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鼎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400
摘要:市政园林工程属于民生工程的一种,普遍存在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特性,在市政园林工程管理中通常将造价管理作为主要管理内容。在前期的造价管理工作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造价成本控制也十分有效。而随着PPP模式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如何保障PPP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管理问题。基于此,下文对PPP模式的应用特点与优势进行分析后,研究该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控策略。
关键词:PPP模式;工程造价;市政园林;管理
PPP模式指的是一类公私合营项目,这意味着投资主体将发生一定的变化,有了政府的参与,可使项目工程更好的完成,且其他投资主体的参与可以保障资金的及时供应。总之,PPP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其他投资主体的作用,共同促进工程的顺利施工。尤其是对于市政园林工程这种建设规模较大,资金投入较多的工程来说,PPP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推动工程的建设进程。但同时,PPP模式也对工程造价管控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想保障各类资金和资源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则需对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展开研究,以期能够实现多赢目标。
一、市政园林工程中PPP模式的应用特点与优势分析
(一)主要应用特点
PPP模式下的市政园林工程具备多方合作的特性,且合作方中包括政府部门,即在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多个单位参与,其中至少一方是政府部门;各个参与投建方需要经过多次协商才能达成共识,确保在工程建设阶段能够同时保障多方利益;市政园林工程建成之后,各参与方均享有园林工程的资源权限,政府部门并不能独享工程资源;工程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均由各参与方均摊,这意味着参与投建者的风险与收益共存[1]。
(二)主要应用优势
1、项目施工效率更高
PPP模式下的项目工程投建者不仅需要利益共享,还应进行风险共担。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对成本问题加以考虑,特别是对于成本投入较大的环节,应作为重点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以及维修管理成本等。在众多参与主体中不乏一些专业施工单位和专业的运营单位,有了它们的参与,可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和工程运营效益。有研究显示,在PPP模式下的工程施工进度一般会超前3%左右。而大部分传统的项目工程其施工进度多数会出现延期现象,尤其是部分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工程延期现象更为严重[2]。
2、减少财政压力和债务风险
在PPP模式下的项目工程中,大量私营组织参与其中,可以保障资金的有效供应,使得政府财政压力得以缓解。此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确保政府方面可保留更多流动资金,将其应用于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中。此外,公私合营的模式也有助于实现快速融资,在项目投建之前便准备充足的建设资金,使项目工程得以顺利施工。与此同时,也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在PPP模式的运作下,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一些公共服务项目的转型均可实现多个主体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公摊,从根本上降低政府方面的债务风险。
3、有助于实现多赢目标
由于众多私营组织的参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管理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为了保障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管控,建立了绩效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来达成造价管控目标。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强项目的整体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扮演着项目工程的牵头者和组织者角色,并对各个私营组织的参与行为作出监督。而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中则是由政府单独投建,此时政府所肩负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虽然考虑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绩效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而PPP模式中的项目工程,政府与私营组织的有效合作不仅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的管控水平,可以有效实现多赢目标。
二、PPP模式下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策略
(一)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力度
在项目建设初期,各个投建方会通过多次协商确定项目合同,在合同中对工程造价进行约定。可以认为,项目合同是保障项目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内容。尤其是对于市政园林工程而言,其存在工程量巨大,建设规模庞大的特性,需要有多个参与方参与投建方能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而在确立项目合同时,也需要经过多方协商,同时保障多方的利益和权利,并对各方义务进行明确,使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各个投建方能够各司其职,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在园林工程项目的合同中,主要内容包括融资合同、经营许可合同、建设合同、管理和回购合同等[3]。其中最主要的合同为特许经营合同,在项目投建前期就应共同商议特许经营权的归属者,做好前期约定,以免出现纠纷问题。只有保障对项目合同的合理管理,才能保障对各个投建方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各类资金资源发挥最大效率,达城工程造价的管控目标。另外,合同中也应该明确规定各个见参与方均享有同样的利益和权力,在工程实施阶段,积极参与到造价控制工作中,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保障各个工程阶段造价的合理性。
(二)做好项目工程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
项目工程的筹建、决策、设计和竣工运营等阶段均与工程造价管理存在密切的联系,只有做好各个阶段的造价管控工作,方能保障对项目施工和运营成本的合理控制,从而达成更好的工程效益。另外,还有很多工程因素影响工程造价,主要包括: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应对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形成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应首先加强对筹建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投建阶段指的就是工程项目的准备时期,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各类工程资料的有效收集,了解工程施工条件和明确工程建设目标等。在此阶段,必须要对工程造价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控制造价成本;其次,需要做好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从众多工程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的工程方案,既要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效果,又要保障对成本的合理控制;再次,则需加强对项目方案的合理设计,使各个施工环节的工程成本均能得到有效控制;最后,在竣工运营时期除了要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外,政府还需对特许经营权的归属问题加以明确,并将其作为投建方的报酬,这不仅可以控制工程造价,也有助于双方共赢[4]。
(三)加强融资成本管控
进行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建设资金的及时供应,使项目工程得以顺利实施。而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规模较大,资金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在传统的项目模式下,存在融资困难的特性,为了有效筹集资金通常会适当增加融资成本,这将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类问题,可以积极引入PPP模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的快速筹集,并且可以通过对特许经营权的合理分配来降低融资成本,使项目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
结束语:PPP模式因具备融资速度快,施工效率高的优势可以被应用于大型基础设施的项目工程中,其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此外,也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在具体管理中应结合PPP模式的项目特点,做好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保障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巧.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研讨[J].中华建设,2020(11):84-85.
[2]杜艳辉,陈志涛.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中PPP的应用分析[J].花卉,2020(10):285-286.
[3]王皆荣.PPP模式下的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分析[J].居业,2019(12):166-167.
[4]李景丰.关于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