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东亮珠河灌区服务中心 黑龙江尚志 150600
摘要:科技与经济的同步发展,给很多灌区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而本文就提升水利灌区管理能力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灌区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如管理体制不清晰和管理模式较传统等,都会影响灌区技术的应用精度与准度。随后阐述了四点提升灌区管理能力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科学使用RTK技术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管理能力
水利建设与管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农业活动的开展、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水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灌区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制定妥善的管理方案,对水利灌区实用性价值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1.水利灌区技术下灌区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1.1管理体制不清晰
有些水利灌区工程在长期运行时,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灌区技术改良、资金成本协调或农作物管护中,而在灌区管理体制的补充与优化上有所忽视,使得实际管理水平一直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给灌区技术的有效应用造成了一定阻碍。如个别管理团队可能会受农业工作周期影响,而没有对灌区管理体制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导致所堆积的问题在时间作用下由量变逐渐转化为了质变,不仅降低了体系机制的实施效果,还给工程经济效益带来了隐性威胁。
1.2管理模式较传统
虽然有些灌区工程能按照既定的流程体系落实管理工作,但最终质量却会因管理模式较传统或管理模式利用不当而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给管理团队增添无形负担。如保有传统观念的灌区工程可能会习惯了固定的管理模式,若是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和调研工作的前提下,强行将新型的模式及理念引用到灌区管理工作中,那么则会在干扰管理人员工作思路的同时,给领导团队的决策与判断结果带来些许影响。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中小型水利灌区工程而言,若管理团队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借鉴大型灌区工程的管理模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模式的利用价值,严重时还会导致灌区技术难以运用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灌区管理力度的逐步加强。
1.3管理队伍待强化
导致灌区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素有很多,管理队伍较松散就是其中之一。如有些灌区工程会受人力资源短缺影响而聘用了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使得日常工作中引发对接不到位或管理混乱等问题而降低了灌区整体的管理能力。若工程团队没有将以人为本理念或人性化理念贯彻到人员管理制度中,那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便会有所下降,导致人才资源不断流失,最终影响灌区管理能力。管理人员若没有得到专业上的培训与指导也容易降低灌区技术的应用效率,是隐患防范意识不高的体现。
2.利用水利灌区技术提升灌区管理能力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的灌区管理体制
严谨、稳妥的体系机制不仅对灌区管理方案的有序落实有支撑性作用,还对灌区技术的科学应用有正向引导效果,需要工程团队对灌区管理体制的完善与优化工作提高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要对当前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多层次剖析,对于其中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或标准等,除了要进行及时整改,还要将更改后的内容记录到指定备案库中,从而为日后管理体制的再次优化提供便利条件。第二,要对短期管理计划与长期管理方针下的体系机制有所区分,以客观、辩证的视角来制定契合度较高的灌区管理体制,避免出现管理形式化或表象化问题而给灌区技术的常规应用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第三,要对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给予关注,如对落后、陈旧的管理制度和观念等进行剔除或升级处理,来更好的顺应新时期背景下水利灌区管理的诉求。
2.2构建信息化灌区管理系统
水利灌区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区域内的水质条件信息、土壤环境信息以及农作物生长信息等,都与实际管理方向的判断与明确有很大关系。若管理团队故步自封,一直采用传统人工形式下的管理模式来采集、整理与分析相关数据信息,那么不仅会造成人力与时间成本的过度消耗,还会间接增加灌区技术的实施难度,需要工程团队将创新观念与灌区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管理流程中,并结合灌区整体概况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管理期间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便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中,而管理人员也能根据系统所反馈的信息来对管理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为灌区技术的安全应用铺设稳固道路。但工程团队还要对系统中所使用到的基础硬件与管理软件等进行定期维护,以免弱化灌区技术的利用价值。
2.3科学使用RTK技术
RTK技术是很多地区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准确度高、速度快以及范围广等特点。要想让RTK技术在灌区管理中发挥出最佳效果,工程人员就要对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全面掌握。首先在使用此项技术前,工程人员要先对灌区所在区域内的地形特点与空间分布情况等进行全方位考量,在做好充分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再将RTK技术投入到实际管理中,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技术手段的干扰。其次,工程人员要把握好灌区技术与RTK技术间的协调与制约关系,以实事求是的理念来使用技术手段。如对灌区内部进行模块化测量时,则要对喷洒装置的覆盖范围进行准确计算,保证农作物得到全面灌溉。最后,要对RTK技术中的设施装备进行规范化应用,按照指定的流程步骤来操作技术,防止人为失误问题而影响技术应用质量。
2.4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灌区管理工作还需要依靠足够的人力资源,而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加以重视,不仅对灌区技术的稳定应用有重要推动作用,还对灌区管理队伍组织结构的强化有很大帮助,需要工程团队制定可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如在挑选管理人员时,除了要对人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分析,还要对其责任意识与技术认知程度等有所了解,来为优质灌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另外,工程团队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锻炼学习与经验积累中不断掌握灌区管理的精髓与灌区技术的应用技巧,为工程顺利开展注入新鲜血液。管理人员在实践操作期间,还需要不断改善自身对灌区技术中的误解部分,在教训总结下加深对灌区管理要点的理解度,为各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贡献一份力量。
结论:如今,很多水利灌区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都能对灌区技术的应用目的以及灌区管理的方向等进行细致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给技术手段的高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水利灌区后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对于灌区管理及技术实施中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和阻碍因素,领导团队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技术原理与管理原则等来制定出妥善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水利灌区综合性能的强化带来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侯洪桥,侯红岭.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10):61-61.
[2]黄荣华,谢文海.以水利灌区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灌区管理能力[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6):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