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及对策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覃宪灵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情况出发,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的原因,尝试进行深入地分析及研究,进而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试图为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望能对促进我们国家道路建设能力得提高和进步有所帮助,使得人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身份证号:5062119840707xxxx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情况出发,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的原因,尝试进行深入地分析及研究,进而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试图为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望能对促进我们国家道路建设能力得提高和进步有所帮助,使得人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对策
        市政道路是我国道路建设的基础,与人民日常出行,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命脉之一,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相信在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努力下,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为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力地支撑。
        1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原因的分析
        1.1道路路基填筑问题
        首先,市政道路的土质,在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改建或改建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土承载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质量。由于黏土的广泛分布,现阶段我国许多市政道路工程路面采用黏土作为主要路基材料。然而,黏土本身具有含水量较高的特性,决定了其本身的稳定性必然不能令人满意。由于含水量的问题,后期土体压实非常困难,完全压实后不可能对路基进行改良,后期路基含水量增加可能导致工程路面产生沉降。发生洪水时,容易造成路基浸水、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造成次生灾害。另外,由于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无法进行综合测量,容易造成市政道路工程沉降的危害。
        1.2路基与地基问题
        其次,要保证市政道路质量,做好路基与地基也是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许多市政道路都是在一些特殊的地质环境中修建的,给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市政道路的建设也容易再次出现问题。根据这些条件,地基本身是相对脆弱的。当道路运行超过设计荷载值且受到巨大冲击时,易造成市政道路基础变形,进而造成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沉降。市政道路施工前,应对地下水位对地面的影响进行调查评价,并在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和处理。如果路基的含水量高,土壤松动,不需要充分合理的地基处理,许多车辆在穿越公路时会对路基起作用。经过长时间的交通后,地面会出现不平整现象,这将更严重地造成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沉降或下沉,给车辆和人身安全带来问题。
        1.3市政道路路面下的问题
        再次,市政道路下方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管道,这些管道对于市政道路的影响也必须得到重视。路面日积月累经过长时间的众多大型小型的车辆通行后,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因为质量问题地下管道很可能会损坏,这也会增加市政道路沉降的可能性,车辆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将会收到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管道铺设完毕之后的回填工作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施工人员的经验不足,专业水平不够,那么他们对回填的厚度,回填的压实工作都不能够进行有把握的掌控,回填的底部的缝隙与压实没有按照标准规定来进行,回填工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出现回填材料存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沉降与车辆通行后,由于地下受力不均匀,市政道路的地面很容易就出现了沉降问题。
        2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沉降所采取的措施
        2.1加强沉降监测工作
        沉降观测采用S1、S3水准仪。S1水平用于二等水准测量,观察工作基桩和检查基准高程;S3水准用于第三类水准测量沉降。观测精度为0.1mm。采用磁性分层沉降仪观测土的分层沉降。


每次施工都应该重复测量两次,再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要求两次读数之差不能大于1.5mm,同时沉降计的系统精度不得小于1.5mm。
        沉降监测的频率也是一项值得关注的工作。在填筑期间,要求做到每填筑一层就进行一次沉降情况的观测。如果两次填筑直接有较长的间隔时间,则应该至少每3天观测一次,一般施工监测平均间隔不应超过3天。同时在路基填筑当天监测一次。如果发现变形超过相关标准,或者现场条件出现较大变化的时候,应加强监测。当检测到有危险事故迹象出现时,则应进行连续监测;预压期:第一个月每3天一次,第两三个月每7天一次,第四个月至预压期结束每15天一次,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规定进行监测。
        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沉降板的预警值进行有效监测。桥头无覆土箱涵最大沉降100mm,有覆土箱涵最大沉降200mm,一般道路最大沉降300mm。路堤中心日夜沉降不大于10cm,沉降速率小于1.0~1.5cm/天。另外,边桩最大位移小于300mm(观测值最小值),小于0.5cm/天,昼夜不大于0.5cm。当发现竖向变形值急剧增大,沉降板台板周围土体出现挤压状况,甚至有明显裂缝,或累计变形大于沉降板台板宽度的10%。深部土体最大位移350mm。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停止装卸施工,以免发生施工事故。
        2.2改进市政道路施工方式,严密监控施工工程
        要减少市政道路路面沉降的情况,还可以对施工人员的水平进行提升,并对整个施工过程加强监督。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检测路基和地基的含水量,以保证市政道路施工区的含水量在施工标准的范围内。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路面质量。施工人员还可以对一些冲沟地区的地质地形进行专题研究,优化现有施工方法,对特殊地区的地质地形进行弥补。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谨慎地控制施工环节当中的数据和标准,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避免市政道路路面沉降的问题出现。
        2.3地下管线及回填的有效监管
        在建设和改造市政道路的工程中,对道路路面地下的各项工作,也必须加强监督和控制,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以此减少甚至避免市政道路路面出现沉降的问题。在进行地下管道的铺设之前,必须对管道质量进行检验,确保符合铺设标准才可开始施工。在进行地下管道铺设工作时,要聘请专业的地下管道铺设人员对地质地形分析,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另外,地下管道的接口处要特别注意,要确保完整贴合的连接,避免因为连接问题受力不均造成市政道路的路面沉降问题。在对地下管道进行回填工作时,一定要采取人工回填的方式展开工作,避免对地下管道造成破坏,避免地下管道的损坏进而造成市政道路的路面沉降。对回填人员要严格操作要求展开回填,要对回填的厚度问题,回填后的缝隙与压实问题,进行掌握把控。在确保每层回填的厚度不超过20cm的同时,还要确保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回填完成之后的压实工作。
        3结语
        通过上文可以得知,重视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建设工作,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可靠,能够使我国国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与高效,有效地保证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不仅可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更能够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参考意见
        [1]孙晓鹏,王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城镇建设,2019,(7):122.
        [2]严文龙,王光照.对市政道路路面沉降及控制措施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4):2034.
        [3]赵帅,黄上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砖瓦世界,2019,(18):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