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安全监督管理新模式助推作业现场精准管控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张志宏
[导读] 摘要: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创新应用“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全过程管控系统”,确保了每天现场数量的清晰、危险点可控,提升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壶关县供电公司  山西壶关  047300
        摘要: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创新应用“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全过程管控系统”,确保了每天现场数量的清晰、危险点可控,提升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县公司农网升级改造、季节性检修等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参与人数多、安全风险大等,当前安全管控关键在领导、重点在班组、难点在现场。从多年对规章制度落实、干部作风、现场作业控制、员工标准化执行等方面的督查和日常安全信息调查分析,感到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管理问题,安全管理的核心则是现场管理,如何解决好超前性、倾向性、关键性问题,下功夫控制问题的积累,是创新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稳定的根本途径。
        一.目前现场安全管控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生产安全管控系统中对10千伏支线停电现场、不停电现场、低压检修现场、抢报修现场安全管控不全面、不到位,仍存在管控盲区,部分单位对上述现场不录入管控现场,导致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管控弱化。
        2.现有的安全管控系统对抢报修现场是否存在无票作业、单人无监护作业、安全措施布置情况不能实时监控。
        3.到岗到位人员对现场管控疏于监督,部分领导干部到现场后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不能有效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4.配网线路特点为分布广、线路长、较分散,设备基础差、
        缺陷及隐患多。农网配电线路工程涉及基建施工、高低压线路施工、抢修、装表、接电等专业,存在现场作业面广、人身及设备事故发生率高、安全管理责任范围大且难度大等问题。城网线路处在城镇人口稠密地区,供电用户较集中、供电方式较复杂,多采用双电源供电或手拉手供电,城网配电线路有配电线路绝缘化水平和设备完好程度较高、作业环境复杂、用户自备电源多,管理难度大、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特点。
        5.配网维护人员专业素质整体偏低,技能水平参差不平,未进行过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学习和掌握,以致在现场工作时不能及时、正确地领会作业要求,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严重制约着配电网健康发展。
        二.提升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的对策
        1. 搭建安全管控信息融合管控平台,构建安全职责到位全过程管控体系,开发“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全过程管控系统”,综合基建、运检、营销等各类工程项目,每月、每周根据日常运维、大修、技改等工作任务,综合考虑作业能力和管控能力,开展承载力分析,制定月、周检修计划,连同其他部分非计划检修现场(二种票现场、不停电现场、故障抢修现场)一并录入公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全过程管控系统”进行量化,确保了每天实时现场数量的清晰,同时填写现场重大危险源及管控措施,各业务部门及各单位集中审核无误后安排到岗到位人员情况,并在系统中进行全面展示,使各级人员明晰作业现场管控情况,一目了然。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结合配网可视化系统、营销电能计量采集系统等分析研判停电信息,并形成停电信息工单(95598工单),直接推送至供服平台APP,由供服中心进行监督管控,对不按时录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全过程管控系统”的各类停电进行定期进行通报,对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2.为规范故障抢修作业,有效管控三个关键点(是否存在无票作业、是否存在单人无监护作业、是否安全措施正确),公司自主开发了“故障抢修管控平台”,分为“后台管控系统”和“故障抢修作业APP”。抢修人员只需全程在本人手机上进行操作即可,由现场作业负责人依次进行工作票(抢修单)、现场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及成员、工作终结等四个流程环节的拍照上传,现场作业信息会实时回传至故障抢修“后台管控系统”,各级管理人员可在管控系统查看现场实时作业情况,对抢报修现场实施有效监管,确保抢修作业现场实时可控、在控、能控。为确保故障抢修作业现场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我们采用了“双许可”形式,在抢修APP进行到现场安全措施拍照上传后,除现场工作许可人外,新增相关专业管理人员【优先为班组(供电所)长、副班组(供电所)长)】进行审核的环节,待审核同意后,APP终端方可继续进行至下一个作业环节,否则流程会追溯至现场安全措施拍照上传环节,修改后再进行安全措施提交,直至安全措施审核无误。
        3.创新故障抢报修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安全无死角管控
        针对抢修作业现场点多面广、管控难度大等特点,壶关公司进行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抢修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管,从而覆盖公司全部作业现场,实现安全无死角管控。对于10千伏及以上的抢修和0.4千伏故障报修,由各单位通过手机“故障抢修作业APP”进行发起,录入相关抢报修信息,各级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对现场工作票、班前会、安全措施等关键信息进行审查,并开展技术分析,实施有效监督与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有效促进了抢修作业模式与公司三事三控安全管控理念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故障抢报修小微现场的安全无死角管控。
        4.领导干部到岗到位作为加强现场安全管控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壶关公司通过下发“作业现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标准”和“到岗到位作业指导书”,执行“作业现场到岗到位检查表”,录入管控系统公示等措施,在现场管控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2018年以来对到岗到位的监督仅仅依靠微信群和日常督查等手段,缺乏先进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到岗到位管控质效,着力解决“什么人员到岗到位以及是否到位、各级到岗到位人员具体做什么”的不清晰问题,公司开发了“作业现场人脸识别安全管理系统”和“到岗到位稽查管控平台”(到岗到位APP和后台监控系统)。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每周五将下周作业计划中的到岗到位安排录入“作业现场人脸识别安全管理系统”,在检索现场作业人员作业资格和监督作业行为的同时,一并对该现场到岗到位人员是否与管控系统一致进行核查。
        我公司自主开发了“到岗到位稽查管控平台”(到岗到位APP和后台信息采集监控系统),现场到岗到位人员到达现场后,只需在本人手机APP进行登录,并简单填写现场名称、内容,点击“到场”、“离场”,记录本人到岗到位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同时上传本人到岗到位照片、现场安全措施照片和“作业现场到岗到位检查表”照片。实时信息采集监控平台设在公司安质部,可进行到岗到位影像、行动轨迹等信息的实时查询统计,有效杜绝到岗到位走过场现象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创新安全监督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现场安全的实时可控、在控、能控;2021年我们将着力进行多信息系统融合,建立安全综合管控评价平台,以更精准、科学、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助推公司本质安全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参考文献:
        1.《配电网作业现场智能管控技术研究》胡军 电力设备 2014.5.20
        2.《五要素加强配电网工程安全管控》 秦兵 科技与创新2017.0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