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每
广东省化州市那务镇那务中心小学,525139
摘要: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国际舞台中,中国有一张特有的名片,那就是诗词。中国享有“诗的国度”的美称,经典诗文更是象征着灿烂多彩、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他们正处于初学者的状态,他们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成为当今教育者的首要考虑目标。对此,建议在小学阶段,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经典国学内容,让学生对经典国学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加强经典诗文的诵读和学习。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国学基础,让小学生在充满国学气氛的校园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策略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华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语文课堂所教导的并不只是语言知识,和简单的语言运用,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国学经典诗文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先人的智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国学经典诗文是组成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元素,而汉语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开展古诗词的教学,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热爱中国文字、热爱中国语言、热爱中国文化。
一、当前小学经典古诗的教学现状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流行文化相比较,传统文化缺乏趣味性的,国学经典更是缺乏让学生着迷的兴奋点,让学生觉得难学,甚至出现了厌学的错误心理,这使得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当中,要注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扭转经典诗文是枯燥的这一局面,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诵读经典,去领悟经典诗文的魅力。
语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下语文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诗词学习。首先,学生们通过诗词学习应该能够了解作者的观点。其次,在诗词学习时,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文章内容。最后,他们能够联系实际,思考诗词的现实意义。学生们在进行诗词学习时,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语文诗词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发展自己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国学经典诗文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只是简单的把古诗词中作者的姓名、古诗的注释以及古诗的翻译简单教授给学生,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只是单一的把网络上下载的PPT,或者教参上找到的教材解析简单乏味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不能有感情的领略诗人的创作意境,不能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索然无味。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诗文的学习就会丧失兴趣,出现不好的恶性循环。古诗词一般都是文言文的形式,这让本就还无语文基础的小学生感觉到陌生和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只是单纯地把重点放在如何将解析,翻译一五一十地告诉同学们,在这个做法下,没错,学生可以去死记硬背地记住内容,可以在考试中考取好成绩,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缺少了对国学经典诗文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古诗词的意境美,进而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勇于表达朗诵诗词的感受。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朗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们善用诗词工具书的习惯,因为学生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古语和生字不能够完全的理解,所以在诗词朗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完善好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们的阅读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诗词学习习惯【2】。
二、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策略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朗读的能力不容忽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那么在朗读训练中老师的范读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能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与老师的范读息息相关,一名语文老师好的经典诗文范读,甚至能让学生透过课本去看清人物的形象,听清人物的声音,看清文章描绘的风景,清晰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等。老师的范读,最直观的就是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范读去感受到老师的情感,再透过老师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一名语文老师好的范读,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和熏陶课堂上的学生,提高学生经典诗文朗读的兴趣,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忽视也不容忽视。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范读是架起学生与课堂内容交流的桥梁,范读的好与坏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它能非常直观的反应一名语文老师的课堂感染力。所以不管是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在闲暇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注重自己朗读能力的培养,努力让自己做一名可以成为范读榜样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经典诗文的诵读能力,通过老师的范读,自己的诵读,达到对经典诗文的感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2]。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积极创造情境和营造气氛,让学生们有种身历其境的感觉。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比较有限,对古诗词的理解尚浅,只有通过老师课堂上创造一个生动形象,愉快轻松的情境,才能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题西林壁》,是由诗佛王维所著,。在这首诗的课堂导入中,老师可以将诗中的一句单独拿出来,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就可以提炼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文章,之后让同学们进行诵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再进行一个详细的字面和字义的解析,让学生进行鉴赏,让学生先去感受诗中山峰的奇异多变,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初步领略诗佛王维在这句诗中寄托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积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示国学经典诗词的知识,赋予较为枯燥的知识“生命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激起兴趣。
参考文献:
[1]“吟诵—歌唱—配画—改写—表演”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J]. 刘枫华,孙跃方.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4)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J]. 陶文翠. 教育文化论坛. 2012(02)
[3]新课改条件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研究[J]. 杜小维.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