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及现实意义分析 杨欢欢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杨欢欢
[导读] 摘要:党建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心骨,也是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源头,在整个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

        中共宝应县委党校  江苏省扬州市  225800
        摘要:党建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心骨,也是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源头,在整个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党建工作的发展为切入点,从党史教育出发,分析党史教育在党建工作中的现实意义,探讨教育的基本原则,并列举出创新的方式,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向着先进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弘扬主旋律,坚守思想阵地,提高社会个体的文化辨别能力和思想辨别能力,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党建工作;党史教育;应用意义;路径创新方法
        引言: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党史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面对党员,非党员群众等对象,针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历史进行介绍的一系列行为,目的是为了引导受教育对象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抵制腐朽且落后的思想文化,抵制敌对意识形态的入侵和干扰。就党建工作来讲,当时就是最为优良的教科书,受教育主体只有认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和脉络,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分析党史教育在党建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
        党建工作始终把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教育水平当作根本目标,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对象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坚定党的领导不动摇,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明确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近些年来,国内外政治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且多元,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也让社会更加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也会受到许多外来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必须要在新时期逐步坚定理想信念,分析中国共产党留下来的精神文明财富,净化自身的心灵。所以,党史教育能够帮助群众认识历史,提高人的思想辨别能力和文化辨别能力,让个体更加辩证且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多元文化,获得更加稳固的精神支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明确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为党建工作保驾护航
        在思想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党史教育能够让受教育对象认可党的革命道路,尊重党的历史,重温党的脉络,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再加上,就单位党建工作来讲,党史教育本身就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这一领域的工作缺失,那么工作人员也会缺乏思想上的行动力和驱动力,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阻挠。而且,单位党建工作涉及到反腐倡廉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多个层面,在这其中,思想政治建设的地位是首要的。而党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党员和非党员服从党的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因此,党史教育能够为党建工作保驾护航,为后续的反腐倡廉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革命优秀传统
        近些年来,有部分党员干部在实践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和自我,没有积极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要扩大党史教育的范围,要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革命优秀传统,让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二、分析党建工作中党史教育的基本原则
        首先,党史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具体来讲,党史教育必须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受教育者真正认可这一领域的内容,展开独立学习,主动研究,让党史教育能够向着常态化的方向迈进。党史教育人员除了要保证日常的教育活动之外,还应当引导受教育对象,自主的挖掘现有的党史材料,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党史教育人员也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理论知识框架积极,积极学习前沿的党史理论材料和发展成果,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为受教育对象输送更加充实的资源,让受教育对象也能够燃起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其次,党史教育应当坚持普及宣传的原则。从教育对象范围的层面来看,党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党员干部上,而是要把非党员群众也当作受教育的对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全员都参与到学习党史,认识党史的活动中。对此,党史教育人员也可以深入基层展开全方位的调查,进行普及和宣传工作,要让社会大众能够提高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


而且,党史教育人员也可以加强与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单位的联系,发放党史教育手册,举办定期的论坛和讲座,拓展教育的途径,发挥出党建工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同时,党员干部也要发挥出带头模范作用,要积极配合党史教育人员的一系列活动,更好的为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服务[1]。
        三、分析党建工作中党史教育的创新方法
        (一)拓展教育渠道和路径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在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以课堂的理论知识传授和基层宣传为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新颖性,容易让受教育对象在机械性的训练中产生审美疲劳,限制了党史教育的实效价值。对此,党史教育人员也应当拓展自身的教育渠道和路径,要进一步提升这一领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具体来讲,党史教育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途径,及时发布与党史教育有关的信息和资讯,设置教育专题模块,及时发布党史教育视频,这样可以让受教育对象获得更加充足的视听体验,也提高了消息传递的及时性。同时,党史教育人员也可以充分利用图片,音乐和视频把不同类型的党史教育资源充分结合到一起,让党史教育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性,让受教育对象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另外,当时教育人员也可以利用电影媒体来创新活动,组织受教育对象拍摄不同党史专题的微电影,并针对不同的作品展开评选和审查,将得奖的作品公布在互联网终端,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受教育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同时也可以扩大党史教育的传播范围[2]。
        (二)推动党史教育实践的深度结合
        党史教育并不是理论的单纯学习,也不是文字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与社会实践存在密切的关系,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内化与外化。对此,相关单位也需要把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到一起,必须要立足于社会,开展多元化的党史教育工作。在这里,当时教育必须要与党建的目标和方向交叉融合到一起,要做到接地气,符合群众的基本关切,提升受教育对象的实践能力,要保证受教育对象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相关单位也可以定期组织受教育对象,参与学党史,做先锋的实践类活动,或者是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公益,组织受教育对象,深入基层群众,自觉遵守并践行优秀的革命传统,将革命的色彩发扬光大,传递正向的精神理念,弘扬社会主旋律,并用个人的行为习惯去感染基层群众,充分为人民群众服务,了解最为基本的党群关系。另外,相关单位也可以充分利用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历史场所,可以是革命纪念馆来增强历史现场的感染力,让受教育对象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就是说,党的发展历史不仅仅需要重温,更是需要追忆,只有在特定情境的感染下,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动荡和辉煌,让历史真正照亮现实。所以,相关单位也可以组织受教育对象深入历史教育基地,或者是革命纪念馆,追思英雄,凭吊先烈,全方位感受到红色革命基因的色彩。党史教育人员也需要在党史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馆,为受教育对象讲解不同类型的历史故事,让受教育对象能够心驰神往,体会优秀革命传统的价值和深邃之处,激发出自身的担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三)创新教育的形式
        相关单位可以进一步创新党史教育的形式,来加深受教育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具体来讲,相关单位可以利用书法,绘画摄影展等形式来推进党史教育,引导受教的对象参与不同类型的评比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收集党的历史资料。而且,相关单位也可以鼓励党史教育人员撰写文学故事,把当时与文学创作相结合,这样也可以让受教育对象潜移默化的受到文字的洗礼和熏陶,接受并感知党史,在脑海中勾勒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画面,与文字融为一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推动知识的迁移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党史教育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抵制落后腐朽文化清洗的应有之策,也是辨别多元文化特色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教育渠道的延伸,实践活动的拓展,教育方式的优化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党史教育开展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党建工作的基本特征,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党史教育人员的参考依据。在未来,各个单位也需要引导受教育对象树立爱国情怀,发挥出党史以史鉴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卫发智. 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及现实意义分析[J]. 青年时代, 2020, 000(002):40-41.
        [2] 钟媛. 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及现实意义分析[J]. 作家天地, 2019, 000(016):P.88-89.
        作者简介:
        杨欢欢,女,汉,江苏高邮,中学一级教师,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