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  魏丽君
[导读] 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

        魏丽君
        哈尔滨市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528
        摘要: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发挥着重关键作用,课堂不但是给同学传授音乐有关知识,更看重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气质的培养,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评价
        前言:音乐小学中,不但是简单的教会学生歌曲的歌唱,还要学会对它的欣赏。并且在音乐教学中也应该培育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艺术技能累积中,理解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有一个有好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小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在两方面的能力不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获得了培养。
        一、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老师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真正学习音乐知识,把握音乐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调到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童心》中的《节日舞》时,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让学生们说出他们的印象十分深刻,过节时的场景和有关节日习俗。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将传统节日照片和视频图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节日气氛。在学生加入情境后,老师开始播放《节日舞》,引导所有学生随着音乐旋律起舞。经过这样的教学,老师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理解音乐内涵,把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老师在爱教学中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不同小组学生表演不同节日舞蹈,提高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创造力。
        2.看重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中看重实践的过程对学生学习既有帮助。例如在学习《丰收锣鼓》中,老师可以将各种乐器给同学们用实物展示。让学生对这些乐器有一个认知,让学生自己进行乐器演奏。经过亲身实践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效果。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小学生开展实践,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学生缺少学习自主力
        在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音乐学习中学生应该是课堂是主体,但这一年龄段学生缺少自律力,只有使用适当的方法去加强和规范学生其行为,才有可能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但是真实的音乐课堂中学生自主能力不强,一旦老师不监督学生,他们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2.缺少创新能力
        音乐课堂上,教学目的体现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先进的音乐教学中,孩子的思维处在闭塞状况,思维无法得到练习,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制定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岇提升的评价方法
        1.用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懂得欣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聆听美妙乐曲,陶冶身心,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在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音乐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首乐曲的旋律或是创作思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内容理解更深。比如在教授学生欣赏《回家》这首曲子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进行聆听。第一遍,让学生仔细聆听。听完后,让学生简单淡淡这首乐曲的感知。很有可能一些同学只能简单记住曲子的旋律或是曲调和乐曲特征。这时,老师再按照学生回答去分析学生详细分析这首乐曲,分析该首歌曲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调是明快爽朗还是安静,又有那种清掏。通过讲解乐曲的精妙点,让学生更深理解乐曲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时使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也会慢慢把我音乐审美的方法,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会更强。
        2.树立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
        增多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加以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心规律,优化学生在音乐教学,基于老师、书本为主的类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音乐知识空间。因而,在教学中贴合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使用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容,选取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音乐资料,让学生在自觉性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渐渐培育音乐审美以及音乐内涵能力。
        3.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唯有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够坚持不懈、主动学习音乐。因而,老师应该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音乐作用一门抒发情感的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老师在创设教学环境中,应该让学生感知到心情愉悦、欢快,让他们在美的视听环境中受到感染,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开展音乐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创办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加入音乐情境,感知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比如,在学习《红星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音乐中走进教室,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感知到军队歌曲的风格,感知到军人的英姿飒爽。接着,老师播放《闪闪的红星》,让同学们了解音乐背景,加深歌曲内容,让学生多感官加大自身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以便获得更好的学习。
        4.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音乐带有一定创新性的艺术类型,在艺术创新形式和内容本身就有创新性。培育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需老师深入音乐实践,改良教学方式,为学生供应实践创新学习机会。例如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各类常见的物品合成打击乐,让同学了解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提高他们对音乐中声音的长短、强弱音色和高低的认知能力,协助学生提高音乐创编能力。比如在《声音的强弱》一课中,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高,可以结合课件素材分辨雨声中的大小以及小动物叫声。在他们掌握了技巧后,让他们自己找到生活中有对比性的声音,让其分析声音的强弱比较。最后,利用拍手等动作进行声音强弱感知的实际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声音变化,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
        5.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合理科学评价机制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在实际优化中,应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因而,小学音乐老师应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教学评价的制定和修正,以便在日常教学货站展示核心素养,协助学更好开展音乐美的教学活动体现核心素养,协助学生去理解和欣赏。比如在学习性《彝家娃娃真幸福》歌曲中,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彝族生活方式与服饰,以便激发其歌曲兴趣,让老师进行有效评议。跟关注过程性评价、看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持久性、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课堂中进行及时评价,发挥课堂评价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看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时期是认识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构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培育人生的价值观。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经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炎.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11):1-1.
[2]任艳荣.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46):P.1-1.
[3]童丽君. 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与社会实践的结合[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20, 000(003):P.66-66.
个人简介:魏丽君,女,1983年2月出生,一级教师,区级音乐骨干教师,200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同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