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美德教育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6月   作者:赵巩玉
[导读] 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而传统美德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巩玉   741020

摘要: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而传统美德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论文从营造美德环境、提升美德认识、设计美德教育课程、践行美德教育等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践行美德教育,诠释新教育体系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德教育  铸魂育人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corpo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and provide ideological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traditional Virtue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practice the virtue education under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from four aspects: Creating the Virtue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virtue knowledge, designing the Virtue Education Curriculum, practicing the virtue education, etc. , annotating the new educational system and casting the soul and educating people with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 Socialist core values, moral education, casting the soul and educating people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解释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的文化建设以美德教育为载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内在美德,让美德成为习惯,养蓄美德,快乐成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小市民。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价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全过程,教育引领青少年抓住人生“拔节抽穗”的关键时期,争做美德好少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立足我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前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学校必须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传统美德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营造好美德环境,提升学生对美德的认识,建设精品美德课程,全方位践行美德教育,养成美德文化,从根本上转化为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营造美德环境,凸显传统美德文化
        瑞典教育学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品格的基础[3]。因此,全方位营造校园美德教育氛围,“昔孟母、择邻处”,让学生身处到美德环境之中,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做美德少年,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展示以学生为主体的美德实践感悟活动内容,对学校楼内外墙和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凸显学校美德教育特色内容,渗透美德教育。利用糖果角和读书角等渗透勇气、责任心、关心、爱心的教育,以及一些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名人警句。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古诗书法展、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滋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一个奋发图强的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提升美德认识
        进行美德教育,关键要发挥教师积极作用,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教师平时在言行中体现美,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赢得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5]。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吸引学生,使他们在引人入胜的情景中吸收教育。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传道授业,使他们在美德氛围的滋养中茁壮成长。如创新课堂、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做到寓德于教[6]。


爱国教育实践,通过参观实地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树立他们的爱情情怀,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坚定他们的人民立场,同时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吸取养分、丰富思想。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故事会,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故事会,使他们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总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在孩子们的心理树立是非观念,建立健全他们的人格魅力。
        三、开展美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育人是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对课堂美德教育的实施,实现主渠道育人,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思想现状,结合新时代美德育人的新要求,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开展美德教育。通过有计划、分层次的推进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编制学生美德成长小手册,让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在师生之间开展“美德在行动”活动,在他们之间形成相互评比,相互督促的良好竞争关系,共同促进学校美德教育的水平。另外,学校也应该组织比如收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借助故事或事例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传统美德优秀教育故事分类推广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
        四、设计精品教育课程,践行美德教育
        1、开设美德课程。众所周知,课程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7]。美德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更加系统、有序的对学生开展美德教育,以此提升师生的美德认识,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学校应该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上,以加强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根本,把教材以及现代教育中相关美德内容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多渠道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的美德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确定自己学校的美德课程内容即美德行动(爱国、法制、礼貌、感恩、友爱、诚信、勇气、善良等)课程,同时结合传统美德开展了精品的美德教育课程研发设计。
        2、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设本校特色的美德教育课程,并能付诸实践行动的美德教育。比如,利用下午课件活动(大休息时间)运用学校广播美德歌曲、美德故事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课件活动时,对这些歌曲、故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如何践行美德。开展丰富的美德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感悟和践行美德,如“责任观”体验活动,“感恩实践”和“美德故事”演讲,“文明礼貌班集体”评选活动,美德志愿者积分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美德教育。开放式阅读架,健康角,糖果角等“体验式”主题教育,将诚信的种子,感恩的情怀,友善之心的品德培养融入其中[8]。开展美德微行动,优化学校课件文化(热情微笑、谦虚礼貌、轻声漫步、井然有序);课堂文化(落落大方、声音洪亮、热情洋溢);活动文化(守时、守纪、守规)等,呼吁每一名学生参加到美德微行动中来。通过与社区的协同教育,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开展学校、社区 志愿服务,邻里守望、社区文明小信使,交通志愿者,卫生监督员等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美德,弘扬美德,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家校合作、共生共赢。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因此,要提高家教水平,最主要的是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只要做到家校合作,才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生共赢。学校的美德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积极配合,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家长的美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推进家庭美德教育的氛围的形成,在美德教育的路上,真正实现家校共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创新德育教育,以美德教育提升办学品质,引导养成好习惯,成就好品质,用实际行动弘扬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美德教育教学活动,学会了宽容、感恩、帮助、整洁、诚实、团结、责任感等美德的意义,并在实际学习,努力践行这些美德。教师们也通过积极参加美德培训、集体备课、美德教研等各种活动,自己也在悄然的提升自我,并吸引、影响着学生。学校也通过美德教育教学,得到了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体现了教育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宗旨。师生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经历着、被认可着、努力着、成功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得到好的发展,正朝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方向迈进[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01版
〔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3〕王勇 优秀的文化环境,优秀的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当代教育科学,2014,9(46)
〔4〕刘明玉  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开行素质教育,2015,4(17)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2020,4(330)
〔6〕李家辉 丰富课堂是学校优质发展的核心  基础教育参考, 2017,1(21)
〔7〕 谭少坤 浅谈青少年诚信友善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教育广角, 2018,4(94)
〔8〕 张勤 “美德”和美德教育浅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