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议论中学习议论——《敬业与乐业》教学案例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阳欣月
[导读] 达成语文的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阳欣月
        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    510335
        【摘要】达成语文的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要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在中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该依托文本,回到文本,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在议论文的教学中,不应停留在铺陈灌输议论文知识,还要进一步给学生实践议论文阅读和论证方法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议论中学习议论,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关键词】核心素养 议论文 阅读教学
        一、背景分析
        钟启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中提到,“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是靠语文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与写作实践中培育起来的。”[ 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1): 3-25.]长期以来,中学的阅读教学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如何读,课堂是老师展示的舞台,布教的殿堂。实际上,教师也非常想把自己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但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的指导只是引路,学生必须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去真正习得阅读方法。
        二、案例描述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的一篇演讲词,文章论证严密,论据充分。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议论性文章,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对于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缺乏整合性认识,需要系统的归纳提炼。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议论性文章,寻找论点、厘清论述结构的能力,虽对论证方法缺乏系统了解,但接受起来困难不大。
        我在设计《敬业与乐业》的时候,着手于:
(1)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脚踏实地的阅读实践,让阅读真正发生,并学会和使用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议论。
在完成文章初读和议论文基本知识介绍后,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以“有业之必要”这一部分为例,演示论证过程。
        2,学生小组合作,任选“要敬业”“要乐业”部分,研究其论证过程,说清楚内部逻辑结构和使用的论证方法。
        3,简单谈谈你喜欢怎样的论证方法,为什么。
           教学片断1:
        师:请大家自由阅读2-5段,厘清这一部分论证的观点和论证的过程。提示: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重点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
        (3分钟后)
        师:好的,请问本部分的论点是什么?
        生:有业之必要
        师:为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有哪些关键的字词提示了你?
        生:因为第二段末尾“所以在讲演正文之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师:具体可以圈画出哪些关键词句?
        生:“所以”,表示作者要总说自己的观点了。而且第二段是这一部分的开头。
        师:论点常常出现在——
        生:开头。


        师:请把你的圈点勾画展示给大家看,大家学着他的样子,圈画出“所以”和“所以在讲演正文之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师:对的。在阅读议论文中,我们可以小结一些阅读的方法,请大家想想看,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开头、结尾。比如第六段和第八段开头就提出了“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这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生:可以关注一下关键的词句,表示关联的,表示结论的或者一些设问句。
        师:对的,所以在阅读议论文的过程中,一边读,我们就要一边圈点勾画以上这些关键的词句。甚至在判断论证方法的时候,我们也要回到原文中去仔细品读寻找一些关键的词句。
        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任选“要敬业”“要乐业”部分,研究其论证过程,说清楚内部逻辑结构和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单谈谈你喜欢怎样的论证方法,为什么。
        教学片断2:
        环节:假如你是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听完演讲,你最同意梁启超的什么观点?最不同意什么观点?学生讨论,分享碰撞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一定的论证方法论述自己的论点。
        生:“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作者的这一观点,我不认同。因为木匠做桌子和政治家建设国家,对整个社会贡献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木匠做好一张桌子,只是从物质上服务了一个顾客,但政治家建设好一个国家,却能惠及整个社会。我举一个陈胜的例子。陈胜年轻的时候是农民,“辍耕之垄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最终组件了起义军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影响了整个秦王朝,打响了伐无道、诛暴秦的第一仗。陈胜老老实实做个农民,和他做个起义领袖,明显是不一样的。所以职业的贡献不是一样的。
        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一观点我不同意,它抹杀了人们自由择业的权利,人们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自己更能发现趣味的职业,能够少走很多弯路,作出更大的贡献。比如鲁迅,弃医从文,他在文学上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可能都是会经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和试错的,发现这一职业无法给自己带来任何趣味的时候,选择另一种职业,或许就能成功。就连本文的作者梁启超自己,不也是换了好几种职业吗?
        三、教学反思
        (一)立足文本,精细指导
        如何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空洞的理论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地读,并指导他们实实在在地圈点勾画相关词句,让学生学会最朴实的阅读方法。
        在教师和学生的演示之后,学生总结方法,并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继续使用这一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学会了如何阅读。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阅读同类文章,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至于本篇文章究竟表达了什么观点,尚在其次。
        (二)课堂实践,活动实践
        议论文的学习往往容易枯燥无味,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常常也对议论文的写作和阅读充满畏惧。不妨为学生创设“议论”的情景和语境,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中实践“议论”这一体裁。虽然学生在课堂上的议论还不够圆熟,但这一方式让学生真正实践了议论,有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敏捷的思维和流利的议论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总之,语文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加需要学生的实践,这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课堂上,教师只是引路人,是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练,才能真真正正地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1): 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