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叶根
杭州邦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文章立足于实际,对市政道路前期规划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而后在探讨市政道路前期规划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要点的同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论述,希望探讨之后能够给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市政道路;前期规划;应用分析
引言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项目。合理的对市政道路进行规划和建设已经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采用信息化技术在市政道路前期规划中应用,从而保证市政道路前期的规划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所以对信息化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出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对后续工程项目的开展有着意义重大。
1国内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市政道路工程在前期规划环节中,需要整合使用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种类也非常多,要各方进行成果方案的梳理、分析与吸收,让上下层联系更加的紧密。当前很多工作都是人工无法识别的,要消耗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人为干扰因素影响巨大,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
(2)当前所使用的规划设计成果多数都是纸质文件的形式,资料册、文件夹等贴码分类装订编辑;电子文件一般是根据某个规划文件设置总文件夹,下面设置有多个子文件形成的树状结构实施管理。不同的项目管理把资料分散到各个部门中,信息无法及时流通交流,不能及时共享,统筹管理无法有效进行;数据零散分布,没有提高利用率。
(3)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中,工作人员从城市路网的分布、布局等宏观角度进行整体控制,没有落实到市政设计中,对于施工规范化管理理解深度不足,也有土地权属和规划存在冲突的情况。
(4)项目从立项到最终的施工许可证办理的整个过程,有规划、可行性研究分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多个阶段,尤其是方案的设计有着非常高的复杂性,涉及到的人员数量比较多,包含的工作量也比较大,有些人员素质不高或者信息掌握不全面,都会导致方案理解偏差,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工程用地无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腾让,在前期方案设计完成之后,利用调取权属来得到工程用地的权属范围,需要实现整体资料的整合与分析,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信息化解决方案
2.1空地联合影像融合建模技术
倾斜摄影测量是目前进行测绘、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方面掌握各项数据的关键性措施,也是现代社会研发和应用的关键性数据信息。从该技术的组成分析,其需要利用1个垂直、4个倾斜方面的同步影像采集系统,才能够充分的掌握高分辨率的各项影像信息数据,让操作者真实的了解和掌握地物具体情况、建筑物纹理等信息,从而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融合与建模,进而可以形成人们使用需要的三维环境模型。倾斜摄影测量与传统航空测量对比分析,能够实现一次飞行就可以获取垂直、前后、左右的5个角度地面摄影信息数据,然后应用POS系统直接掌握相应的曝光影响信息,最后才能够在计算机组合成为三维建模影响与姿态的位置文件。
这种测量方式的真实性、有效性、可测量性比较高,但是因为建筑物所进行的遮挡位置不同,摄影实施的角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容易造成近地面数据的丢失、细节部位上掌握程度不足等。对于传统空中三角测量方式来说,只能是进行下视方向的摄影,所以研究低空倾斜影像数据和地面影像数据联合使用。空地联合影像融合建模就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掌握的影像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融合到一起组合成为实景三维模型。该模型中所形成的空地数据联合的方式如下所示: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地面近景摄影测量系统数据可以成为实景三维建模数据信息,通过应用vRTK影像测量仪可以实现建筑物各个位置上信息的获取,掌握全面的数据信息,然后形成数据包系统,再根据近景摄影测量交会原理,利用提取之后的特性坐标进行倾斜影像空三解算像控点,保证数据坐标的统一性,最终才可以成为符合使用需要的单体化模型信息,把模型填入到三维场景内。
2.2矢量驱动建模技术
BIM技术为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先进计算机技术创建施工和维护的数字化产品,然后可以实现建筑物的全面化管理和控制,提高总体的使用效果。BIM模型内包含的是整个生命周期内全部使用的数字组建以及工程属性信息,这是重要的技术参数,能够反映出建筑的总体情况。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个参数设计、建设、管理的单位都能够应用该技术开展工作,总体效率非常高,工期也会大幅缩短,提高综合效益。
GIS技术的作用就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与分析,全面掌握各项地理空间信息,能够提高空间综合分析能力,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保证工程规划设计顺利的进行,也能够分析城市内部地理空间信息,让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基于BIM+GIS所形成的矢量驱动建模技术,可以把先进的BIM模型全部都置入到GIS场景中,全面掌握BIM模型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形成坐标系的公式完成数据计算,并依据公式将BIM中各项数据转变为GIS投影坐标,进而可以实现二者的集成和使用。针对Revit模型、GIS数据、空地联合影像融合模型等,综合性分析不同格式所存在的差异,在确保各项数据信息不会丢失的情况之下,能够实现格式的转化,也可以扩展使用,将多个模型有效的组合成为整体的系统。矢量驱动建模技术把工程平纵线作为矢量驱动的基础条件,了解各项坐标、标高、车道数等信息设置,然后根据计算数据得以建设大量的模型,提高建模工作效率。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彻底解决传统模型构建的缺陷,提高建设效果。
2.3基于实景影像与BIM融合的分析技术
应用BIM技术能够进行工程空间规划,首先需要结合工程的情况构建BIM模型库,这是进行工程管理的基础条件。然后根据需要使用BIM的中心数据库实现信息流,达到信息融合与分析,形成更具完善性的数据库系统。中心数据库可以实现各个不同对象数据信息、过程与资源等,包含了整个阶段中的工程实施的全部数据信息,把大量的信息整合应用,数据更加的多样化与完整化,具备一定的信息数据追溯能力,让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信息的创建、共享、更新与管理,确保信息数据可以有效的使用。在建设中心数据库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实景影像以及BIM模型,对各种控制空间分析技术内容进行研究,从而保证控制范围的面积,实现自动计算,给后续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
3结语
结合BIM、GIS、web、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先进科学技术构件完善的道路工程前期规划平台系统,组合成为具备多源化的数据中心系统,应用平台实现空间分析,自动化形成符合使用需要的规划方案,让各项决策顺利进行,为市政道路工程的前期规划提供基础,形成更具完善性的信息化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国东,王民水.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及展望[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1).13-15,18.
[2]印明.市政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发展前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47-349,354.
[3]胡松,冯东坡,李东浩,等.BIM在外场管网系统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16).22-24.
[4]张吕伟.探索BIM理念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24-27.
[5] 张振波.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城镇建设,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