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樵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211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持。在建筑事业如火如荼发展之时,工程管理问题暴露出来。管理不到位,质量自然没有保证。最后不得不二次施工,既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形象。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需要开启新一轮改革。本文就如何创新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研究,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策略
前言
近些年,我国致力于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筑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占据一席之地,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实践角度来讲,能够做做好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管理方式,结果自然差强人意。为避免陷入发展危机,建筑企业应适时作出调整。基于此,本文先剖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再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
一、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计其数的人投身于建筑事业中。历经千难险阻,才让事业步入正轨。当前,建筑业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这套体系的弊端比较明显,如不加以改善,只会令企业的发展每况愈下。终有一日,企业就要含泪吞下失败的苦果。为了不让这一天来临,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工程质量。当工程质量有保证后,企业形象就会提高,继而获得更多的建设项目。通过有效管理,获得足够多的利益,推动各方面的完善。所有企业都能做到这点,中国就能真正成为建筑强国。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
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推动工程管理工作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建筑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制度缺陷。使用这样的管理制度,无法对人员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很多人员为了图便利,会做出违规举动。管理人员撞见后,只能简单说教,并不能严肃处理。原因无他,管理制度并未明确。当问题浮出水面后,只有找到相关责任人,才能将问题解决。但事实是,无法判别出责任归属,致使问题搁浅[1]。即便是能够理清责任,也会由于个别人的包庇,最终不了了之。虽然明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暗地里早已波涛汹涌。当出现同种人不同种对待的事情后,很容易产生冲突矛盾。
(二)材料因素
在建筑工程中会用到大量材料,倘若材料质量不过关,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一旦隐患办法,轻则损失钱财,重则伤及性命。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将盈利当做第一要务,会通过压低材料价格来降低建设成本。世人皆知,一分钱一分货。低价格的材料必然会存在质量缺陷,一旦流入工程,必然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
(三)设备因素
设备是建筑企业的得力帮手,通过有效运用,既能缩短工期,又能提高质量[2]。现阶段,很多企业并未做好设备管理,这无疑增加了故障发生率。排查故障需要耗费时间,这期间的工作就无法完成。一旦设备无法修复,建筑企业又多了一笔支出。假设设备一切正常,其功能不一定满足设计要求。倘若企业强行使用,质量一定会大幅度下降。
(四)技术因素
在新时期下,施工技术层出不穷,但建筑企业一心抓生产,疏于对技术更新。在工程中使用老旧技术,施工质量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时就需要二次施工,既浪费了资源,也耽误了进度。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有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引进技术。因为没有做好宣传,导致技术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五)环境因素
施工环境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好坏。目前,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好环境调查,多数情况下都是拿到工程就动手。当遭遇特殊天气或事件后,施工现场就会乱成一锅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还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策略
(一)深化制度建设
建筑企业要深刻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建设。首先,落实管理责任。在施工前,召集全员开会,详细讲解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担负的责任。在现场进行答疑解惑,确保每一位人员对施工目标、流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其次,优化管理流程。对内要广开言路,对外要收集信息。结合两方面内容,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在实践中检验,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后,健全奖惩制度。通常情况下,奖惩措施由领导来制订,会造成制度体系不完整、不科学。正确做法是召集全体员工,让他们献言献策,推动奖惩制度的完善。由于亲身参与,自然能够对制度了然于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然会认真遵守。哪怕是工作出错,也会主动认罚。
(二)把控材料质量
只有把控材料质量,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材料管理由四部分构成,建筑企业要做好每一项工作。首先,认真开展调研。企业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研究,依托结果制定采购清单。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建筑材料的详细信息。其次,精心挑选材料。考虑到价格处于波动状态,企业要推测大体走势,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压低材料价格,并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再次,严格把关验收。签订供货合同并不意味着质量有保证,需要建筑企业把好入口。对材料外观、数量,性能进行检查,只有统统满足要求,方能允许进场。最后,妥善保管材料。要规划好材料堆放区域,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三)加强设备管理
建筑企业要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确定设备型号及数量。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补充计划。采购也好,租赁也罢,都要满足设计要求。在设备进场前,除了要检查其功能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巡视,确保操作规范。使用完毕后,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护,让设备一直保持健康状态。当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时,可考虑出租或出售,以此提高收益。
(四)重视技术更新
要想切实提高施工质量,需要重视技术更新。技术获取渠道有两条,一条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另一条是技术研讨会。常言道:“适合自己才重要。”在发现一项技术后,第一件事不是引进,而是判断其是否符合需要。如果符合要求,就要积极磋商,尽快获取技术。为发挥技术的全部作用,需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在关注外部动态时,也不能停下内部创新的步伐。建筑企业要设立特殊奖项,以此表示对工作表现卓越人员的一种肯定。
(五)优化施工环境
建筑企业要积极优化施工环境,以确保万无一失。具体来说,企业要主动联系气象部门,获取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数据。针对不同天气,制定不同预案。当恶略天气来袭后,立刻启动预案,让施工活动有序开展。企业要与地质部门取得联系,掌握地块的详细信息。如遇到偏软的地质,必须采取加固处理。企业要派出人员,收集周边交通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掌握道路拥堵规律。在运输材料设备时,就要避开这些时间点。建筑企业只有把小事做细,才能有效控制工程质量[3]。
四、总结
质量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根本,理应受到重视。由于粗放式管理已实行多年,想要改变着实不易。为避免做无用功,应准确找到漏洞。当前,制度、材料、设备、技术,环境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筑企业要逐一攻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高效管理体系一定会建成,从而推动建筑企业迈上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商传明.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3):5-6.
[2]吴骏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探讨[J].居舍,2021(02):134-135.
[3]朱长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及实施策略[J].房地产世界,2021(0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