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6月   作者:张海彬
[导读]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持续推进,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和就业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文章从课程体系的构建着手,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提出进行探索,进而优化高职专业课程建设。

山东·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张海彬     265500

摘要:随着1+X证书制度的持续推进,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和就业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文章从课程体系的构建着手,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提出进行探索,进而优化高职专业课程建设。
关键词:“1+X”   课程   改革
        正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的环节,它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课程内容应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进行充分足够的市场调研,确定典型岗位的职业技能要素,将专业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引进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导师,学院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企业实践,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化课程整体结构,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基于“1+X”证书制度开发优质课程,加强各种职业技能之间的联系。 
        一、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1.教学知识不够系统化
        通过对不同高职院校高校课程体系调研分析,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几个部分,学生在大一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大二和大三进行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的学习。这里以汽车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为例说明,高职院校一般把汽车专业核心课按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发动机电控、底盘电控、汽车电器来进行分类别类,但是这样就把一些知识割裂开来,起动机会出现在发动机构造、发动机电控以及汽车电器三门课中,知识点分散,不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
        2.标准不统一
        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的缺失是现行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课程实施的目标,但有主客观的原因,比如实训办学条件、地区教学能力水平差异等,以及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使得培养的学生质量评价标准不一致,人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制约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3.课程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新的产业、新的产业需求不断涌现,产业未来的发展是个未知数。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架构一般是基于能力本位,针对某一特定岗位进行能力培养,这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未来产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我们需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对行业的新技术、新动向、新工艺有一点了解,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课程体系与之相匹配。
        4.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00”后已经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它们生活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信息更迭速度快,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思想前卫、开放,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见,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诉求,他们想得到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又想具有岗位迁移的能力,在工作更换时,能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职业教育既要有普适性,同时也要有个性化的东西。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要讲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历教育所包含的基础性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个性化需求都应得到满足。



        二、1+X证书制度下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职业种类、技术迭代升级加快,社会对的人才的定义也再发生着改变,企业更需要专业能力多元化 ,具备岗位迁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X”证书制度的实施,拓宽了之前“双证书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因为“X"的不确定性,学生能考取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范围变大,学生在选择证书种类时,还可以进行多样性的结合,进而使自己的能力不局限在一个门类,让自己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课程结构向“多进程”转变
        “双证书”制度下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单进程单一,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之后,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这一标准流程,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没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很难实现书证融通的体系。“1+X”证书制度打破了这一局面,构建了纵向多层递进、横向多元复合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相互融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获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也有助于学历证书的获得。
        3.课程内容向“多维度”转变
        课程内容的开发要以需求、行动、问题为导向,深度融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使其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课程内容要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准则,针对1+X证书中X证书的技能要求,丰富课程资源,使其在不同维度满足不同岗位技能学习,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学习贯通。
        4.课程实施向基于学转变
        课程实施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决定育人质量的高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策略,从基于教向基于学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多元化需求,深刻理解“教阻碍学”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学,教师对学生的学干预的过多,反而会阻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作为一个推动者、守护者,为学生提供知识储备,分析学生个性化特点,差异化教学,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最终让学生成长为终生学习者。
        5.实施学分制改革下的“弹性学制”
        “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需要进行学分制改革,之前刚性的选课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将人才培养模块化、功能化,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充分的灵活性。在基于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学制以及导师制,让学生了已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学业,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我,在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道路上奔跑。
        三、应用价值:
       1)实行“1+X”证书制度的新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能够将企业的标准、岗位需求实时的引入学生课程教育中,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
        2)实行“1+X”证书制度的新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可深化“三教”改革,让学生成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加强教师教学水平、教材引入新标准、教法三方面进行革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工作的主体。
        “1+X”证书制度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以考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在获得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对自我的认可和自信心。“1+X”证书制度也为未来职业教育体系至臻至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我们伟大的强国梦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2019-07:47-53.
2020年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般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编号:ZJXH2020Y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