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高建荣
[导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高建荣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  (陕西 榆林) 718000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成为各阶段班主任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这一阶段虽然智力、体能以及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无论是思想、意识、品质还是行为举止都处于关键的塑造期。在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班主任的德育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所起到的意义不言而喻。德育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掌握德育的有效方法。激励策略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助于德育的教学手段,班主任应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渗透德育内容,从而突破班主任德育的难题。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实施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初中生德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活动中,应借助科学有效的手段,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本文首先对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再针对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望借此为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参考。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每一个学生的初中阶段德育教育无疑都是重要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道德价值观。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很容易就形成错误的道德价值观,而且学生时期形成的错误道德价值观,将来走上社会以后想纠正过来是很难的,因此,就需要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之中能够对学生有良好的引导,通过言传身教的渗透方法去让学生学会做一个有德行、有品德的良好公民。况且教育的目的并不单单只有学习成绩这一个衡量的方法,学生的品德教育也是考查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假使学生的成绩再好,但品德败坏,将来毕业之后也不能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公民,这样的教育也只能算是失败的。所以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作用
      初中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若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应用科学的激励策略,则可推动德育成效的大幅度提升。初中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有目的的德育工作。分析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发现,班主任所秉持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未予以重视,使得德育效果难以提升。而教师将激励策略应用至德育工作中则可体现如下教育优势:首先,学生在激励策略下可展开高层次行为,借助自身学习主动性的调动,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其次,学生在激励策略下,可推动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为推动学生个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后,激励策略与德育二者的有机结合,可帮助初中班主任对自身传统教育观念加以更新,还可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实施路径
      (一)榜样激励
      独生子女是00后学生的一个主要特征。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家中的“独苗”,从小就备受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疼爱,特别是在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一些父母因为迫于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祖辈照顾。祖辈在照顾孩子方面往往存在两个极端的情况,或每天夸赞的话不离口,认为自家的孩子哪里都是最好的;另一种情况就是秉承着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思想,在孩子犯错误时非打即骂,并没有意识到家中长辈的道德品质对于孩子成长所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逐渐地失去集体荣誉感,对他们的道德素养培养会产生较大的阻碍。对此,班主任可以采用榜样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初中生在榜样的激励下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同榜样激励相较而言,前者实体性更强,针对学生也可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活动中应重视物质激励的科学应用,推动学生参与度的提升。班主任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制定健全的物质激励制度,如学生完成一件正面积极的事时,可获取一面荣誉小红旗,将小红旗粘贴在班级黑板上。班主任在期末时结合学生所获荣誉小红旗的数量进行奖品的颁发,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不同层次的奖品,由教师出资完成奖品的购买,借助此种激励方式调动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为充分体现物质激励作用,班主任针对学习表现优异或日常生活表现优异的学生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此类公益事件可在班级内产生积极影响,针对此类事件班主任可予以物质奖励,借此调动其他学生在生活中做好事的积极性。结合上述内容可知,班主任借助物质激励的方式实施德育工作,可调动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班主任所购买的奖品虽价格便宜,对学生而言却具备珍贵意义,可满足此阶段学生需要他人认可的心理。
      (三)荣誉激励
      除了上述两种激励方法之外,还有荣誉激励法也是班主任比较常用的一种德育手段。荣誉激励是一种以口头表扬为主的非物质激励形式,班主任在德育中合理地运用荣誉激励形式,同样可以推动德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在一次班级大扫除活动中,一名同学因为地上滑而不小心摔倒在了地上。阳阳看到后立刻背上这名同学去了医务室,一直等到医生给这名同学处理完之后,又将这名同学背回了教室。实际上,阳阳平时在班级中的表现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让人头疼,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的记录也不是很好,但是阳阳这次的表现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热心的、乐于帮助他人的人。班主任可以借助这次事件当着全班学生面表扬阳阳的这种行为,让如阳阳一样的学生可以在荣誉感的驱动下促进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四)重视激励策略的渗透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班主任也不可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歧视学生,应以公平、公正、客观的态度,平等看待每位学生,同时应用多种手段及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结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的实际学习需求调整德育方案,结合不同的教育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为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班会的召开强化班风建设,借助《中学生日常规范》约束学生日常行为。若学生严格遵守此规范,初中班主任应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表扬,反之则应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错误,同时借助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错误。
结束语
      总之,激励策略的实施可以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诸多不足,改变班主任的德育方式,对于德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根据德育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合理地实施榜样激励、物质激励以及荣誉激励方法,发挥出激励策略的教育意义,以此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津,万艳莉.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开展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10):122-123.
[2]沈达峰.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实施[J].吉林教育,2021(10):87-88.
[3]周承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方法[J].青海教育,2021(03):27.
[4]宫晓光.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5]刘志峰.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9(4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