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设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2期   作者:崔星驰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要求提高、规划难度增大,逐渐迈入智慧城市时代。
        崔星驰
        阿勒泰市规划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要求提高、规划难度增大,逐渐迈入智慧城市时代。为了推进城市健康发展,以“智慧城市”理念为指导,科学分析城市规划布局,优化城市资源分配,协调交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探索城市规划建设的途径,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途径
        引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城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城市规划建设步入新时期。现阶段,受到传统城市格局的影响,如:交通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科学、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让城市规划建设“举步维艰”,阻碍了城市发展进程。因此,在新时代环境下,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如何优化城市建设水平,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关键。
        一、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分析
        所谓“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智慧产业、智慧服务和智慧生活,改善传统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空间功能混杂等,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城市环境。“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可以基于城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城市规划发展空间,协调环境、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助力。相比信息城市、数字城市而言,智慧城市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心,全面整合城市资源,如: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统筹规划城市建设,让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为城市发展服务。
        二、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一)打破了原本的规划原则
        传统城市规划模式下,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安全等多项原则,各原则内容相互独立,甚至存在一些互相对立的问题,这给城市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影响了城市规划建设整体效果。“智慧城市”打破了原本的规划原则,将城市各领域紧密连接起来,基于全局视角规划建设,让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科学结合,优化城市资源利用率。换言之,在“智慧城市”模式下,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生活等领域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变动,都会引起其他领域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可以优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还能优化城市空间,有助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提出了城市规划新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期,城市配套、人才储备正在逐步完善,离“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距离,也缺乏有价值的参考案例。虽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但由于国情实况、城市条件的差异,无法完全照搬照抄,这无疑是增加了“智慧城市”建设难度,导致城市规划建设“寸步难行”。由此看来,在“智慧城市”模式下,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必须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吸纳城市管理人才,提高城市建设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不断优化和升级城市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出高标准、高质量的“智慧城市”。
        (三)优化了城市规划体系
        无论是“智慧城市”、“智能城市”,还是“数字城市”、“现代城市”,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城市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为人们创造幸福美好的城市环境。相比之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所以完全依照传统城市规划体系是不可取的,必须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性的剔除制约因素,通过制定新战略、树立新目标、采用新技术等方式,更新城市规划体系,为“智慧城市”打下基础。


        三、智慧城市中城市规划建设的路径
        (一)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创新理念,基于城市现阶段情况,分析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树立可持续性、可预见性的目标,科学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各个部分的关系,打造集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例如,在以往城市规划中,欠缺前瞻性意识,忽视了功能分区、生态建设,导致城市功能区交错混杂,如:工业区与居住区相连、商业区分布过于集中或分散等,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建设质量。因此,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基于城市现状,展望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城市功能分区标准,提出改善现阶段问题的方案,为城市成长预留空间。同时,为了保障“智慧城市”有序推进,在城市规划建设阶段,必须详细摸查体量控制、技术指标等内容,以长远目标为中心,积极引入智慧产业,加大智慧管理建设投资,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二)重视智慧城市配套建设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还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当前,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配置不完善问题,一些破旧不堪的公共设施,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发挥不了实际价值,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因此,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重视智慧城市基础配套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换破旧、损坏的基础设施,添置智能化、科技化基础设施,让城市“焕然一新”,让“智慧”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城市安全方面,如: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活安全等,通过打造智慧安全系统,通过完善城市监控设施,实时监控城市安全状况,优化城市安全环境。尤其是信息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多听听社会的意见、人民的声音,落实信息安全保护宣传工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多种有效手段,控制信息安全犯罪率,保护“智慧城市”的安全。同时,“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为支撑,所以加强智慧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管理交通、安全、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各领域的优势,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例如,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开的管理系统,明确各领域规划建设标准,生态规划要求、经济建设目标等等,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环境,为城市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而且还能提升城市整体服务水平,保障城市健康发展。
        (三)增强城市管理团队实力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模式下,必须加强城市管理团队建设,提出高难度、高效率的工作要求,制定高标准、高要求的人才招聘目标,组建一批“专业+素质”的工作团队,为城市规划建设助力。例如,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可以组织培训学习课堂,讲解“智慧城市”是什么、“智慧城市”的作用、怎样建设“智慧城市”等,传播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管理人员对岗位工作的理解,使其更好的践行“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积极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吸纳专业、经验和素质兼备的优质人才,为城市规划建设注入活力,为城市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优化城市规划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城市管理团队实力,有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时代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城市改革的重点方向。通过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总结出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重视智慧城市配套建设、增强城市管理团队实力等策略,优化了城市发展环境,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新.“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90-91.
        [2]马萍.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策略选择[J].商业经济,2021(03):58-59.
        [3]郝江陵.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1,7(02):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