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为了保障道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应优化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中各地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在现阶段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问题较为突出,使道路面临不均匀沉降、稳定性差等质量通病。文章分析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软基路基路面施工要点,完善道路桥梁路段中软基地基施工流程,提升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
引言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交通,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也直接关系着居民的日常出行。从我国的施工建设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桥梁施工建设还不够成熟,大量施工问题频繁发生。建筑企业针对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的相关问题,应该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严格按照施工建设标准,科学合理地对路基路面建设合理的管控,确保施工工程的建设质量。
1路桥过渡段沉降产生的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和货车的数量日渐增多,在此形势下,为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必须严格控制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路桥过渡段的质量控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现象,极易导致桥头跳车的情况发生,降低了车辆行驶舒适度,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此外,由于沉降路段容易发生跳车的情况,对桥梁的内部结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导致更大面积的沉降、裂缝、塌陷现象的产生。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尽量避免沉降路段对整个桥梁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2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的施工要点
2.1优化过渡段施工设计
(1)选择过渡段钢搭板时,应根据软基路段的实际情况,使用规格统一的路桥搭板。处理道路、桥梁交接区域时,可将结构设计方案调整为斜坡形式。(2)施工过程中应重视过渡段形变问题,在软基治理、路基路面质量管理中控制该路段的形变量,减小对工程安全性能、质量的影响,提前防范路基沉降风险。(3)通过缓和设计预防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质量通病,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通过增加渐变路段,确保该路段的缓和刚度。道路桥梁工程的过渡段渐变路段程度应保持在30~50m,渐变路段中的沉降坡差不超过4%,间隔路段长度为10~13m,沉降幅度为10cm,沉降差为3.5~5cm。
2.2及时处理施工过程的地基建设问题
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对施工建设方案的每个操作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察,应用合理的地基建设方法完成施工建设。其具体的方法主要有换土法、水泥土搅拌法和超载预压法等。地基软弱是桥梁道路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应该把路基路面的含水量和坚实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数值之内,保证建设区域的含水量和孔隙间隔距离适中,进而增加过渡段地基土的强度,可以通过换土或者减轻回填材料来改善这一状况。
2.3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技术
沉降段的软土路基占据较大部分,内部含水量较多,施工难度大,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完成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段的施工后,需要采取合理的加固技术对软土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采用的方法有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换土法等。对一些比较薄弱的软土路基,可直接进行开挖,然后在路基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再进行回填处理,从而避免桥台和路基之间产生错位的情况。对厚度较大的软土路基,需要在开挖后修筑路堤,然后再进行填充。在填充的过程中,需要降低填充频率,从而避免软土层产生位移导致桥台移位的情况发生,以确保桥梁路基的稳定性。
2.4台背排水
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处理排水,就会导致水顺着桥台渗进路基下以及路桥衔接处,致使路桥过渡段稳定性减弱,进而影响路基、地基稳固性,导致发生错台、跳车。因此,必须重视台背排水处理。施工中根据台背填料种类、路桥施工区域降雨规律、降雨量、渗水量等采用合理的排水方法,以有效减少台后填料含水量。具体而言,台背路基填筑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需要在原地基的基础上设置盲沟或者排水管,同时做好基底排水工作。做好上述工作后,第一,台背横坡填筑经过夯实处理的粘土,越3%~4%,成土拱状。第二,在土拱的基础上将其挖成地沟,宽40~60cm,深30~50cm,地沟为双向坡。第三,台背后铺设与其宽度相当的隔水材料,可以使用油毡,为了保障隔水效果也可以在油毡下铺设一层尼龙薄膜。第四,对于地沟周围包含孔隙的塑料管,使其出口与路基外部相接。塑料管规格通常如下,直径大于10cm,孔径约为5mm,形状如梅花,小孔间距通常不到10cm。第五,塑料管周围使用透水性能高且粒径大的材料填筑。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直至路基顶层。横向的盲沟设计与纵向相同,但是不需要设置排水管,使用土工布包住盲沟外部接口即可。在路桥过渡段台背排水实际施工环节有时还需要设置排水垫层。其作用如下:第一,保障地基与地基下软土层能够在施工结束前基本固结,减少后续沉降;第二,更好地排水,降低地基渗水量;第三,孔隙荷载力变大后存在渗透路径,不会因为地下水积聚而影响土体稳固性。排水垫层可作如下设置,垫层厚度控制在1~2cm之间,高于地面至少0.5m,地基正常沉降后,地面与地下水位均低于垫层。同时在台背后加设防水涂层,防止结构物被侵蚀。
2.5强化过渡段路基路面维护力度
完善压实、填筑、加固处理、施工设计等环节的实施流程后,施工人员应加大过渡段软基路面路基维护力度,全面评估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做好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修建过渡段路基时,会破坏软基地层中原有结构,使路基在使用中产生较大荷载力。在路基路面施工完毕后,应重视桥梁坡面、路面、路基等质量监测工作,分析该路段内岩石是否保持在稳定状态。可关注地表水、降雨对道路桥梁过渡段造成的风化问题,协调过渡段坡面、环境因素的作用关系。施工方可通过石砌场工防护工艺,落实路桥工程中的护坡计划。使用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处理路堤边坡,借助带孔预制块,增强路基路面排水性能,减少水分对路基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针对道路桥梁周边岩土风化引起的质量问题,可通过悬挂铁丝网、运用纤维混凝土、草型护坡等方式,使过渡段软基路基承载力符合设定要求,充分发挥路基路面维护施工作用,保障路桥过渡段施工质量。通过此维护方案的实施,可有效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仅伴有微弱的沉降现象,项目软基路基路面施工质量良好,路基路面维护到位。相关人员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时,可采用该种方式,加强过渡段路基路面维护管理,防范项目质量通病。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建设离不开相关人员的有机协调和配合,建筑人员应该不断加强知识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道桥建设技术,引进安全的生产设备,在不断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改变和优化施工操作方法,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运行,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韩新翠.软土地基公路桥涵构造物路基过渡段的施工与质量控制[J].公路工程,2018(2):306-310.
[2]谷世平,程玉泉,王铁法.路桥过渡段复合软基处理技术[J].公路,2018(11):169-172.
[3]王晓明,夏祥山.路桥过渡段沉降分析及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186-187.
[4]李向阳.城市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3):251-252.
[5]周翔.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水泥,2019(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