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朱婷婷
[导读] 摘要: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农村规划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
        上海途邦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杨浦区  200438
        摘要: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农村规划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农村规划实践,对农村的稳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效的农村总体规划对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其可以助力农村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带动全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全域;乡村建设规划;思路和方法
        引言
        全域村庄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内容。在开展实际工作之前,有必要认真研究当前农村规划的关键问题,以有效规划总体农村合理布局,整合县域农村资源,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域协同发展进程。
        一、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目的及形式
        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城乡建设规划和管理体系中,虽然已经建立了乡镇总体规划和村级规划的内容,但重点是城乡统筹的城市管理体制,而乡村的内容相对简单。此外,我国乡村地区的具体情况是,基础教育,供电供水,道路交通,废物收集和运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权不在村本级,总体规划必须在县(市)级层面进行。因此,有必要改进县(市)级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为县(市)级乡村建设制定具体的指导要求。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创新发展中,我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经历了从“农宅基础设施”到“低档城市化”在到今天的“乡村振兴”的三个阶段,我们也可以将这三个阶段概括为原型时期,发展时期和健全时期。随着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乡村规划已经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了城乡总体规划,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乡村规划的发展趋势已基本形成了一种“点对面”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县(市)级村庄建设总体规划是对上述管理制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关键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弥补了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的薄弱环节,全面整合村庄建设内容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一种“面到面”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各个条线都有具体指引,做到按图索骥的操作手册似的运用方式。其次,协调消化县(市)区的全域各项规划,以确保可以简化和优化村庄规划。城市管理体系原本的规划内容层级多体系全,内容综合,专业门槛高,致使因循传统编制技术路径的现有乡村规划内容复杂,对农民而言晦涩难懂,具体指导不切实际。县(市)级全域村庄建设总体规划致力于在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简化村级规划的内容,减少文字的阅读障碍,优化图文比例,使村级规划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浓缩到一个村一张图一个表,降低管理使用门槛,使得村庄建设规划在基层管理中真正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二.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路及原则
        2.1消除地域歧视的原则
        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通常存在很大差异。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在地理上是连续的,但是在资源识别和管理上是二元割裂的。由于大城市的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城市化发展迅速,在逐步拉开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差距之后,会在农村产生歧视的心理状态。这种群体性的歧视心理状态不利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合理发展,进而将影响我国各个县市全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在具体各个层面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大力消除城市对农村的偏见,使农村集体经济在新的国家政策带动下得以合理发展,减小城乡差距,实现全域协同发展。
        2.2基础性保护的原则
        基础性维护标准是各县市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标准之一。如果为了更好的经济发展而放弃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由此造成的损失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沉重的。在放弃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农村地区的收益只是短视的行为。从长远来看,必须在基本维护的标准下进行相应的总体规划工作,以使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有效的长期发展态势。

基础性维护标准的阐明也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世界绿色发展的趋势。在特定县市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尊重村庄独特的生态环境,并在村庄的原始地质环境资源解读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建设规划工作,利用自身的自然区位优势开展开发主题谋划,同时,在具体的管理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相应的资源本底,以审慎的态度避免进行过多的开发和增量建设,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3因地制宜的原则
        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其关键因素是城市具有极其丰富多样的资源配置,而农村集体经济往往发展缓慢,更关键的原因取决于村庄的位置,如在偏远地区,道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其次是农村地区往往资源有限,只有农业和畜牧业可以用来发展经济。最后,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在县域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中,应根据当前情况开展相应工作,深入农村一线,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对策。应根据整个农村基底情况,进一步把握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环境应对和资源分配方案,并利用村庄原有的区位优势灵活地进行规划设计,以确保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得以快速发展。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有必要组织一支专业的环境状况调查专家队伍,对全域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资源调查,然后根据详细的环境资源本底调查报告确定相应的发展指引。根据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实际的建设规划。
        三.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方法
        3.1编制要点
        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方法的关键包括以下几点:1)调查分析。最终确定全域村庄建设总体规划时,要做好全面研究,对农村发展趋势的基本状况和群众的意愿进行充分的科学调研,并做好记录和梳理工作,做好对地方发展趋势的积极预判和对发展难题的清晰解读。 2)总体目标对策。做好全域城市化进程的调查,积极借鉴优秀的相关规划工作经验,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明确全域农村发展趋势的目标和途径。 3)实现路径。在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协同发展,着眼于农村外部空间的布局和调整,积极推进产业发展规划,重视环境卫生维护和传统文化保护等实操层面的基础搭建。
        3.2关注重点
        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的关键是要关注县域农村发展的趋势。这实际上体现在:1)关注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在全域发展中的机会和权重,实现新型城乡关系的建构。具体规划中重视基础民生,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覆盖以及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全面覆盖。 2)整合并落实三项重点内容,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确定生态保护空间,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农村空间布局以及人口流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在合理布局空间资源方面做得很好。 3)自主创新,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的相关制度规划。在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中,有必要从全域的角度进行观察,准确把握农村管理体制的优化,并在许多方面提供适当正确的指导,确保村庄建设规划合理有效。
        四.结束语
        全域村庄建设规划总体规划的关键技术是将城市规划发展的积极经验导入到全域村庄建设规划的体系中,以城乡协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作为农村规划设计的关键,有效地建立在地管理体系,改善资源保护,深化管理落实的体制创新,高效的交通和市政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针对传统村庄建设规划中的缺陷,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工作,根据总体目标实施总体布局,切实界定村庄建设的协同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建设规划,加快乡村振兴的全面开花,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建设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蔡立力,刘文杰 .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 [J]. 广西城镇建设,2016 (5):24-35.
        [2]田翠玲 .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建议与编制方法研究 [J]. 智能城市,2017 (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