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 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龙金梅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经济效益的生产推进价值和作用,并提出了借助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云南省曲靖市  654216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经济效益的生产推进价值和作用,并提出了借助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效益;必要性;发展对策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工业建设是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从现有的建设环境来看,我国的农业建设在现代经济、信息化建设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现在正处于经济、产业转型关键期,农民收入不高、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不严格都限制了农业效益。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农业信息化技术也开始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予以改革和优化,借助更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全面推动了农业的综合化建设,让农产业的生产步入了新的阶段。
        1.简述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1.1农业资源信息化
        农业资源包括了水资源、大气资源以及生物品种,农业信息资源网络构建了一个动态的生态监测环境,可针对我国土壤结构的差异和水资源、耕地面积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勘探、土壤检测以及农业生产管理等技术。
        1.2农业环境信息化
        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我国的农村社会建设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借助信息化方式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予以优化,调整农村的人口结构形式,通过信息化方式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社会环境,可以为以后的农业建设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3农业生产信息化
        农作物生长需要依赖度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空间资源。相关单位可以借助现有的信息技术做好生产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生产模式,如大棚生产,监控等,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管理和企业发展的一体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综合性和集成化。
        1.4农业科技信息化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现在还不完善,对比西方已经成熟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我国的农业信息建设情况不理想。此外,因为很多地方生产经营环境恶劣,现有的农业生产的技术较为落后,农业科研和生活作业脱节。对此,相关单位要农业技术创新管理,要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生产管理、鼓励农技员积极学习最新的农业知识和信息化技术,最终带动农户的生产效果,加快农业新技术的交流和扩散。
        2.分析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分析
        2.1农村地区发展急需信息化改革
        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农村地区、乡镇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让农户重视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对此,相关结构要积极提倡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生产购置硬件、软件设施,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2.2农业信息化可改革传统的农业经济建设模式
        农业信息化技术包括了农业技术信息化和产业经营技术信息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和内容可以提升农产业的建设效益,增强其在生产期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而帮助农业人员制定出更加精准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经营计划,让农业生产现代化、科学化。
        2.3农业信息化可改善农业结构
        对比传统的农业生产经济,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业的整体生产模式,在传统的农产品营销基础上提供农业信息产业、农业信息网络咨询产业等,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的总体效益和质量,最终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让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的调整。
        3.全面推动农业信息化,积极带动农产业经济
        3.1创新农业信息化运用模式
        建议基层单位加强农产业改革,要积极分析现有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结合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以及安全的要求转变现有的产品信息供应模式,加强农产品的综合监督端丽,如构建农业生产调查、生产资源分析以及产品加工质量监督的一体化体系,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实用价值。
        3.2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在农业改革的环境下,我国加大了农户以及农业工作者的技术培训,但是实际上农业建设的效果还有待提升,很多地方的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依然有待提升。对此,为了更好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生产的价值,相关单位应当要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管理机制,加强农业信息体制的生产管理,可多注重农业资源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兼容,进而为更多的农业生产人员和服务人员提供资源。
        3.3构建专业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可以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虽然在国家的积极建设下,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有了农业信息数据库,但是数据的信息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先进性,都是传统的生产资料,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予以创新,都不能够发挥信息利用的综合价值。对此,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中要做好数据库统筹规划和管理,积极吸纳更新的数据资源和技术;其次,加强数据库的运维管控,预防数据泄露、数据恶意篡改现象发生;最后,建立完善的数据准入标准,加强数据库的日常运维管理,确保数据库资源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质量。
        3.4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基础的硬件设施支持,为了保证信息的利用率,为当地的农户提供实用资源,基层单位要加强农业生产建设和管理,如将计算机网络和农村的广播电视和通讯媒体结合,积极发挥信息宣传的优势,将农业信息、技术、政策等信息及时传播给农户;与此同时,设置专业的机房,让农户能够集中学习,了解到农业信息技术的有效价值(图1所示)。
       
        (图1 农业技术培训)
        3.5加强农业信息软件投入建设
        基层单位要针对现代的经济消费环境,结合农业的地方建设现状构建出科学的软件平台,让现有的农业生产打破地域劣势,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如重点扶植综合性农业网站,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对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带动农业经济建设有必要价值,建议相关单位因地制宜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为当地农户谋得福祉。
        【参考文献】
        [1]孙坦,黄永文,鲜国建,崔运鹏,刘娟.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33(03):4-15.
        [2]尹丽红.农业信息化产业困境问题探讨[J].现代化农业,2021(03):21-23.
        [3]吴志栋.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3):221.
        [4]曹同德.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J].国际公关,2020(04):197-198.
        [5]姚长林.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9,36(01):87-88+91.
        [6]田华兴.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2(11):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