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不断扩大,对水利工程中泵站要求也随之提高,泵站安全运行的优劣关系着整个水利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泵站管理人员综合把握管理目标和方向,严格把关运行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泵站安全运行。下面本文就水利工程中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泵站;安全运行管理;
1水利工程中泵站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经济转型阶段,在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水利工程后期的泵站规范化管理。水利工程泵站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涵盖内容广,专业众多,需要结合相关管理标准和要求,规范化管理技术、人员和设备,在泵站运行中细化环节管理,对各环节全面监管和控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以此来维护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还有很多不足,表现在设计、制度、人员和技术等方面。
1.1泵站设计存在缺陷
水利工程泵站设计不合理,是诱发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前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相关单位过分追求进度和效益,并未严格遵循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方案有很多不合理之处[1]。部分单位在机组设备操作中,监管力度不足,致使人员存在很明显的不规范行为,设备缺乏有效的防护保护功能,隐蔽工程缺乏有效考量,诱发一系列安全事故。
1.2泵站操作不规范
对于水利工程泵站管理工作,可能存在操作人员和值班人员操作不规范行为,未能严格遵循规定,工作敷衍了事,为了节省时间和降低工作强度,省略很多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检查,致使潜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与此同时,泵站运行前期,部分值班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薄弱,擅离职守,忽视了机组设备运行监测的重要性[2]。即便部分人员拥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但是由于配套技术管理之后,泵站职工岗前并未经过系统化培训,安全管理知识储备不足,对于机械设备故障问题也仅仅是简单维修处理,未能深入分析解决问题,导致故障进一步扩大。所选择的用电技术水平滞后,用电调度方面与泵站运行协调不畅,影响到泵站机组设备稳定、安全运行。
1.3泵站配套制度问题
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中,配套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直接关乎实际工作规范展开。泵站管理工作由于配套制度建设力度不足,内容滞后,仅仅是日常点检和维修,缺少规范化管理体系,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人员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责任模糊不清,导致管理效果不符合预期。保养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泵站机电设备维修、保养、预试定检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不仅威胁到泵站机组设备稳定运行,还会影响到设备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2水利工程中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策略
针对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中的问题,要与时俱进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泵站规范化管理要素
(1)管理理念。结合现今水利工程泵站管理现状,管理理念不断创新改进,形成了较为正确的管理理念。通过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整合分析,充分契合规范化管理需求构建系统化理论体系,指导后续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展开。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水利工程泵站管理要求不同,应建立内容有差异的管理制度,如周期性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检查整改制度等。(2)管理方法。水利工程泵站管理中,注重前沿管理技术选择,如风险分析技术,在数据整理基础上,综合分析和处理泵站管理数据,选择合理的管理方法,强化泵站管理效果。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局限性较大,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岗位职责到实处,各部门紧密衔接,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细化工作环节,严格遵循标准流程,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为项目质量提供保障。(3)管理效益。
泵站规范化管理是现在及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相较于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各环节紧密结合,切实提升泵站管理效果,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在泵站规范化管理中,细化效益管理目标,编制合理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及方案,综合考量影响工程效益的因素,力求实现各环节监管把控,各部门协调配合,提升泵站管理有效性和科学性,规避不必要资源损耗。
2.2泵站规范化管理有效措施
优化设计,维护泵站机组设备稳定运行。为了保证泵站安全运行,如何实现规范化管理目标,应积极转变理念,科学合理设计,减少安全隐患。但是,多数泵站设计和运行中过分关注成本因素,机组设备选型不合理,设计方向发生偏离。诸如,部分水利工程的机组设备选型简单,缺少调速、调角设备,或是泵组设备启动方式设计不合理,后期泵站运行导致设备使用效率大大下降。故此,在泵站建设中做好设计方案优化工作,综合考量泵站机组运行要求做好细节把控,编制最佳设计方案。同时,推动泵站运行优化管理,结合不同装置类型分析叶片角度和数量、开机台数,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变速边角、边角调节和变速调节等方式,促使水利工程泵站安全稳定运行。
2.3健全和优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关乎水利工程泵站安全运行,需要契合实际情况构建安全运行管理的制度体系,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结合相关制度,预防和规避安全风险出现,促使工作人员的行为得到有效约束和管控,提升制度执行效果,将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安全运行管理体系,配套制度切实可行,制度内容精细化、规范化、合理化,后续问题处理有章可循;提升制度执行强度,在各个岗位严格落实,促使泵站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化。
2.4优化规范化管理流程和标准
泵站规范化管理,首先需要明确统一管理标准,优化规范化管理流程,是推动泵站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在提升泵站运行效率同时,维护泵站安全运行。结合泵站以往的管理经验,综合考量设备运行问题,将安全风险因素细化分类,综合分析,记录管理资料编制风险预防处理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构建完善的风险跟踪机制,通过后期跟踪检查和巡逻,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控。如,仪表检测问题,作为风险排查重点,配备专门人员定期检修和维护,并且检查和维护有记录。基于标准化建设,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泵站管理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为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2.5加强泵站改造和维护
加强泵站运行管理,促使相关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在,做好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机电设备内部无灰尘,正常启闭。定期检查监护有无裂缝和错位情况,做好密封止水工作,同时在汛期前对阀门进行检查、清理和保养工作。对于一些年久失修的泵站,设备磨损、老化问题严重,在进行基本检修维护同时,还要进行预防性试验。更新换代来提升设备运行安全系数,如增设信息化设备、改造主轴密封和安装节阀,规避泵站运行风险,维护泵站机组稳定、安全运行。
2.6 加强人才培养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至关重要,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除了送出去请进来以外,也应注重岗位培养人才。每年均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抓住每项技改和机组安装大修的良机,组织有关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进行现场培训,边学习边操作,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多次开展全面性的技术比武活动,每项科研和技改项目都要明确带头人,这样既能解决自身的管理问题,又培养了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化管理泵站,应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依据制度分析泵站管理的安全隐患,需求合理措施及时改进,确保泵站安全运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晓静.简析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施工质量管理[J].治淮,2018(08):145-150.
[2]赵江涛.水利工程泵站建设中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19(14):198-200.
[3]黄勇东.水利工程中水闸泵站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J].低碳世界,2018(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