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思维方式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2期   作者:陈继明
[导读]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都会对工程的建设带来影响。
        陈继明
        阿勒泰市行政执法局北屯执法大队  新疆阿勒泰  836500
        摘要: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都会对工程的建设带来影响。为了将其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需要对工程进行管理,既可以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又可以保证工程的建设效率。实践中,一般通过管理制度的设立,实现对于工程的管理。然而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管理制度的设立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更要实现创新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思维方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实践中的创新管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方式;应用
        引言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无论是建筑成本还是设备使用,无论是施工环节的设置还是施工顺序的设置,都会对工程建设带来影响。为了保障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能够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中通过管理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实现了对工程的施工管理。但是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现状,当前的管理制度已经不再符合我国进行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本文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发展提供优势保障,帮助其在市场竞争中利用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1 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必要性
1.1创新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是科技发展的时代,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进行创新,能够保证工程的建设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够帮助工程建设,不断的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对于各项内容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当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矛盾,为了不断的适应时代的需求,就需要进行创新。在施工的过程中,社会存在的变化对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
1.2创新符合建筑工程建设的需要
        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模式不断的革新,才能够适应工程建设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原材料的质量,设备的使用,施工环节的顺序等问题,都会对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影响。其中尤其是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原材料的质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表现为,如果原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那么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就能够得到保障。相反,如果原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可以通过对成本和原材料型号的不同选择实现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但是,建筑工程施工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原材料的成本支出也是会随之波动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原材料型号以及眼花缭乱的成本变化,如何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是一个十分巨大的任务。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会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以人工的方式实现对于数据的分析。但是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于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极大的节约了工作人员的调查时间,便利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因此,创新应用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符合现实所需,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2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现状
        就目前现状而言,在工程管理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创新模式的应用由于缺少对于方式的了解以及对于创新方式的应用,在具体工作开展上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意识
        当前在我国进行创新模式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意识都没有实现,对于时代的更新。

时代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实践中也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的实现更高水平的管理方式应用。意识对于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如果在工作人员的意识中没有形成创新管理的思维,那么表现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就无法推动管理的顺利进行,也无法推动管理的创新应用。
2.2 施工过程中管理方式的不得当
        在当前的管理过程中,没有实现对于工程的综合性管理和差别化管理,这导致工程管理的效果无法切实的发挥其作用,无法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保证。在工作过程中,建筑环节不同,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就会有所差别,工作人员的技术应用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对其进行管理,需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差别化管理。
2.3 管理主体和对象的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这极大的制约了工程管理的效果。就管理主体而言,应当有具备专业管理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建立专业的管理制度,实现对于工程的管理。然而在我国当前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对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这导致工程管理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就管理对象而言,我国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并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其施工的过程中,技术水平可能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安全意识也不强。如果工作人员不具备安全事故的意识,那么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产生不规范的施工行为,给工作环境带来威胁,制约工程建设的安全进行。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安全施工的理念,用于其综合素质水平的缺乏,在进行设备利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安全隐患。
3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应用
        为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思维方式的应用,需要从创新管理理念以及机制等方面入手做好相应的管理控制,以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
3.1 创新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机制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创新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机制。制度的建立对于工程的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型管理制度下,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制度管理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管理制度的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
3.2 创新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方式
   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监督管理模式的作用,通过监督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建设。通过监督机制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于监督过程的整体监督和管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予以有效的解决,及时的解决,降低经济损失。
3.3 创新管理主体和对象的结构
        为了保障管理的效果,可以通过对管理主体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以及管理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实现。针对管理主体而言,需要保障其综合素质水平。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管理的方式,实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保证。对于管理对象而言,由于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不断的强化其安全生产的意识,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还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实现对于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
4  结语
        在建筑项目管理阶段,通过创新思维方式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难点问题解决,大大的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水平。所以在往后的研究中需要对创新方式的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构建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创新思维管理方案,以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在以上分析中,详细的对创新思维方式的应用过程,以及要点进行了探究,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旭.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6).29-29.
[2]钱志伟.探析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6).54.
[3]何毅.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5,(15).42-42,43.
[4] 刘桐麟.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124-124.
[5] 王晓斐,衣小泉.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2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