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张敬辉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张敬辉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土建规模的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总量和单次施工体积也日益扩大。
        北京诺士诚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土建规模的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总量和单次施工体积也日益扩大。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开裂等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分区、分段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而受到土建结构的整体性和个性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土建结构分区之间都需要利用后浇带进行施工分割。后浇带不仅对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重要作用,还对后期的防水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已成为土建工程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就要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加强质量控制水平,以确保土建施工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土建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关键
        引言
        在高层土建中需要大量混凝土,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沉降影响土建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应用后浇带进行分割,在混凝土沉降、收缩完毕后,再将后浇带各个区域相互连接,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十分重要。尽管后浇带施工流程不复杂,但是其中包括大量的技术要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1后浇带对高层土建工程的作用
        1.1有助于解决高层土建沉降难题
        高层土建施工通常包括主楼和裙楼,二者在设计时被当作一个整体,但主楼和裙楼的荷载压力是不同的,于是主楼和裙楼的连接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差,影响土建美观性和质量。采用后浇带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二者的相互影响,减少相应的压力。高层土建施工时,主楼先开始建设。在此过程中,随着楼层的不断升高会出现沉降现象,沉降会持续于整个施工过程。待主楼施工结束后再进行裙楼施工,二者承受的压力不同,施工时间不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前后施工土建沉降基本相同。等到高层土建沉降开始稳定时,施工人员就可以在两者的连接部位开展混凝土浇筑,从而消除二者之间存在的沉降差,构成一个整体的土建,提高土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2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沉降的现象
        在土建行业开发力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土地资源也在逐渐减少,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层土建的发展,并且对施工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总得来说,土建结构属于一个个体,由多个小个体组成,并且个体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没有相对融洽的整合性,这便会出现沉降的现象。譬如,在对主楼和裙楼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各种程度的沉降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来设置后浇带,从而能够将其固定于稳定的状态。
        1.3减少温度收缩影响。
        高层土建施工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土建主体中的混凝体构件由于受自身物理特点的影响,在施工中会随外部温度变化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形。如果外部气温较低,混凝土就会出现收缩,产生一种向内的压力。如果外部气温过高,混凝土会受热膨胀。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高层土建混凝土构件会反复出现热胀冷缩,这一过程可以持续30d~60d。在反复的热胀冷缩变化中,混凝土构件无法承受压力从而出现裂缝,给高层土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一般采用直通加弯的设计,可以为混凝土提供一定的自由收缩空间,让混凝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膨胀或者收缩,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有效提高土建结构的安全性能。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准备工作是高层土建后浇带施工的第一步,关乎整个施工质量的好坏。(1)做好清理工作。在准备工作阶段,施工人员首先要做好施工区域的清洁整理工作,将施工面上的灰尘、砂石等清理干净,将事先预留缝里面清理干净,将缝两边的混凝土进行刮毛处理,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流程。准备工作到位能够有效控制后浇带两侧的渗水和漏水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质量。(2)确定施工时间。按照具体的作用不同,后浇带又可以分为温度带、收缩带以及沉降带三种。每一种后浇带施工工艺的作用不同,施工时间也不相同。对于收缩带而言,一般在土建工程混凝土土建60d之后开始施工。主要是因为高层土建混凝土浇筑后,整个砼部件处于收缩状态。等到收缩达到60%~100%,一般是60d之后再进行浇筑合适;对于后浇沉降带而言,后浇沉降带主要作用就是连接高层土建和裙楼,通常在地基工程完成之后再进行施工;温度带的施工时间和收缩带类似,当然具体工作要具体对待,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进步、天气情况和工程材料,进行灵活选择。
        2.2严格按照要求对竖直裂缝进行处理
        在首次完成灌浇技术后,各个裂缝之间的混凝土还没能完全冷凝,因此需要在这个时候对整体施工环境进行清理,从而能够清楚施工所产生垃圾,防止因此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另外,施工人员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清理,要确保其表面的整洁性,当混凝土达到施工标准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建物的施工质量以及稳定性。


        2.3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1)加强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尽量使用无收缩的、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材料,并且保障骨料的含量要少于1%。可以添加适量的减水剂和14%的微膨剂,只有合适的配合比才能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控制好振捣力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度,避免产生裂缝。为了避免泥浆的流失,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h再进行下一步施工操作。(2)控制入模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不当,后期会产生新的裂痕,因此施工人员要注意浇筑过程的温度控制。试验得知,合适的温度下,新老后浇带混凝土黏合紧密,比较牢固。尤其当温度控制在10℃左右时,这时施工效果最好。(3)选择合适的浇筑类型。混凝土浇筑类型主要分为垂直浇筑和水平浇筑两种类型。水平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时刻观察浇筑混凝土的状态,留意模板是否有变形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垂直浇筑过程中,先给浇筑材料填料,检查其是否符合浇筑质量要求。然后做好振捣工序,不同层数在实施振捣时要将其控制在40cm以内。整个施工过程要认真仔细,不能破坏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处理混凝土,用水冲干净混凝土表面,保持其干净、干爽,避免风干
        2.4二次混凝土浇筑
        在对后浇带开展二次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用补偿混凝土施工法,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满足要求,在二次浇筑之前,需要将混凝土块松动,将其中的浮浆清理干净,并及时清理后浇带中的垃圾,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冲洗完毕后,将积水清理干净,以确保施工质量。如果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出现钢筋锈蚀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开展防锈处理,在清理完毕后,要及时浇筑,避免再次生锈。同时,在二次浇筑的环节中,还要保证振捣作业质量,让新浇筑混凝土可以与旧混凝土之间充分接触,浇筑完毕后,使用麻袋将表面覆盖,做好养护工作,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避免过早地堆放重物,以避免混凝土尚未达到强度而影响后续的施工安全。
        2.5浇筑振捣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混凝土浇筑环节,由于混凝土浇筑的宽度和总体材料数量较少,降低了检测和材料试块等相关质量要求,从而给建筑后浇带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局部振捣不密实是后浇带结构不稳定、防水性能较差的基本问题,应根据建筑后浇带高度特点进行分层浇筑和振捣密实,以防止产生气孔和空鼓现象,做好模板湿润度的控制。选用合理的振捣设备,在振捣过程中,还要防止对钢筋造成破坏和移位,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2.6模板搭设
        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重要环节就是做好后浇带模板的搭设,模板施工不是凭借经验进行,而是要进行专业的计算设计和方案制定,特别是随着土建高度的不断提高,土建后浇带施工尤其要做好模板设计和计算工作,避免凭借经验随意施工。另外,还应加强对设计文件的交底和规定,特别是随着土建高度的提高而给高空作业和临边作业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高空模板支护工程对施工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后续的浇筑施工和养护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保护和文明施工,做好后期拆模的便利化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2.7养护
        土建后浇带施工完成后,要在进行养护后再拆除模板,切忌提前拆模和提前使后浇带承受压力。还应加强养护期的监督管理和保护,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和养护措施的执行检查,避免造成后浇带的强度不足和破坏。并根据不同季节温度和环境的影响,做好土建后浇带的养护措施,严格按照养护要求进行洒水、覆盖或保温处理,保持后浇带的应力扩散速度适中,防止应力集中而产生温差应力裂缝。
        结束语
        在土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土建施工的重点,后浇带施工也是问题的多发环节,在不少的土建中,由于后浇带材料不过关、位置不合理、养护不到位,导致土建出现了裂缝,不仅影响了土建的正常使用,也造成了质量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取得理想的作用,相关单位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后浇带设置、模板安装、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来着手,采用科学的技术把控措施,将问题消除在源头外,让土建主体结构能够与后浇带紧密联系起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施工,提升土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充分发挥出后浇带对土建工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凯利.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7):1435.
        [2]吉建琦.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377-377.
        [3]葛青.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1669-1669.
        [4]郭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0(06):90+92.
        [5]段雷.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砖瓦,2020(09):109-110.
        [6]解磊,王跃.高层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原理以及施工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