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69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园区在我国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建设与投资,园区内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基础设施配备更在不断升级。本文拟从冷链物流园区项目的概念规划初期入手,浅谈可提升产业园品质的新颖亮点,探讨如何使园区发挥出更强的整体优势。
【关键词】冷链物流园、智慧物流、自动化体系
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很多省市已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改革创新。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冷链物流园区数量虽然繁多,但整体的质量提升还并不能跟上产业大背景下快速发展的需要,很多冷链物流园区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配置智能网络弱、管理和技术手段有待提升等问题;另外,部分园区在建设初期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及深入的调研,导致概念规划阶段没有合理高效的科学布局和理念输入,造成后期运营使用效果不佳和良好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设计前期对园区合理地引入智慧化和新颖的设计亮点,有助于企业拓宽思路,帮助其找到更加合理化的自身发展方向,有助于园区后续的高效使用。
1.园区地面交通的合理布局
1.1.地上立体交通
园区若定位为中心城市的集配物流园区,必须要组织好进货发货车流的复杂流线,设计过程中可引入“双首层”概念,二层装卸平台的优点如下:1.避免另外设置等待装载的停车区,可节约园区的用地资源。2.“双首层”可增加50%的发货口和泊车位,减少了库体三层及以上(如有)货物出货的垂直交通运输距离,提升周转效率。3.国内物流仓储的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车辆可直接接驳仓库实现装卸货作业的模式,此举缩减装卸货等待的时间,提升了货物周转效率和客户的直接经济效益。
.png)
1.1.1.可与用地外道路结合联运
如用地周边具备条件为本项目设置定向匝道,可将园区内坡道与高速公路路网实现无缝连接,使货运班列直接通过高速公路匝道进入园区干线物流区,不干扰地方交通系统,提升运输效率与安全性。
1.1.2.功能分区与流线分析
因受坡道柱网限制宜在首层设置城市分拣配送功能,走中小型货车。二层平台为一层城市分拣配送补货,走大型货车。相比较普通的地面装卸货,合理安排地上双首层的装卸时间、路径,通过错峰装卸、单向进出等管理方式,可有效避免园区内部交通拥堵,提升冷链物流园区品质和效益。
1.2.地下空间的利用
为保证地面交通通畅,可将散乱的中小型货车与交易车辆引入地下。此举可以合理组织地下的交通、停车,还可以设置新能源充电车位,避免人车混杂与地下交通拥堵。
1.3.通过连廊打造冷链物流——采买交易平台
整个园区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形式的连廊使其闭环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冷链连续。
我们还可以引入“前店后库”的交易模式,使得冷库与展贸交易中心的架空连廊,形成“采买一体平台”。
.png)
2.打造智慧型综合冷链物流产业园理念
智慧型综合冷链物流产业园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冷链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冷链物流的规整、发现、创新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型冷链物流系统。
2.1引入全自动立体式冷库
全自动立体式冷库作为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主要由高层货架、巷道堆垛机、出入库输送设备、自动化控制及管理系统组成。其优点有:1.提升仓库货位利用效率;2.以信息系统提供操作指令、规范作业流程;3.实现对现场操作人员的绩效考核;4.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5.降低仓储SKU的库存;6.改善仓储的执行设备;7. 减少仓库内的执行设备;8.改善订单准确率;9.提高订单履行率;10.提高仓库作业的灵活性。
2.2引入智能自动化体系
2.2.1订单管理系统(OMS)
这是基于作业环节的订单监控,更多的关注客户体验,可以随时掌握订单状态,集合订单数据,做到对物流订单的每个作业细节进行可视化监控。
2.2.2运输管理系统(TMS)
这是接收经过订单管理系统收集、分析过的数据,来调配运输系统的管理工具,主要用来确保运输安全。系统可通过对车辆的运行状态、定位进行监控,也可对运输过程的异常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2.3路径优化系统(ROS)
通过线路最优化的设计与引导,结合可落地的约束条件,打造个性化配送计划,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png)
2.2.4仓库管理系统(WMS)
通过对送货时间进行统筹管理,按照到货时间将月台进行分配,排定车辆进场的顺序和卸货月台。入库作业之前,WMS会给等候的司机发送指令,司机可以合理规划时间,减少车辆占用园区内部的空间,避免月台拥挤。
2.2.5自动选拣系统(GTP)
面临日益严峻的招工难现实,冷库内恶劣的工作环境,基于GTP模式的自动拣选系统就更加有发挥的空间。结合AGV搬运机器人,每小时可以实现超高拣选率,降低风险和缩短交货时间,提高生产率,具有可扩展性,提高灵活性。
2.3自动仓储系统
在仓储系统中,与智能化结合比较好的有AS/RS全自动立体货架与穿梭式子母车系统两种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仓储模式,他们的优点在于都具备更高的存储密度,更高的精确率。
在全自动立体式货架中还分为标准托盘与miniload两种模式,前者是标准的托盘形式存储,后者可提供多样SKU的服务,可处理各种大小的货物存储单元,适应于多种仓库应用环境。
3.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应用
3.1应用大柱网预应力技术
3.1.1核心价值
一、 降低结构层高10%左右,增加10%的建筑使用面积,扩展使用空间。
二、 减少25%的混凝土材料消耗,减少50%普通钢筋用量,节约建造成本。
三、 降低50%的维护费用,可以实现更大的跨高比;结构变形和裂缝得到降低,耐久性提高;结构抗裂性能好、耐久性提高等优点,提升建筑性能,建筑使用寿命增加。
四、 减少27%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绿色建筑。
3.1.2在冷库结构中的应用优势
一、 提高了冷库的使用率。
二、 结构成本基本持平。
三、 减少伸缩缝的设置。
四、 施工周期未增加。
3.2全品类、全温区覆盖
在冷库的冷藏间可以根据不同类别商品的需求,设置所需要使用的温度区域,从+25℃到-60℃全面覆盖。多温区灵活组合,适合各界需求。
.png)
3.3对于生态环保节能的考虑与设计
3.3.1.总平面规划应紧凑布局,最大程度节约用地。动力中心宜靠近仓库或厂房设置,有利于减少管线长度,降低能耗。
3.3.2.园区外立面主色调宜为浅色调,有利于降低外墙表面温度,减小维护墙两侧温差。
3.3.3.可在项目的低温仓库、多温仓库、恒温及常温仓库、全自动立体冷库、冷库、食品加工车间、冻品交易市场屋面布置太阳能发电及热水系统,作为生产生活辅助能源,可有效的降低屋面热辐射,节约项目运营用水用电成本。
3.3.4.可在园区集中绿地处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收集雨水作为园区绿化灌溉和清洗车辆用水。
3.3.5.冷库的维护结构的保温厚度应兼顾节能及经济性并加以计算,坚持平衡设计的原则。
4.结论
通过对园区立体交通的合理布局、引入智慧型综合冷链物流产业园理念、改善提高建筑或规划中的技术要点,可以使得冷链物流园区设计更加集约化、高效性和规模化,更加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斌.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12):140-143.
[2]邱锦光.冷链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4,19(07):106+108-110.
[3]谈向东,袁敏.水产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理念与功能规划[J].中国水产,2014(03):33-34.
[4]高飞,尤建祥.车辆监控系统在智慧物流运输体系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1,7(07):21-22.
[5]陈耀辉.谈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21(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