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焕
龙陵县龙江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成为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回避不了的问题。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更具有实施情感教育的价值和空间。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不仅是手段,更是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是情感教育的载体,基于语言学科这一特点,教师需不断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入挖掘书本知识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新成果。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概述
情感是一个人最本真的情绪流露,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认知和体验,人类的情感类型包罗万象,爱、憎恨、愤怒、欢喜等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在教育领域中,将情感要素融入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会变得与众不同。因此,情感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按照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展积极且富有情感的各项教育活动。通过情感的融入,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日渐立体,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审美情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相对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法能够让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标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情感教育有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等。素质教育的要求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教师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感情,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情感素质得到提高。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在人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由于阅历积累和思维水平的限制,还没有学会怎么理性思考问题,所以他们的思维更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教师的情感教育对小学生会起到相当深远的作用。小学期间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应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好性格上的准备。
3.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调动学生认真学习和体验生活的积极性。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是最容易满足的时期,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最大的恩惠。教师要抓住这种心理状态,适时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表扬,提高他们对于周围事物探索的积极性,寻找并刺激他们的各种兴趣点,让他们对于知识和生活的探索充满探索欲望,并且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际联系能力,发展思维。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情感修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使情感教育更加有效的实施,那么就需要教师重视提高自身情感的修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加强在情感修养方面的学习,进而在实际生活中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用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来进行教学,而不应该用-种严肃的表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进而会将自己的心声吐露给教师。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树立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学生也会变得更加乐观、更加积极。教师要多与学生加强交流,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且帮助学生去解决这些困难。如此,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影响下,也会变得更加活泼、更加积极。
2.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这样才可以发挥教学方法本身的作用,否则什么教学方法都是无用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态度亲和、语言热情,生动形象地讲解文本内容,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肯定,多多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在讨论教师的课堂问题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主观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并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争辩。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心理上感受到和谐,就能轻松、愉悦地接受并且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充满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不管是什么类型、题材的文章,都凝聚了作者们的丰富情感。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在两者的联系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然后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情境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充分体验和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自主性意识。情感体验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从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出发,对情节进行合理的假设和虚拟。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情境的合理创设,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切身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此外,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体现的真善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培养。
4.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以及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开发小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只有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上述的目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几个小组成员去共同阅读和分析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同学之间可以分工去寻找资料,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等,只有这样,让小学生在查找课程中的资料,能够进一步了解语文篇章中的历史背景,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理解作者创造文章时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情感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必须要能够从学生情绪角度出发,不断创新语文教育管理模式,切实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同时,还应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逐渐普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及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结合亲身经历,引发学生的共鸣,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完整、深入地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杨晴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48-49.
[2]崔慧.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2.
[3]扎西卓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0(78):65-66.
[4]李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剖析[J].新课程,2020(3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