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预防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周奕君
[导读] 摘要: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预防是公路施工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身份证号码:33068119880118XXXX
        摘要: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预防是公路施工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文章对公路路面存在的病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包括泛油、裂缝、路面麻面及蜂窝、坑槽和沉陷的治理措施、边坡问题的处理措施、路面路基处理措施等,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预防;策略探析
        在我国公路事业快速、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运输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现阶段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问题,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影响着人们交通出行的安全和质量。现阶段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的病害问题有路基翻浆、路面蜂窝、路基变形、路基滑坡,等等,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给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导致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大幅度降低。为此,有关单位需要通过对当前常见的路基路面病害问题的研究,探讨解决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公路交通运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一、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灵活的管理机制:
        实施公路标准化管理,必须把养护工作与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路的管理基本上都是由相关公路管理部门直接进行,而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大多是承包给民营企业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公路相关人员。因此,管理和维护工作分开进行。尽管如此,公路管理部门将定期向民营企业下发公路养护工作有关文件和任务,确保公路养护工作质量。但是,公路管理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国家和公路养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当文件和任务发生变化时,民营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并对维修工作做出相应的变更。因此,降低了国家和公路养护的规范化管理。
        1.2养护资金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公路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加快了公路建设脚步,而伴随着公路使用年限的增长和费改税政策的实施,导致现在公路使用后期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公路大多位于边远地区,建设和养护费用本就高于普通公路,随着超重超载车辆对公路破坏程度的增加,一些公路逐渐老化等情况,公路对养护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1.3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公路养护的种类繁多,但专业养护技术人才缺乏,这就导致公路养护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养护知识总体偏低,对现行养护规范认识存在欠缺,养护工作缺乏科学性,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组织不到位,养护质量不过关等问题,该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公路养护的发展。
        1.4养护管理机制无法满足现状:
        公路建成后,有相应的使用年限。合理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大大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但要开展有关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首先要向有关部门申请项目审批。其次,还要写出相关的项目报告,进行立项,然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展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与其他公路养护工序相比,大大降低了养护工作及时性,不利于公路行车安全。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2.1泛油的治理措施
        在处理溢油现象时,养护单位需要对问题路面进行取样,并在混合料抽提试验后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在路面溢油时,可在路面上适当撒布粗砂,避免溢油对过往车辆的影响。如果路面有中度溢油,应将碎石摊铺在路面上,并用压路机将碎石压入沥青路面。待路面稳定后,铺上粗砂或石屑进行二次碾压。如果路面出现严重溢油,必须临时封闭道路,挖掘路面基层,重新进行道路施工。


        2.2裂缝控制措施
        在裂缝治理中,养护单位应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进行治理。一般来说,产生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材料缺乏粘结性,从而影响沥青路面的抗压性能。对于细裂缝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对裂缝很大的情况,必须将裂缝两边沥青混凝土开挖,先处理基层再摊铺新混合料,在铺设沥青材料之前,用填缝料将裂缝与正常路面的接缝处填塞。沥青材料摊铺后,需要用压路机碾压,并在其表面铺设一层聚酯玻璃纤维布,以达到加固的目的。
        2.3坑、松、陷处理措施
        在处理坑洼、松散病害时,既要从路面入手,又要考虑路基对路面的影响,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如果坑槽和松动是由于路面问题造成的,只需对有缺陷的路面进行开挖,重新铺设沥青面层。如因路基问题造成坑槽、松动时,必须在道路处理前对有缺陷的路基进行开挖,并用混凝土材料对路基进行修补。养护单位在处理沉降病害时,也应考虑沉降原因。如果沉降覆盖面积较小,只能采取开挖或粗化措施。当沉降面积较大时,应进行表面处理。由于公路结构存在沉降病害问题,养护单位应对公路结构进行全面检查,解决断层结构层后对路面进行处理。
        2.4边坡问题的处理措施
        对于边坡防护,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本着因地制宜、节约成本、就地取材、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目前应用率最高的两种方式是植被固定和路基排水。所谓植被固定面,主要是指用砖、石、混凝土等构筑具有较强装饰功能的框架,并在其中种植最适宜的植被,依靠植被来提高土壤本身的稳定性,从而尽可能减少边坡本身的侵蚀。边坡将变得更加稳定,从而提高防护效果。路基排水主要包括地表排水、路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三种类型,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路基基础的侵蚀影响,有效地提高路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大大提高路基工程的质量,防止边坡坍塌。
        2.5路面及路基处理措施
        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为保证路面本身质量达到预期水平,防止后期出现麻面或裂缝。相关施工人员应结合现行设计图纸,选择最合适的沥青品种,并对其针入度、延性、软化点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当最终测试数据达到规定的水平时,才能将其移入现场使用。其次,在加热沥青时,还需要配备一定的人员做好温度控制,以防路面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存在温差而出现老化现象,从而影响自身质量。另外,在沥青搅拌中,应做好现场质量控制,特别是在摊铺前,要对封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控制实际投资额,确保摊铺工作足够均匀、平整。只有严格控制路面本身的质量,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2.6建立路政养护联合检查制度
        公路管理和养护管理是基层公路管理机构的两项重要职能。过去,路政部门和养护部门各自负责各自的事务。路政人员和养护人员分别上路检查。两队两组车辆在同一路段巡查,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建立路政养护联合检查制度,不仅可以深化资源整合,实现公路管养技术互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巡查效率和现场问题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实行集约化管理,提高巡查密度和频次,提高公路管理养护质量。更重要的是,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路政养护部门实行同车同检,减少了重复性支出,有效降低了车辆油耗、养护和人力投入等检测成本,大大节约了行政费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养护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公路路面破损现象依然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安全,不利于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应积极反思这些问题,积极创新养护管理新模式,推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探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J]. 李健.  低碳世界. 2020(09)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J]. 张文川,朱莉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