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控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杨春江
[导读]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储备,是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461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储备,是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化项目有效开发的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有效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相关单位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做好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环境更加安全,施工过程稳定。
        关键词:石油工程;安全管理;风险管控
        1 石油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能源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能源的特殊性,工程环境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确保工程运行安全,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施工单位有必要做好现场环境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根据现场环境所包含的要素科学实施管理,可以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整体质量。因此,在新时期石油工程作业领域,施工单位必须更加重视安全管理。
        2石油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化建设项目具有作业人员复杂、空间有限、立体交叉、工期紧、任务重、风险高的特点,在施工中必须遵循较高的安全指标和作业条件。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属性,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风险、管理缺失等问题,进而引发事故。企业的发展需要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对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和改进,发现并解决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石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1管理体系执行不力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制度不完善,有的即使有制度,也没有严格执行,使制度流于纸上谈兵;安全生产措施落实不到位,班组检查不到位,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不到位;施工现场安全保障意识薄弱,只顾生产不顾安全是正常的,有的是对的,上级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小事不能产生大的影响。
        2.2安全管理制度不严
        安全管理体系作为石油建设项目管理的指挥棒,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目前,石化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员配备或专业覆盖面不够,体系的过程控制不力,项目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对施工进度和成本重视不够。把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甚至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盲目依靠节约资金来降低安全管理成本,这给石程的安全建设埋下了隐患。
        2.3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安全管理密切相关,作业人员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者和受益者。然而,目前石程施工人员来源复杂,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同时,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及时,大多未接受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2.4隐患排查流于形式
        严格的隐患排查可以有效地保证石程建设的安全,有助于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对施工质量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但实际情况是,项目管理单位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不能做到严格、细致、专业、认真,不能做到专业全覆盖。有时,即使发现隐患,整改措施不落实,或整改监督力度不够,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隐患得不到彻底消除,使隐患排查流于形式。
        3加强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
        3.1 增强石油工程风险识别意识
        石油工程风险识别对相关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中石化网络学院等网络平台均采用在线培训,优秀企业员工被选拔到各大高校进行安全管理离线学习。这种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目的是让员工接受更多的专业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风险识别意识,提高专业能力,确保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有效发展。

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培训效果,确保信息记录收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在石油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对风险易发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报有关部门处理,避免风险扩大或安全事故发生。
        2)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主要是要更好地实现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目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积极参与工作,纠正工作态度。
        3)在石油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结合石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使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合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改进风险管理方法
        石油工程风险分析是基于风险识别的。在分析风险时,需要综合考虑全局,全面考虑问题。在分析方法上,我们可以借鉴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等优秀的分析方法,既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又能提高风险分析的整体水平。
        3.4提高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针对管理干部现场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内外部培训的方法,定期组织管理干部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责任感和管理技能。同时,对操作人员不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竞赛培训,“师长学徒”制度严格执行,基本技能培训手册、安全操作规程等,风险评估与控制、应急预案演练作为传统的培训学习文化内容,员工休假返程停产期间组织“轮班培训”,每月将“轮班培训”工作纳入月度考核,而执行不到位的基层队伍,将进行升级考核,直至达到考核标准并通过考核,确保全体员工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调控能力。
        3.5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实施技术风险管理
        从石化设备安全管理的角度看,要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使用。对专业维修企业提供的维修业务,要从工程建设实际出发,跟踪监督管理,培养技术骨干,提高技术工程建设的控制能力,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为这个项目省了很多钱。在安全管理方面,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设备工程施工作业进行跟踪监控,可以建立作业进度管理模式,也可以采用工作总结的方法实施监督管理,有效控制不当部位。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需要,可以调整风险控制模式,积极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在制定案例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为了更好地在技术工程建设中实施管理,管理者还可以联系市场上的多个维修单位,与该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出合作风险管理模式,即在技术风险控制方面进行合作,其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控制工作的成本,使企业工程建设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提高通过综合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8]。如在石油工程建设中,对于消防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等技术工程建设,与有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不仅可以将风险发生率控制到最小,而且可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成本,提供经济效益[4]。
        结束语
        如上所述,在石油领域,为保证施工作业的规范化和安全性,相关单位需要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分析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分别从管理理念、机制、工作制度、风险防控检查、人员素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干预,从而确保所构建的管理体系在内容上更加全面,所呈现的管理效果更加突出,为具体建设项目安全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古永安.浅谈石油建设工程现场安全管理[J].石化技术,2019,26(12):123,135.
        [2]魏志会.石油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分析[J].管理,2019(35):98-99.
        [3]谢唯科.探讨石油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对策[J].宁波,2018(02):36-38.
        作者简介:
        杨春江,1984年出生于天津,2014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安全与职业健康,助理工程师,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任职项目安全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