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众合天成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610031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有效提高,基坑施工工作必须严格控制,特别是当前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针对基坑监测工作的实时性要求以及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监测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建筑施工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应用变形监测技术,以提升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变形监测技术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变形监测技术;基坑施工;检测数据
引言
与普通基坑开挖工程相比较而言,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周围环境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的影响,对其开挖施工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为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通常需要通过变形监测技术对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的变形问题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开挖施工质量并保证施工安全。
1基坑监测的基本方法
针对大型基坑建设各个时期的监测工作,根据工程性质,为便于监督现场基坑是否存在开裂、坍塌等情况,应确定固定人员进行巡视,针对现场巡视情况开展日常统计与上报;若巡视监督中发现特殊情况,如部分基坑处产生裂缝,应采用千分尺进行量算记录,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判断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若基坑发生失稳趋势,应迅速上报并召开工程会审,以采取高压注浆、部分回填或改善降水等策略,以维护基坑的稳定安全。同时大型基坑在施工时,由于邻近构筑物、道路或相应的管线分布,因其建设环境与施工过程较为繁琐,相应的基坑监测内容也相对复杂。除包含常规的基坑边坡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为研究基坑周边土地从下至上的形变规律,通常还采用测斜管开展深层土体位移的测定工作。基坑变形监测应坚持“三定原则”,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方法与固定观测环境等,尽量保证监测的等精度周期性观测,提升监测数据的可比较性。
2变形监测技术应用原则
当前诸多建筑工程均选择在基坑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变形监测技术,应用该技术首先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以保障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既定的方案开展安全施工,提升施工的效益,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基坑施工应用变形监测技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重点数据均能够被及时采集,并为后续施工提供重要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将变形监测技术应用于基坑施工当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进行多次测量,若出现变形情况,即必须针对其变形量开展测量工作,以获取开展施工控制工作的重要参数,同时保障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清晰、有效地明确基坑围护结构及外部途径相互作用之下的情况,以及时应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2)保障数据的可靠性,需在对变形监测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采用具有良好可靠性的检测仪器,且保障检测过程中无其他因素产生不利影响;(3)对关键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因为在开展基坑施工工作的过程中,不同区域有可能对不同的支护结构进行应用,所以各区域之间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均可能存在差异,也就需要对其中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差的位置实施重点的监测工作,以能够为顺利施工提供保障;(4)便捷实用性原则,为了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尽可能避免与正常施工发生冲突,监测技术的安装及应用均应尽可能简单和便捷,以保障施工的效益。
3变形监测技术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3.1保障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时性
基坑变形监测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会影响基坑开挖质量和效率,甚至会威胁到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因此,在开展基坑施工变形监测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完成各监测点的布置工作两天后,需要对原始值进行多次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在设计监测点时,需要对每个监测点都设置一个阈值,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如果监测结果超过了这个阈值,就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3.2变形监测数据应用
为了将建筑施工进度、地表以及建筑能够引起的路基沉降变化情况进行更加充分的体现,应分别对盾构机施工不同方向的沉降信息进行获取,且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表现空间的分布情况,可以选择将沉降等值线引入其中,并开展相应的对比分析工作。当处于左线范围之内的盾构机转移至站台范围之中时,左右线两侧施工位置各不相同,其中左侧的盾构机处于正常掘进的状态中,刀盘上方与轨道线路相对应,并且已经不属于能够对全站仪监测点产生影响的工作范围,而右线的盾构机处于停止掘进的状态之中,且与货运短段建筑围墙的距离约为3m,根据沉降等值线,在左线位置范围之内存在沉降情况,且沉降方向与左线的盾构机走向基本保持一致的状态,最大承浆位置则在于盾构机隧道曲线正对应的上方,且与盾构机的施工位置距离越小,存在的沉降情况就越严重。并且,在断面沉降这一方面,通过对左右线盾构机的沉降值,可以直接对沉降较大的断面进行判断。
3.3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位移监测通常都是定向进行的,所以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监测点做好维护工作。在完成各监测点的布置工作后,要对各监测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以便后续进行校准。
4研究结果
4.1变形监测应用效果
整体来看,变形监测系统在整个线路施工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因为工程的复杂性,无法在设计以及评估当中完全将施工期间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考虑其中。对此,借助变形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的保障整个施工期间的信息化程度,可以实现施工技术的持续优化以及工艺的不断改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种施工质量问题,并促使整个工程顺利的进展。变形监测系统的合理应用能够实时的实现数据监测采集,并有效的处理监测的数据,快速的反馈信息并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建议,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施工,保障隧道建设进度以及基坑的正常运行。
4.2变形监测技术的科学合理性
科学合理地应用变形监测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采集,同时针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对各项信息进行快速反馈,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也就使信息化施工得到实现及有效推进,同时也有利于保障施工进度的正常推进。使用变形监测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通常能够一次性对30个以上的监测点实施数据采集工作,且采集时间较短,甚至可以将数据采集时间控制在30秒以内,同时,不同时间段的数据采集工作间隔时间较短,数据可信度较高,数据传输工作的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在对变形监测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以相应的监测设计工作作为重要基础。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实施相应的设计工作,有利于提升促使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为监测点的实际位置以及水准线路所具有的长度等各项相关因素均能够对监测工作的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所以必须对线路长度以及现场的连接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以避免监测技术开展过程中,其可靠度和精度受到影响。并且与此同时,强化对于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为更多学科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结语
我国目前中高层建筑的数量持续增加,由此,针对基坑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突显,在其中对变形监测技术进行应用,可以直接且准确地对施工过程中基坑各监测点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及时获取,并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有利于提升工程整体的质量和安全,从而对施工的效益起到有效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节,魏力,王欢.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铁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22):216-217.
[2]曹金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建筑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3):4426.
[3]姚园明.建筑基坑常规变形监测技术问题论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