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沈冲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沈冲
[导读] 摘要:模板是保障混凝土浇筑的基础,运用模板工程可完成对具体构件规格和形状的控制,对提升建筑施工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身份证号码33062119920112XXXX
        摘要:模板是保障混凝土浇筑的基础,运用模板工程可完成对具体构件规格和形状的控制,对提升建筑施工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借助模板系统,可完成对不同形状的结构构件展开预制。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对构件功能与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若模板尺寸、强度等不合格,就会引发建筑工程问题。因此,需对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
        1.1基础梁模板
        基础梁模板施工之前,需要对梁底土方进行压实,使土方内部可压缩空间达到最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用砖材料对其胎膜进行砌筑,用水泥砂浆材料对砌筑后的胎膜进行浇筑稳定,施工完毕,施工人员还要做好浇筑振捣检查工作。基础梁在垫层之上,所以在基础梁模板安装前,需要在垫层两侧进行放线,对标高位置进行确定,并做好标记,这是针对外侧模板而言,该模板在制作时,不用焊接,只需要应用拼装方式即可,因为基础梁具有跨度大,宽度小特点。模板安装完毕,施工人员检查合格后,还要进行支撑固定。
        1.2垫层模板
        垫层模板的体积较大,在其安装过程中,精确核对它的基础中心线及标高,以边线尺寸为准,确定侧面模板。校正模板的垂直高度和标高后,支撑固定,从而稳固模板。固定模板后,将模板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并且再次校准模板的尺寸和标高。
        1.3墙体模板
        墙体模板的拼装一般采用两侧模板来进行。首先以基层中心线为基准,将两侧墙体边线找出,然后再根据所找出的边线,将侧膜与其对准,校正正模板、侧膜拜的垂直高度、标高,采用斜撑与支撑的方法进行固定。然后,在模板、高尺寸的基础上,找出间距,用穿心螺杆进行加固,用钢管夹进行搭设,并在墙体两侧模板外预留出空隙。采用垂球来判断墙体的垂直状况,用木夹上下塞紧,用斜撑将其钉牢,用钢管衍架将其夹紧支撑,保证墙面垂直平整。
        1.4楼面模板
        楼面模板是建筑工程中面积较大的部分,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服务性和稳定性的基础。对于楼面模板,在前期准备完成后进行模板安装工作,先调整支顶高度,同时拉平大龙骨,选取Ф48mm×3.5mm的双钢管,再展开小龙骨的架设,选取50mm×70mm的方木,间距控制在30cm。具体模板铺设时,可按照由四周到中间的方式。安装完成后,展开对楼面模板的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标高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再检查模板连接处,确保连接处没有缝隙的存在,避免漏浆现象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对模板支模顶架进行分析,保障模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对安装完成后的模板展开清理工作,避免各类杂物在模板内部,降低杂物对模板施工的不利影响。
        1.5柱模板
        对柱模板进行组装制作时,需要对柱的相关尺寸进行放线测量,并做好模板安装弹线标记,比如交叉纵横线和边线。柱模板在高度上要远远大于长度和宽度,所以需要将几块合适的模板组装起来。该组合模板中,模板的尺寸和规格要与柱断面长短边尺寸相一致。在组装中,还要避免出现浆体渗漏现象,所以要对模板衔接处进行加密处理,主要采取填充海绵条方式来使模板之间的摩擦减小。模板安装后,还要对模板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将柱模板底部作为突破口,所以在安装中,还要预留清理口,并做好加固措施,在以箍筋为工具时,施工人员要对柱体和箍筋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控制。柱模板正式安装中,要在模板外面一定距离处,安装钢管架,来对柱模板安装起到加固支撑作用,使柱模板保持稳定之余,在位置上不会发生偏差。


        1.6楼梯模板施工
        楼梯模板施工具有一定难度,也比较繁琐,特别是对此后的装修工程而言,可能产生非常大的效用。因此,在建设前一定要结合楼梯的实际大小,挑选相应的材料。在开始搭建时,最先从平台上面的梁模板着手,接着展开斜楞部分的装配,最后再装置底模。一般楼梯的外部都是由三角形的模板构成,所以一定要按照工程的实际需求,先采取实地放样的措施,再制造适当的模板。此外,装配楼梯模板时,必须要把斜向支柱的稳定工作做到位,以免在混凝土填筑期间发生塌陷等意外事故。
        2建筑工程模板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
        2.1建筑施工面的准备工作
        建筑模板施工准备工作,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安装标高控制。模板的安装标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明显,在施工开始前,借助水准仪,严格把控模板安装过程的标高控制,运用经纬仪完成对模板轴线的测量,还需对每一楼层包含的施工面进行弹线规划,再利用标尺或其他工具,对其实行有效的标高控制,借此保证模板安装过程具有准确的衡量标准。第二,做好施工面和模板的表层清理工作,让施工面和模板随时保持清洁。进行施工前,工作人员还要根据相关标准及要求,把柱、梁、墙等关键位置的施工面以及模板表层的杂质清除掉,以免模板安装完成后产生滑板等问题。第三,要涂抹好脱模剂。脱模剂属于模板施工必须要用到的物品,其首要功能就是稳固模板,防止其松动脱落。涂抹脱模剂时,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涂抹均匀。
        2.2浇筑过程注意事项
        模板浇筑前,必须展开模板的检查工作,确认是否存在接缝问题或牢固问题,并全面展开模板内部的清扫工作,预先展开润湿工作,保障浇筑质量。模板安装、固定完成后,才可以展开模板的浇筑施工工艺。浇筑时,需要控制浇筑的速度和浇筑的强度,尽可能降低浇筑对模板的冲击,从而保障模板工程的可靠性。以楼面模板浇筑为例,做好模板支架控制,避免出现倒模的情况。浇筑完成后,合理展开振捣,振捣时,避免振捣棒与模板接触而造成模板松动的情况。
        2.3模板工程拆模施工技术
        拆模前,必须先对混凝土强度实施检验。拆模是模板施工中的重要技术,也是模板工程施工的最后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拆模,不能随意打乱。以先支后拆的方式展开拆模,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要先拆非承重部位的模板,再对承重部位拆除。对于建筑工程各个结构,先拆柱模板,然后拆除楼板底模和梁侧模板,最后拆除梁底模板。模板拆除前,展开混凝土的强度试验,避免拆模过早导致结构损坏的情况。对于拆除后的模板,需要对其进行冲洗,以便下次模板施工使用,还需要对模板的磨损和老化情况进行分析。
        2.4模板支撑控制
        模板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面板、支撑、支楞及连接件,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结构规范的规定,对模板支撑系统展开刚度、稳定性及强度的校核计算。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设置加固构件来对系统加固,常用方法包括:提高立杆截面积、增加水平连杆、加设连续斜撑及在底部安装横向与纵向扫地杆。对于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必须包括支撑的计算书、细部构造大样图、制作安装及拆除的施工措施,还要注意模板安装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开展验收工作。模板施工技术运用中,为保障模板施工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模板支撑施工,根据浇筑混凝土的厚度和重量,对具体支撑方式进行选择。对于楼面模板和梁模板,主要选择大龙骨配合小龙骨的支撑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模板施工的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需要安装模板的结构有很多,相关模板制作、安装等多有不同,施工人员还要在熟悉图纸和相关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保证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能落实到位,现场监理人员还要做好模板施工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模板与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覃文珩.建筑技术开发.2019(19)
        [2]探析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柳建华.建筑与预算.2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