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二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梁玥琪
[导读]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

        梁玥琪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其中,绘本阅读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绘本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下对浅析小学二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以往所学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对外界认识还不够充分。一些文本内容的阅读难度相对较高,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作出调整。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转换成一个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绘本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由于学生在当前年龄段所具有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特点,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习的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一、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在图文对照中学习表达
        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目的并不仅是牢记住它,同时还需要掌握语言文字的用法,在经过多次的练习后,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绘本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照图文进行联想,在完整的语言文字中学习表达,从而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相比于以往的“牢记为先、运用为后”的教学方法,这种先进行实践而后牢记的教学方法更具现实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的主题推荐相关绘本让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自然会根据画面内容联系课文所学和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图文对照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课外素材,他们就能更流畅地进行表达。之后复习课文时,绘本联想法就会使学生加深对语句的理解、记忆,促进积累运用,进行丰富、准确的表达,对习得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兴趣,喜欢做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学习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作为一种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兴趣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绘本通过形象的生动描绘以及色彩鲜明的图画,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调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绘本中对故事的叙述与小学教材中的课文相比,更加简洁、押韵。这大大减小了学生的阅读压力,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摆脱了枯燥、任务繁重的特点,让学生对字词、语句的学习更加轻松。这也给学生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动力。
二、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曾有学者认为:“学习只有符合自己的兴趣需求,才能从中有所得。”因此,在小学二年级语文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导入的设计,让导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绘本阅读当中,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进而喜欢上绘本阅读,自主参与到日常阅读活动中。例如,在讲解绘本读物《母鸡萝丝去散步》时,教师可以以绘本故事中的母鸡萝丝为绘本阅读导入的切入点。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绘本阅读的封面和最后一页。然后,以此设置悬念,让学生分析这两张图片中的故事主角有哪些不同?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母鸡萝丝散步的画面,让学生知晓母鸡萝丝是如何散步的,在散步的过程中走过了哪些地方,散步的路径是怎样的。教师需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有的学生会说:“每张图片都出现了母鸡萝丝和狐狸,可是最后一张却不见狐狸的踪影,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学生提出:“狐狸是会吃鸡的,为什么萝丝没有受到狐狸的伤害,反而安然无恙地回家了呢?”还有的学生说:“萝丝在散步时,经过了院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和蜂房,在如此长时间的散步中狐狸就在它的身后,我真为它担心。”对于这些提问,教师可以先不予解答,让学生在这些疑惑的情绪中对后续情节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后续故事充满期待时,学生就会对绘本阅读产生阅读兴趣。最后,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理解绘本的真正内涵,强化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和认识,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基于学生兴趣,合理选取素材
        为了更好的开展绘本教学,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选取合适的素材。在当前,儿童绘本市场繁荣,随便走进任何一家书店,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绘本书籍。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儿童绘本,看似给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也在无形中增添了取舍难度。作为教师,必须对此做出科学的判断与甄选。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绘本题材时,一方面要符合小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也必须满足小学生爱探索的认知特征。只有这样,才能选出最适合小学生的绘本书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寓言等,关心生命和自然,向往美好的情境。”此外,一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强、爱探索的年纪,教师更需要为学生推荐一些色彩鲜明、画面形象,同时内容比较简单的绘本故事。在分析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出如下推荐:(1)童话类:《猜猜我有多爱你》《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夏洛的网》《严文井童话集》《歪脑袋木头桩》等;(2)寓言类:《伊索寓言》《林海音奶奶讲寓言》;(3)科普类:《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十万个为什么》等;(4)神话类:《袁珂中国神话故事集》《中国神话故事》等。这些绘本故事既符合学生的学情,需要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针对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师在推荐绘本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兴趣。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薄弱,因此他们更适合情节简单、动画丰富的绘本故事。其中童话、神话、寓言等类型的绘本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重点推荐。
        (三)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来说,更是需要耳濡目染,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而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热情的提升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尽情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除此之外,阅读氛围的营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也要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阅读内容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等级进行自主选择。例如,在学习与亲情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母爱”为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绘本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中对自己阅读的绘本进行介绍和讲解。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为学生布置阅读角,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优质位置,让学生进行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结束语
        绘本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感知语文阅读的趣味性,增强对语文课堂的热爱。为此,教师应该合理设计阅读导入,发挥绘本阅读的趣味性,应用多元化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绘本故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雒文飞.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63.
[2]梁芳芳.绘本写话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20(26):71.
[3]付蕾.基于儿童绘本阅读的小学低段口语表达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4]沈逸.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20.
[5]王昕媚.绘本阅读策略在小学低学段看图写话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