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2010719840228XXXX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达,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住宿问题方面越来越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房屋建造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混凝土的质量上。因为混凝土的质量是房屋建筑中的重点,而混凝土的裂缝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直接因素,所以本文就就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房屋建筑工程;成因;对策
引言
随着房屋建筑行业的迅速的发展,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了房屋建筑建设的主导方向。由于在外部作用和自身原因共同作用下,房屋建筑混凝土构件中产生有不同程度的裂缝,使其在耐用、防水和抗载荷性能显著降低。因此,在房屋建筑中确保施工质量就是能够有效控制并处理混凝土裂缝。这就要求我们要非常重视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①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其中结构性裂缝是因为承载荷载不足引起的,裂缝与荷载是相对应,并且裂缝 形式多种多样。非结构性裂缝产生是由各种变形变化引起的,所以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以收缩裂缝为主导,在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非结构性裂缝有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和沉降裂缝。在混凝土裂缝中大多数是非结构性裂缝,约为 80%。
② 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分为施工期间出现的裂缝和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
施工期间出现的裂缝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温度裂缝。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有钢筋锈蚀膨胀产生的裂缝、盐碱类介质及酸性侵蚀气、液体等引起的裂缝、冻融循环造成的裂缝、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
③ 按裂缝的形状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剪切裂缝、斜向裂缝、各种不规则裂缝。
2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2.1设计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的设计对建筑工程影响巨大,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设计问题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对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中一些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缺乏或是工作态度存在问题,导致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致使建筑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难以达到国家标准,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设计概念陈旧,缺乏创新。目前,在我国一些设计单位中,不少设计人员的设计概念明显存在着老化陈旧的现象。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受传统建筑工程设计思想的影响严重, 只注重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强度问题,忽视了建筑工程中的一些其他影响因素,致使建筑工程设计本身存在欠缺,造成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2混凝土的选材和配比不合理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适当的材料选择,如果水泥等复合物材料选择不当,超过使用期限或者调配比例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情况产生。另外,材料中所存在的有毒物质、钢筋的性能、物质发生相互反应、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因素,都是可以让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方面。材料配制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常见原因,其中关键问题是水灰的配比不合理,没有按照水灰配比的标准进行配制。在一定程度上,水灰的配比问题影响着建筑混凝土的强度,一般来说,水与水泥的比例大约是 1:4,但是为了让混凝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水占水泥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是不能超过 3:5。由于水泥经过水化热后通常产生一定的水分,这些水分会在材料中形成残留, 从而产生许多水泡,这就让混凝土的抗重能力严重降低,在重力作用下,材料当中所产生的气泡会过分集中,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3施工方式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引发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关键原因。
例如,如果在混凝土并没有完全达到终凝时间的时候就使其承担荷载,或者太早地对混凝土进行拆模等等,就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如果建筑混凝土中砂石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会直接导致材料不符合要求,造成结构裂缝的产生;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不适用其他任何工具和措施的情况下,对板的上层钢筋进行肆意踩踏,会导致钢筋因为过细出现变形的情况,最终造成板面裂缝的产生。另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没有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容易使混凝土出现脱水的情况, 造成裂缝的产生;如果对于大型体积的工程,没有对混凝土进行重复抹面处理,也容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收缩裂缝。
2.4因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收缩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主要分为塑性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以及自生收缩裂缝三种形式。其中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发生与混凝土浇捣后的凝结阶段,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具有水热化作用,可以加快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速度,当内部水分蒸发完毕,混凝土的可塑性也就会降低为 0,最终导致其出现裂缝;干燥裂缝主要出现于凝结阶段,受到外界环境、作用力等各方面的因素,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此时其表面的体积也就会降低,而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速度明显低于外部蒸发速度,此时混凝土的外部也就会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这一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混凝土也就会出现裂缝;自生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的硬化阶段, 在混凝土中,由于水泥具有水化作用,导致混凝土的体积逐渐变小, 最终出现收缩裂缝。
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规范设计工作
针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计问题,应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入手。首先,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方面,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严格设计规范,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还应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概念进行建筑设计,保持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先进性、科学性,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其次,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来说,针对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应进行严格的审核, 全面而细致的从多个方面对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确保从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到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各方面均符合房屋建筑工程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2优化选材和配合比
在选择房屋建筑材料时,一定要选择优质的、适宜房屋建筑的原材料,例如,应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防裂;选用减水率较高的高效减水剂,以及性能优越的膨胀剂,最好选用复合型外加剂,既能满足多种性能要求, 又方便施工。与此同时,还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将其尽量控制在0.50 以下,同时应控制水的总量,若采用泵送混凝土,水的用应控制在 190Kg/m3 以内,如果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解决。水灰比的降低,将会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其抗裂性能,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砂含量, 提高石子用量。
3.3 控制收缩裂缝
为了有效控制因收缩引起的混凝土裂缝,施工人员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为了减少砼的温度升高,可以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中低热水泥,减少水泥的用量比。实践证明: 对结构刚度和强度进行复算设计和质监部门认可后,方可进行砼设计。同时,为了减少水泥的用量,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或缓凝剂,来改变水泥的成分。为了改善砼塑性来降低水化热的现象,就需要在砼中加入少许的磨细粉煤灰来取代水泥。
4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针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从而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泉.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解析[J].居业,2020(06):89+91.
[2]吴必忠,吴寅初.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1):89-90.
[3]宋国柱.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