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二〇四地质队 广西贺州 452899
摘要:在我国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社会稳定性的关注程度也较深,同时人们也越发关注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大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提升,这给相关行业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压力。实际上,由于相关企业在实际的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并未重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对地质矿产勘查所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忽视,这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水平的逐年下降,也同时造成了相应矿山生产行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减少,这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为此,矿山生产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就需要立足于实际,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地质矿产勘查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后续通过合理化措施予以应对,以此才可以为矿山生产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特点
1.1多样性
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的多样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地质矿产勘查类型多、勘查技术和程序复杂程度高等几方面。所以,相关部门在积极协调环境保护与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时,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变化也相对更大。此外,多样西协调工作的开展,不仅增加了监管与控制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对协调机制的执行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2复杂性
通过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内容以及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工作两者都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复杂性作业特点不仅体现在不同矿产资源、不同地质结构现状以及差异化的交通现状,而且在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所以,增加了相关部门地质矿产勘查作业规划设计、协调系统设计的难度。
1.3周期长、范围广
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所以具有涉及范围广且周期较长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勘查范围大、勘查程序的复杂程度高。此外,由于交通环境、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对象的关键因素,所以,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两者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监管效果、监管执行力以及监管范围等方面的冲突。再加上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变动性较大的特点,最终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工作因为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违规作业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的提升。
2 地质矿产勘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槽探作业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在地质矿产勘查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地质矿产勘查耗时较长,一般所勘查的地区较为偏僻,因此在实地勘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的影响主要涉及到槽探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槽探作业是野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重要勘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勘查区域的地质环境情况,这可以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但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影响槽探作业的开展,在实际的槽探作业开展过程中会对勘查区域的地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果相应的企业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来予以解决,这将会直接对对勘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2.2钻探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质矿产勘查涉及范围较广,在实际的勘查过程中由于地下深处的矿产资源的勘难度较大,为了达到较好的勘查效果,相应的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勘查过程中往往会开展钻探作业,其可以对地下深处的矿产进行勘查,但在大型钻探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较大,一般需要相应的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运输,这就需要对勘查区域进行改造,从而建造出供运输设备使用的道路。尽管钻探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产勘查的效率,但由于需要建造出相应的道路,这类道路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企业的工作量,同时由于道路工程是在地质矿产勘查区域建造的,这会破坏施工区域的原始自然环境,进而对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3坑深勘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的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其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除了以上所述的两种外,还包括了坑深勘查的影响。由于地质勘查一般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以及地理条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相应的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质矿产勘查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后,才可以有效采取相应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针对一些勘查难度较大的区域一般会使用到坑深勘查,其与前两种勘查技术相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较小,但由于坑深勘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废渣,如果后续没有对废渣进行合理化处理,其依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地质矿产勘查的整体质量。
3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
3.1规范作业程序,创新优化技术体系
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科学的作业程序既可以保证勘查结果真实准确、最大程度减小人为与设备等因素对勘查精度与工作效率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将地质矿产勘查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开展中,部分工作人员却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与作业程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例如,在坑探勘查结束后,没有遵循作业程序对所产生废渣进行处理、回填槽洞。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力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作业程序,不定期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在出现违章操作问题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惩处。同时,定期对地质矿产勘查作业程序进行完善补充,及早消除所形成的程序漏洞。
3.2提高环境保护与防治工作力度
(1)提前对项目现场生态环境进行勘查,如若现场自然环境较为脆弱时,需要对地质矿产勘查方案进行优化处理,禁止采取钻探法等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的勘探技术。
(2)根据项目现场情况,在满足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条件、保证勘查结果真实准确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地质矿产勘查线路,尽可量避免对地表植被完好区域进行勘查破坏。同时,提高小型勘查仪器设备的配置数量,以此来替代大型仪器设备。在部分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由于野外作业区域较为偏远、缺乏基础设施,需要临时铺设道路来运输大型仪器设备,这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设置污水处理池、对所产生废渣与各类不可降解垃圾进行集中分类处理。针对可降解垃圾,则将其造指定位置进行填埋处理,并提前清除垃圾堆中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
3.3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恶意破坏生态环境、未按照相关规定修复施工区域、违规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活动等行为的惩处标准进行明确,为主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政府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惩处,及时上报并解决所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3)明确规定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管理范围,对具体管理条例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制定突发与重大环境问题的应急预案。当出现碎石流、山体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与环境污染问题时,企业与相关部门需要快速执行提前制定的问题应急预案,将生态环境所遭受破坏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推动我国矿产勘查开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矿产勘查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以充分重视,树立起正确的发展理念,持续对勘查找矿技术体系进行创新优化。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能,对各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处理,遏制不良风气。
参考文献
[1]王永健.浅谈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7).
[2]牛丽.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分析[J].冶金管理,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