盾。
结语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土地资源管理,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然而,在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依旧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广大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强化工作经验总结,立足土地用地不合理、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稳步上升,为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质量不懈努力[3]。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应策略探讨[J].价值工程,2020,39(17):10-11.
[2]曾灵敏.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65-67.
[3]汪晓东.当前形势下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