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林俊惠
[导读]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发生了质变。

        林俊惠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  福建  漳浦  363200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发生了质变。如我们面对的虽然是小学生,但是,我们已经会用新的人才观来看待他们,我们会关注他们的内在体验,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个人优势,允许他们有各种不同。“计算”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但是,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们希望学生拥有核心素养。我们会用新的活动观来为学生进行规划,让小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不断地获得各种感受,进而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生成创新能力。数学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拥有“算的技巧”,而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算法”,他们已经进入了一种“算法”时代。当然,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我们对于学生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我们正在引发学生生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育背景 小学 数学教学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要注意改变已有的教育理念,用核心素养教育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定位。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要在分享我们的知识时,同时分享我们的见识,分享我们的期待。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型人才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我们要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素养教育背景的生成,可以让小学生拥有新的学习平台,新的活动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拥有基础的技能技巧,能够生成科学化的认知,积极地参加数学实验,进而生成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学习能力。可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我们改变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整个教育环境。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了解学生的现实问题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现实问题入手进行规划。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并不相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认为小学生能够学好语文但是不具备学好数学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究,他们的直观感知能力较强,但是理性、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困扰。而我们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为学生协调“听”的时间与“做”的时间,“练”的时间与“探”的时间。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即使是在课题研究中也好,还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好,我们都是将学生当做活动的目标指向,我们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够把握问题的根源所在,才能够在规划与验证的过程中变换视角,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未来来进行考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启蒙期,我们给学生一个优化的学习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促使小学生和数学学习建立起有效的链接,生成学习兴趣,全身心的参与数学学习,必然可以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二、积极开发教材资源
        在应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时,它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选择适宜的载体、适宜的方法、适宜的活动来促使学校教育按照这个方向转变。其中教材资源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教育资源。相比其他的教育资源,教材的应用频率最高,也最便捷,而且在和其他媒介形式进行对比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文本式的教材资源还会给学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握在手中的感觉必然不同。再有,教材资源是经过专家与一线的教育者共同努力编辑而成,它不仅仅可以给学生的学提供帮助,还可以给教师“备课”,明了自己教什么、怎样教奠定基础。当然,要想让教材资源发挥出预期的教育效能,还需要教师能够把握教材资源的内涵。如在估算这一部分,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估算资源:农村新建的学校、菜地、苗圃参观,让学生用数充分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并逐步形成科学的直觉。教材不但在数量上设计了估算,在计算中也设计了估算。如利用“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的情景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把每个加数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它们的和,并感知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时候,可以用估算确定结果,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在有了这些做基础之后,我们还需要投入自己的智慧,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开辟学习空间,激活这些静态的教学资源。必然会让小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长更多的见识。
    三、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为学生构建童趣化的学习空间,直观化的学习平台。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生成学的兴趣,才能把复杂内在的数学信息转变为可以直观感受的数学模型,生成数学思想。而要想实现这种改变,我们还需要把握好“教学常规”。让每一节课都转变为“优质课”,让学生能够在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获得认知,生成体验,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拥有数学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升与毫升”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定义,教师可以举出形象的例子,比如,龟兔赛跑结束后,乌龟赢得了比赛,乌龟的朋友为他庆祝,朋友,喝了5杯果汁,乌龟喝了3杯果汁,教师向学生提问:乌龟和它朋友,谁喝果汁喝得多?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生活中对果汁也较为熟悉,这样的例子易被学生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展开实际操作,把相同容量的两个壶灌满水,准备大小不同的杯子,降水倒入。这些在我们看来只是“小儿科”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我们期待学生生成创新能力时,我们首先要拥有创新的能力,而这种创新并不是“翻天覆地”式,而是“潜移默化”式的。
        综上所述,在有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小学数学的教育背景之后,我们有了新的人才观,新的活动观,新的学习观。在有了这些改变之后,小学生生成了学习的兴趣,生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为例[J]. 栗勇.  教育革新. 2016(10)
        [2]让情感与智慧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 吉小华.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Z1)
        [3]论如何提高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 龚小毛.  吉林教育. 201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