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在市政道路中,平面交叉路口是其中非常关键,但是也较为复杂的路段。对交叉路口设计的优良程度与否,将直接影响交叉路口后期的道路通行性和行车安全性。现今,对交叉路口方面的设计涵盖较少,很多方面的研究都趋于空白,这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道路安全隐患,而后期道路的问题往往不能被解决,为保障道路的通常安全,前期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对市政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交叉路口;设计思路
1交叉口的设计形式
1.1四岔口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四岔口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设计形式,结合工程实际,四岔口又可分为十字型和X型两类。十字交叉口设计简单,是比较常用的类型。而X字设计时,会受周边建筑、地形等的影响,所以,在实际进行设计时,当必须采取X型设计时,应尽可能避免交角小于70°。
1.2三岔口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产生交叉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三岔口形式。三岔口又包括T型和Y型两种形式,其作用是对交通进行分道。除此以外,一条主干道尽头和另一主干道交汇处,通常也会选择三岔口设计。
1.3复合交叉口
5条及5条以上道路交叉的路口即为复合交叉口,与其他形式相比,此种交叉口所占面积较大,管理起来较困难。
1.4环形交叉口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使不同方向车流围绕其进行行驶的一类设计。在环形交叉口中,车辆往往是按照逆时针单向行驶。这种设计形式,不仅能够避免车辆拥堵现象,还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率。
2目前市政道路工程交叉路口的常见问题
2.1平面交叉路口面积设计不合理
现今,很多的市政道路缺乏交通组织合理性,设计者只是单纯的照搬照套,致使交叉路口的设计面积出现过大的情况。平面交叉路口过大,停止线后置,从而侵占行车道直线段区域,增加通车周期性及人行过街的通行时间,引发道路拥挤隐患。平面交叉口面积过大,还会造成地面渠化管理不当,影响道路的寿命。
2.2交叉路口车道混乱
平面交叉路口设计不合理,便会导致车道分配不当。在实际的使用中缺乏单独转向的车道。当大流量车辆到来的时候,就会造成大批量的堵塞,只能等待交警的疏通,这一现象大幅度削弱了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使其成为道路拥挤的罪魁祸首。
2.3对转弯车道的设计不合理
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道路为了加入转弯车道,考虑转弯车道需要的低速性,在平面交叉口位置,将一条直行车道转变成转弯车道。这一现象使出口道的车辆数量远远小于进口道的车辆数量,缺乏规范化,就会令进口道拥挤不堪,从而增加安全隐患的出现概率。
2.4地面标线不规范
在进行直行转变转弯的道路时,地面上会留有一段标线的空白区域,而位于平面交叉路口前的交叉路口地面的标线就会十分的混迹,迫使路段分配不合理,若出现车辆碰撞,双方就会各执一词,不利于判定。
2.5缺乏管控设置
第一,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控不当,缺少对非机动车辆、行人进行专属安置点的设计,就会造成非机动车辆挤入机动车道行驶,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第二,公交站点的安置,有些公交站点与平面交叉路口相距过近,容易造成拥堵,如若发生交通事故,更是需要长时间的解决,影响办事效率。
第三,道路缺少正确的路标设置,在道路建设中,路标的安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指示路标的信息传导性是其自身存在的重要价值,但是现今在很多的平面交叉路口中,指示路标缺乏逻辑性和实际引导性。导致驾驶人员来不及反应就要对另一个路标进行反应。
有些路标使用地名进行道路指引,容易对外地或者对此处不熟悉的驾驶人员造成困扰。
3市政道路工程中对平面交叉口设计的目标
平面交叉路口往往由进出口道和内部交叉组成,在驶入交叉口进口道时减速慢行,从而观察行进方向的交通情况及判断分流,这样就会在实际情况中干扰交通,尤其是分流程度越高的时候,则干扰交通的情况就越发严峻。而在出口处的合流,会经常出现车辆插队的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干扰。除此之外,进入平面交叉口之后,会有不同的行车走向,直行、左转的车流经过时,就会形成≥45°~90°穿插的夹脚,容易成为车辆碰撞拥堵的冲突点。道路越多,冲突点就越多,对道路通行率的挑战就愈发严峻。在设计交叉路口时,其最终目的就是保障机、非以及行人均可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安全的方式予以通过。并且在设计时,能合理利用空间,确保降低交通行驶受到的干扰,增加道路流通性,在遵循交通法则之下,还可以满足各类交通行车的需求。
4市政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路口的设计思路与应用
4.1平面交叉口型式选择
平面交叉口的型式选择要遵循当地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要紧密结合周边环境和交通运输量等情况,在进行合理的配置。现今常见的平面交叉口型式有十字型、X字型、T字型,Y字型、复合型、环形型等几种,一般复合型适合5条以上道路的使用。还可以借用非渠化、渠化进行道路类型的划分。在道路规划的阶段,要避免多进道口,交叉入口畸形或者错位的情况发生。按照相关规定,两条道路交叉的角度不可低于70°,遇到特殊地形,也要保持不低45°的规定,方便交通管理与土地利用。通常采用的为十字交叉路口,因其型式简约,搭建容易,试用区域广,受地势影响小,利于交通组织管理。
4.2竖向设计平面交叉口
城市道路建设中,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十分的重要,若设计不当,就会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对山区等地的城市。在实际的道路设计中,需严格控制交叉口内纵、横向坡度,在平面交叉入口处的坡度要小于或等于2.5%,最大限度不可大于3%。对一些山城,因其特殊,可适当增加坡度。还有就是在交叉口进行竖立设计。主要道路坡度不变,次要道路依据主要道路稍做调整。若是同级的道路,纵坡不变,改变横坡。交叉口竖向设计具体方案可以参考等高线方法进行设计判断。
4.3位置设置
道路标识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对地形不熟悉的驾驶者,因此不建议采用地名指代道路名。道路标识信息的设计要谨遵统一性、连续性、逻辑性,重要信息的重复出现文本要一致,而且道路中的标识信息要不间断,能确保帮助驾驶者明确走向。公交站台的设计尽量选择港湾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公交车停站所造成的交通干扰,公交车站台需设置于交叉口的下游,下游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情况下,应设在展宽段向前至少15m处,在下游右侧不展宽但设停靠站时,停靠站在干路上距停车线不应小于50m,支路不应小于30m。
4.4保持交叉口入口直行车辆与出口一致
减少分流和合流所造成的交通压力,入口和出口人数相均衡,并保持直线行走的趋势,左转车道与对向左转车道互相对齐。有效减少了交叉入口车辆变化,提高了主干线的通行率和控制性。避免在交叉口出现直行车道数改变、车道线成直线折角或弯曲而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4.5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
人行横道应设在车辆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靠近交叉口,尽量与道路垂直。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需增设人行二次过街设施。在右转机动车容易与行人发生冲突的交叉口,为减少右转机动车对相邻的两个进口道的行人过街交通的影响,其横道线不应相交,至少留有一辆右转车的空间,人行横道间的转角间距离为6m。非机动车道在交叉口处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置分离设施。当非机动车车流量较小时,为减少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常采用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的设计方法。
结束语
在城市建设中,道路建设必不可缺,而交叉路口又是道路通行的制约点,成为城市交通道路服务水平的评价依据,合理设计、正确安排,才是加强道路运输的重要方式。同时,平面对平面交叉路口的优化又是一个极其系统、复杂的工程,涵盖内容多,工序略复杂,还需要在后期不断的实践钻研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余浩.城际道路平面交叉空间设计与信号控制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9.
[2]梁志勇.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发展需求[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