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育综合改革与实践——浅谈音乐美育实践有感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王晋阳
[导读]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不可分割第一部分

        王晋阳
        山西晋城市第八中学校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不可分割第一部分,是推进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虽然全面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由于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小学仍然实施的是应试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开展效果的却不是很好。音乐美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名普通音乐教师,为改变这种局面做了一些自己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美育;探索实践
        美育,又称审美的教育,它包括用史诗、戏剧、音乐等不同艺术形式对学生的实行艺术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音乐美育是美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是通过艺术家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精巧构思创造出真善美的音乐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产生愉悦的情感的同时,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最终产生教育陶冶学生的效果。
        一、结合素质教育,渗透美育教育
        1.在我们高呼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音乐美育看似迎来了大力发展的机遇,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代表中小学生风貌的音乐作品。但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里,中、高考对学生的人生成长的影响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音乐教育到底离中小学生的课堂有多远,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解决高、中考指挥棒作用下的中小学应试教育问题,如何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完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成了我们不得不深入探讨的问题。
        2.音乐美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美育广义指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与思维品质,音乐是体现人类现实情感的一种抽象艺术,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优质的音乐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通常是可以带给人正能量的。而狭义的音乐美育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学校教育,其最终的价值体现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音乐美育具有潜移默化、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等特点。音乐美育的效果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的感情与音乐进行相结合,以此产生共鸣。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流传很久是因为他所包含的内容与情感能为大众所接受,好的音乐能够将人的情绪进行情感的带动,以情动人是音乐美学的特殊优势。音乐具有美育功能,但其育人的手段、过程却是令人轻松愉快的,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塑造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音乐美育在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显得意义突出,既可以促进学生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提高,又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
        3.但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我国音乐美育教育一直延续着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但在音乐普及教育方面开展的还不是很好。我国音乐美育的基本现状是:1、小学阶段音课业负担较轻,音乐美育开展的还比较好,基本形成了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主、社会艺术辅导为辅的音乐美育格局;2、初、高中学校随着课业压力的加重,音乐美育开展的普遍不太理想,有的甚至是形同虚设。只有少数同学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为了升学而选择了音乐专业的学习,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音乐学习;3、多数的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严重不足,正常的班级授课有时还可以应付,遇到编排文艺节目、开展兴趣活动等音乐教师就显得力不从心;4、音乐美育在学校的课时安排不足且不合理。正常的上课是要面对全体学生的,需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论其音乐素养的优劣,从而不可能顾及到一些有音乐特长爱好的学生;课余兴趣活动学生来自不同班级且时间不足,所以开展的效果不是很好。


        二、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美育教育
        结合我国的音乐美育实际情况和我本人的音乐美育从教经验,就音乐美育的时间与探索我也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加强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师必须是懂理论、能实践、能示范的。我们目前还很缺少这方面有经验、有能力的音乐教师,必须加大对音乐教师人才的培养,不断充实音乐教师的队伍,以保证更好的完成广大中小学校音乐美学教育的实施,正真做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小学音乐美育的教学划分
        1.小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
        小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更重视音乐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引学生对各类曲调进行了解,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再以此为基础教授学生如何在音乐中体会到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注意该年龄段学生的自身生理、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体会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于所听到音乐的不同感受,并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既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其中内涵,逐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又能在发言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中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
        中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主要以扩展所接触到的音乐类型为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音乐海洋里发现新的内容,同时,音乐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音乐中的精神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通过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对音乐情感进行更深入的体会,促使学生包括审美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我认为应该把音乐专业教育和普及型音乐美育区分开来,同时还要使两者相互促进和影响。要将音乐美育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要宽。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落实音乐美育对广大学生的影响,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征,使学生学会去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潜移默化的以情动人,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要积极的开展课余兴趣活动,不断培养和发现艺术人才,为有志音乐理想的学生创造接受音乐专业教育的机会。
        (四)适当举办集体的音乐文艺比赛获演出
        音乐艺术具有实践和参与原则,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通过实践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音乐美育教育,又充实了学校的校园文慧建设。同时,组织各项文艺活动要以检验学校音乐美育常规开展的情况为初衷,要注重学校音乐美育的开展,加强对学校音乐美育常规实践督察管理,不能为了搞文艺活动而临时的突击排练。组织各级别的各项文艺活动要尽量和学校的其他工作做到统筹安排,力求起到相互促进、全面进步,而不是相互磕绊、冲突,甚至掣肘,反而成了彼此的阻碍。
        (五)加强学校音乐团队等社团队伍的建设
        大力开展学校的社团活动,统筹安排充足的活动时间,落实具体的活动场地,逐步建立健全各个社团队伍的建设。音乐团队的建设是为了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路子,音乐团队的组建、教学和排练对实施音乐美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可能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提前储备一些文艺节目,助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音乐是一门以听觉感官体验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抽象的声音形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美学不仅仅是音乐自身所具有的魅力,更包括了音乐所表达的精神情感,人们可以从音乐中找到促进自己进步的能量,实现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个体,利用音乐美学来实现对人的教育是音乐美育功能的体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