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邹君娥
[导读] (一)知识目标:      1、学习重点字词的用法及活用、特殊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邹君娥
        山东省莱州市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26140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重点字词的用法及活用、特殊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2、分析四子之志及其性格。
        3、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字词的点滴积累,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独立思考 ,能够对四子之志进行个性解读,并能对孔子的“礼治”思想作出评价。
(三)思政目标:
1、说文解字,因形求义,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坚定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2、古为今用,“礼”的时代价值及其对个人理想、职业道德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标注疑难不解之处。
(二)做好学情调查工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情调查表



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有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思想,影响之大,可见一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感悟“子曰”中的深蕴内涵。
(二)答疑解惑,扫除阅读障碍
     1、“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很多同学,在读到孔子“点名”的内容时,不知道“求”“赤”“点”何许人也,且“名”与“字”特别混乱,不易区分。
明确: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
子路(字)——由(名):“由”有“道路”的意思。属同义互训。
(曾)皙(字)——点(名):“点”与“皙”,一黑一白,属反义相对。
(冉)有(字)——求(名):追求才会拥有,“名”与“字”意义相连。
(公西)华(字)——(赤):赤,红色;华,光彩,华丽。属同义互训。
在古代,为表尊敬,一般称呼对方的“字”;而“名”,往往用于自称,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提取思政元素:如何称呼对方,在现在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礼节问题,所以我们要熟悉一些常用的敬词和谦词,尊重与谦逊,显示的是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可因自己的误用而引起别人的误解。
2、象形一下,让汉字活起来
如,从图形上看,“女”+“口”,会意为“女子答应”, 图形显示女子跪状,所以“如”字有“唯唯诺诺,依照顺从”之意,女性的这种“顺从”在古代的男权社会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一点大家应批判看待。凡相似皆为“如”,凡有所往也为“如”。
提取思政元素: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发展演变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下来的象形文字,虽已高度抽象,但“形”“义”相连,仍有迹可寻,虽方言众多,但仍交流无碍,这一点就足以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强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
(三)解读文章内涵
1、话剧表演:四子之志及其性格
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将文中场景进行再现,并找同学依据原文进行点评。
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文中四人的理想进行理解交流,并完善《学情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现场辩论。
梳理文章内容: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志向有大小,态度有不同,由此可见四人迥异的性格。
2、孔子点评的标准
明确:
关于“礼乐治国”说。曾皙描绘了一种民生和乐的盛世气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礼乐之事的象征,曾皙的“鼓瑟”“春游”,也深中礼乐之道,完全符合孔子头脑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的图景。
        提取思政元素:对于一个人来讲,个人的理想与价值永远都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紧密相连,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
我们生逢盛世,对烹饪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际遇,精进厨艺,争做行业精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勤学苦练,积蓄力量,时刻与时代同心同向,让青春绽放光彩。
3、小组讨论:夫子哂之,“哂”字如何理解?
孔子之所以“哂之”,不是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对,而是在用委婉的态度批评“其言不逊”,所以“哂”,是微笑,不是讥笑。
当然,孔子的微笑中饱含着复杂的情感。子路由一介村夫成长为一方良吏,老师既看到了他的进步,也看到了他性格上存在致命的弱点,他的微笑中流露着欣慰、批评,也深藏着隐忧。
孔子曾担忧过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诚如孔子所料,子路最终死于卫乱,被剁成肉泥。
提取思政元素:做人要多自我审视,“别让性格“短板”成为我们人生发展的致命阻碍,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才能发掘自身的最大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围绕相关文化常识,提取思政要素,引领思想成长
   “礼”的内涵与职业精神
   从个人层面看,“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显现。简单讲,“礼”就是道德规范。
烹饪专业的学生,大多在餐饮行业的第一线,礼仪是最起码、最基础性的行为规范。要学礼,知礼,用礼,不管从外在形象还是内在修养,服务行业处处都在展示自己的礼仪风范,渗透礼仪元素。
(六)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微写作:我的时代,我的厨师梦
                                ——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所有的人都绕不过他所生活的时代。孔子及其弟子生活在大动荡的春秋时代,他们一生都在渴望“恢复周礼”;而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作为一名烹饪专业的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
请以“我的时代,我的厨师梦”为题写一封短信,完成与孔子远隔时空的对话,字数不少于200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