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韩俊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韩俊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建筑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浙江物产元通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建筑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保证工程项目高水准交付,就必须满足建筑工地的高质量要求。然而,面对施工现场的复杂性、人员的流动性以及大多数项目工期的紧迫性,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下面我们就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对策探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1、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健全
        科学、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保证。通过目前暴露出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可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已有的质量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首先,施工现场如缺乏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现场作业人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施工作业缺乏规范性,容易发生工程质量风险;其次,现有的质量管理制度陈旧,未根据现代项目管理需求制定或修改规章条款,不能满足当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效提升项目质量管理的工作效果,甚至会影响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最后,质量管理制度的不够健全造成施工质量监管存在管理漏洞,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使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存在盲点,需引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2 工程管理的管控力度需要加强
        从国内项目工程管理现状的分析可知,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企业未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项目的管理力度不足,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存在较多的疏漏。管理者和施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较薄弱,在问题发生时,缺乏积极应对的态度和快速响应的能力。工程管理的管控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工程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理解,忽视对重点工序的质量管控,实施的质量管理策略缺乏科学性,未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进行区分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较混乱;其次,工程管理者缺乏对施工人员的人文关怀,只依照规章制度下达工作指令,不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缺乏灵活变通的意识,不能很好地发挥管理制度的优势作用,使规定成为实际工作的阻碍,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影响项目的正常生产;最后,企业管理者忽视对工程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配备的人员无法有效处理现场的质量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管控造成严重影响。
        1.3 质量管理改进措施需更加有效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管理者根据当前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完善和改进。一方面,质量管理方法需要优化创新。随着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提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对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技术管理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项目需求,不仅无法提高施工效率,反而会对实际工作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施工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效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如由于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度不足,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管理方案,就无法有效发挥质量管理措施的效果。
        1.4 施工管理技术规范需更统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繁琐与庞杂的施工工艺, 如缺乏全面的施工管理技术规范体系,  就会出现技术和质量标准不相符合的情况。另外,在总包与分包的衔接过程中, 施工操作方面如不能依据统一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不仅可能延误工期, 还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5 建设施工技术管理需要加强
        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 建筑施工中各项操作技术还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要想提交高质量的建筑成果,必须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人员除对工程项目情况掌握清楚以外, 一定要确保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尤其在复杂工程项目中,更要对此环节加以重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现场管理人员如没有过硬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力, 极易发生施工质量品质问题。
        1.6 技术规范与尺度标准更新应更及时
        随着工程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施工新工序与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此, 相关部门不能将规程规范及时制定出来, 造成没有具体标准对其衡量。另外,有些地方性技术规范与国家的行业规范不够协调, 局部地域的技术规范比国家规范要高, 造成成本提升和实施困难的现象。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对策
        2.1优化全员质量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升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水平, 就要从思想意识层面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和管控机制, 确保施工流程和施工完整性更加有效, 从而处理相关问题。在工程现场管理体系里, 施工单位要强化培训, 针对性的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教育, 确保施工人员能从根本上认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2健全施工监管机制
        监督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施工单位必须强化这一理念, 才能够提高工程效率, 保证工程的质量, 促进质量监督管理往准确性、实效性的方向发展。加强监督管理, 不在进行传统式的管理方法, 传统的管理方法是管理之前必须通知上级部门, 对工程检查要提前告知, 这些传统的监督管理方法过于形式化, 已不能够建立在现今阶段的监督制度中, 因此, 在监督管理方法方面根据市场上的形势进行一定的创新, 然后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抛弃形式上的环节, 及时的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落实好监督管理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 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在监督管理人员方面, 必须具备相关的职业证书, 才可上岗, 对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确保市政的质量。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监督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需要管理人员认真负起责任, 良好地完成其职位工作。管理层的管理作用是施工现场质量保证的方向标, 管理人员综合工作素质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快速完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 加入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其培训过程中对工作内容的强化、对管理理念的牢记以及对管理效率的保证都要认真学习。另外, 管理人员的合理有效监督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上是很重要的, 比如, 管理人员要定期地进行查岗监督, 避免施工人员的偷懒行为等。
        2.4加强施工重点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 由于工程量的庞大性,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不可能对质量管理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针对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工程要做到着重管理。比如, 面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工程, 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施工过程的着重监理, 进行严格把关, 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多次审核检查, 从而避免重要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另外,对相关重要工程的施工过程要进行全程监督, 在验收的时候还要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再次核查, 从而保证重要过程段的质量合格。
        结束语
        工程质量问题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建筑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保证项目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责任意识,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建筑施工实现质量安全责任目标。
        参考文献
        [1] 文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理论与运用[J].科技信息,2019(23).
        [2] 李波.论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索赔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21(3).
        [3] 杨辉.探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