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发展探析 黄懋燊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黄懋燊
[导读] 摘要:本文以藤县陶瓷园区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为例,主要分析了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优势与创新,并详细说明了混凝土衬砌防渗施工技术。
        广西圣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海市  536000
        摘要:本文以藤县陶瓷园区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为例,主要分析了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优势与创新,并详细说明了混凝土衬砌防渗施工技术。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明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周边地理特点进行充分调查,在以施工区域水文情况为基础,对其进行规范的设计,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幅度增加农业产量。
        关键词: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地理特点;创新发展
        现阶段,水资源短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需要亟需解决的一项问题,针对农田灌溉来讲,更要基于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相关发展技术,并力争在实践中将优化与调整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妥善解决当下水资源匮乏问题。农田灌溉作业在开展阶段,一定要以周边地形的实际特点为基础,对其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调整。站在施工人员的角度上来讲,还要强化自身农田灌溉技能与专业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施工现场所选器具的性能与实际施工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除此之外,在我国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先进的农田灌溉工具应时而生,在此背景下,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为藤县陶瓷园区灌溉排涝渠系工程(陶瓷园区至黄冲河渠段)。项目招标编号:WZZC2020-G2-30015-GCTX,建设地点为藤县陶瓷园区,建设规模为排涝渠总长约 31.8km,重建或新建的主要附属建筑物有 323 座;土方工程 100000 立方米;清淤工程 95400 立方米;护坡绿化工程 95400 平方米。藤县陶瓷园区至黄冲河渠段防渗衬砌,总长3.905km,财评预算价5092315.00元,要求工期180 日历天。
        经调查发现,我国农田灌溉水量每年高达3500亿吨,仅有百分之六十为有效利用、百分之四十水资源已被破坏。经调查发现,渠道防渗设施未落实到实处是主要因素。以传统土质与沙土、硕石类渠道渗漏为例,前者水资源渗漏百分之四十、后者可达百分之五十,每年因为渗漏会浪费掉1000多亿吨的水资源。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措施,经实践表明,水资源利用提升为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见,对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2混凝土衬砌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2.1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本次工程正式施工之前,要将清理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施工现场存在杂物,或者场地表面凹凸不平。在实施浇筑作业的过程中,要清理干净材质表面含有的杂物,确保石子处于半裸露的情况。此外,若想促进后期作业的持续进行,还需要将纵缝中含有的杂质清除干净。
        2.2入仓铺料
        在本次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正式施工之前,如果表面在过于干燥的情况下,则应以干燥程度为基础,落实洒水作业,在实现保湿的同时,也能避免因为浇筑后期缺乏水分而降低其质量。通过伸缩缝去开展间隔施工,能起到加快渠道浇筑施工进度的作用,需注意的是,如果施工环境为坡道的情况下,则应立即开展调仓施工,基于具体流程,由底部至坡度循序渐进的开展施工,完成之后在对其顶部开展作业。
        2.3平仓和振捣
        混凝土施工工艺需要先平仓后振捣,杜绝出现堆积与相互取代的问题。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要求作业人员时刻注意骨料是否存在下沉,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过度振捣或者振捣不充足的现象,则要以工程特点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开展施工。针对平面施工来讲,要将模板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之后实施振捣。在第一次开展振捣作业时,一定要对振捣速度进行严格把控,避免振捣速度的过快或过慢,当表面流出浆液之后则证明此项作业完成了。针对再次振捣来讲,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调整振捣速度,在确保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力争用人工完成作业。针对沟渠底部的浇筑来讲,应尽可能开展平面振捣,在完成平铺之后方可实施振捣,当表面泛浆之后方可停止振捣。
        2.4收面
        针对收面工作来讲,首先要清理干净操作面,其次,避免其表面凹凸不平,最后利用原浆开展收面作业。
        2.5混凝土初凝之后的拆模作业
        在完成上诉作业之后,要充分掌握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初凝之后才能对模板进行拆除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在拆除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一定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从根源避免结构出现受损等问题。当模板在拆除之后,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质量进行二次检查,将混凝土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将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到实处。
        2.6混凝土后期的维护保养
        相对来讲,混凝土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也不容忽视,如果未按照具体要求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工程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之后,要立即开展保湿作业,可利用塑料薄膜等覆盖在混凝土表面。普遍来讲,混凝土的保养应在完成浇筑之后的6到18个小时左右实施。在择选保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择选最为合理的方案,为其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3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技术优势
        3.1确保地下水位更加稳定
        众所周知,为了进一步提升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施工效果,普遍是利用混凝土去提升沟渠密度,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浇灌阶段所带来的水资源流失问题。通过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为水资源农田灌溉环节的稳定性提供保障,而且也能有效缓解地表下的水源污染,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有效缓解土地盐碱化问题
        农田灌溉作业在正式实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调查该区域的地形特点,以此来拟定切实可行的作业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健全的农田灌溉体系,不仅能使得农田灌溉水源的使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而且也有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值得注意是,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支撑,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田产生盐碱化的几率。由此可见,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获取最大化物产量。除此之外,充足的水资源供给,能进一步强化土质自身性能,有效改善与优化土壤性质,从根源避免水分的过度流失,从而自然而言的缓解土地盐碱化问题。
        3.3有效降低农田灌溉渠道占地面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地区不仅改善了农田灌溉中的不足,而且对原有模式也进行了优化。结合当下农田灌溉作业模式来看,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并且能源利用率也有了大幅度提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对施工成本做出严格把控,减少了施工成本投入力度,确保后期施工维护有充足的资金支撑,从而使得该工程整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
        4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发展
        4.1土料压实防渗技术的发展分析
        根据对本工程项目的分析,结合我国当下相关技术,通过土料压实防渗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效果,并且具体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针对土料压实防渗技术发展来讲,其优势诸多,主要体现在操作便捷、成本投入低、以及应用优势较为明显等方面。简而言之,土料压实防渗技术所需材料较为常见,并且具体操作步骤并不难,再加上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正因为土料压实防渗技术的种种优势,其在农田灌溉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项技术应用阶段,要综合考虑各参数,并加以控制,其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施工需求。土料压实防渗技术在应用之前,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具体标准,对所需材料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防渗标准和施工需求相符。除此之外,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不容忽视,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专家讲座或者学习等方式,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其具备更加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而在实际施工阶段,能够自主规范自身的施工行为。
        4.2石料衬砌防渗技术的发展
        针对石料衬砌防渗技术来讲,其主要是利用石料去搭建沟渠,相对来讲,石料衬砌防渗技术的治理效果也较为明显,能最大程度满足浇灌要求的同时,也能实现防冻。针对砌石防渗技术的发展来讲,主要在于材料选择方便,施工技术简单,且有着突出的耐磨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以施工现场地理特点为基础,明确具体搭建结构,即挡土墙和护面结构。工作人员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正式施工之前,做好清洁工作,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碎石铺垫;第二、进行土墙堆砌作业,砌筑时,遵循由下到上、从底部到坡体的原则,合理的进行砌筑;第三、在完成上述作业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表面进行洒水作业,然后在开展科学合理的保养工作。
        4.3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的发展
        无论是治漏工艺还是混凝土衬砌技术,都在农田灌溉中有着极其普遍的应用,相对来讲,混凝土衬砌技术在水量大的农田灌溉中的应用成效要更为明显。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不仅防漏效果和抵御冲刷效果较为明显,而且后期维护难度不大,能进一步提升该工程的使用年限,可对其加大推广力度。针对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的发展来讲,其主要是在坡面混凝土衬砌机应用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无线遥控操作,并做好创新,其主要是为了实时掌握无视线盲区,帮助施工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根源避免或者降低因为操作失误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普遍来讲,预制板和现浇筑作为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模式,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以地形特点为基础,落实预制板的设计施工,科学合理的搭配所需材料,并适当调整其厚度,确保其与技术要求相符。经实践表明,这种技术与具体工艺标准相符,并且也能实现其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在节能环保理念下,利用混凝土去实施渗漏治理的经济性较为明显。
        总结: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来看,相关施工技术依然有可继续加强空间,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仍要妥善解决,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加强完善与优化现有施工技术,充分利用相关原材料,加大成本的控制力度,从根源避免对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帮助地方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宇峰,赵彦琳.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06):99-100.
        [2]叶知晖,吴建东.浅析我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研究进展[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06):113-115+167.
        [3]高雅.论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渠道防渗衬砌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27):85.
        [4]丁海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7):204.
        [5]章华静.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9):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