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黄晓强
[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其中,建筑地基稳定性和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性。
        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其中,建筑地基稳定性和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性。在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质量方面的监督控制力度,为后期工程稳定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建筑工程开展目标,相关人员在设计的前期阶段中勘察施工场地土质情况,使施工现场地基和建筑结构施工要求相符合,当现场土质极为疏松以及黏性大时,能够将地基类型确定成软土地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软土地基方案,促使建筑工程安全开展。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为主,重点论述了该项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建筑工程施工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地基处理技术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施工处理技术,通常是见于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阶段。结合实际情况看出,当直接处于软土地基中开展建筑施工作业的话,地基区域软土将直接对建筑工程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在软土区域施工阶段内,应当做好拟施工的地基软土区域处理工作,从一定程度上确保软土的稳定性。一直到现在为止,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依旧十分普遍,怎样有效解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出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质量中的作用是目前建筑工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1、软土地基具备的特征
        1.1压缩性
        对于软土地基来讲,泥土中的间隙较大是存在的一项主要特征,施工期间发生地基沉降概率极高。一般情况下,地基压缩系数是非常大的,承载性能较低,所以投入应用建筑物以后将面临着严峻的隐患,难以确保人们自身安全。
        1.2不均匀性
        高分散土以及细微土颗粒相互组合形成了软土地质,该项地质的均匀程度较低。当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均匀程度不高的软土地质施工的话,将无法对受力现象进行有效平衡,承载力也经常影响到软土地基的性能,导致建筑物质量降低。
        1.3触变性
        当地基承受外力作用期间,触变性逐渐体现出来,长时间下来的话,软土地基产生形变状态,建筑物强度下降,发生不良的沉降问题,建筑使用性能弱化。
        1.4沉降变形
        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概率非常高,在表面承载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地基周围产生一系列形变,表面承载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周围建筑物地基随之凸起。地基内沉降现象极为严峻,建筑物将会塌陷,出现安全问题。
        2、实施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工作的作用
        对于软土地基结构来讲,自身有着不稳定性特征,因此将会使建筑工程结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就需要引进新型技术改进力学性能。软土地基本身具备不可预测性和可压缩性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地基基础质量有着不良影响。所以,应采取换填处理方式实施软土地基施工工作,将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能全面体现出来,以此符合基本的建筑结构施工要求,促使建筑工程稳定运行。施工前期阶段中,加深和地质勘探单位之间的沟通力度,对土壤类型以及性质加以确定,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并且应当将新设备和新技术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改进地基性能,降低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概率,制定规范的监督管理流程,使软土地基处理有效性增强。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3.1换填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软土地基换填处理作业期间,需要提升换填材料自身性能,使其符合标准的建筑结构施工要点。

其中,换填地基处理技术是以换填土质的方式增强地基基础强度和承载性能,使房屋建筑工程力学性能得到良好发挥。换填地基处理技术属于最为基础的一项地基处理技术,本身被广泛应用到了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阶段。制定换填方案的前期阶段中,设计单位依照地质勘探报告和土壤质量检测报告综合性考量,落实基本方案,保障换填材料质量。换填材料进场以后,采取见证取样的方法,让资质强的检测单位实施检测工作,结合工程开展情况挖除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土质层,把稳定性高的材料换填到原有土质层位置中,通常使用力学性能良好的碎石,对换填土质层进行压实,开展压实度灌砂法实验。换填地基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减少软土地基对于建筑结构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不过换填地基施工成本非常高,所以施工单位采购换填材料期间,必须以性价比高的换填材料为主,减少成本输出,增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2喷注浆桩施工技术
        喷注浆桩施工技术具备施工方式简便和整体性能良好等一系列优势,既能有效提高地基本身的防水性能,而且施工成本投入少之又少,能够处于施工期间多次重复性应用。将喷注浆桩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企业需要以工程基本设计参数为主,对操作深度加以确定,提前做好准备以及设计工作。在正式施工期间,把注浆管放置于土层内,随后实施注浆施工作业,结合制定出来的施工方案对泥浆速度加以控制,以免速度不一致而形成注浆不均匀现象。通过规范性施工,之前土层和注入泥浆相互结合,不管是稳定性还是硬度都会得到全面提高。
        3.3强夯置换处理技术
        在应用强夯方式期间,主要是实施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强夯处理工作,在增强压实质量的基础上减少软土内的空隙。使用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期间,加强对强夯设备的引进力度,使夯基处理方式与起吊设备之间搭配更加具备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将夯基效果发挥到最高。而且在应用强夯方式期间,还必须结合置换操作技术,面对于含水量非常多且土体材料不符合建筑工程地基结构的现象,必须强化置换技术的应用程度,使地基基础与工程施工要求相一致,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3.4胶结材料处理技术
        首先,对软土地基实施胶结材料方面的处理工作,结合软土地基含水程度非常高的特征,与胶结材料相互结合到一起。一般情况下,在施工期间会对软土地基掺和水泥砂浆,因为软土自身包含的含水量非常高,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密切重视水泥砂浆配合比例的控制,增强地基力学作用。有的建筑工程也会采取石灰以及粉煤灰等无机胶凝材料,改进地基化学效果,以免混凝土基础被逐渐腐蚀。胶结材料因为优势极高而被广泛应用到了建筑施工环节中,其中明显的几项技术包含了灌浆法、高压注浆法以及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注浆法技术要求极高,利用高压设备喷出浆液,冲散软土,加深原软土地基和高压浆液之间的融合程度,增强土基强度。
        3.5排水固结法
        在软土地基施工作业开展期间,应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增强地基承载性能。首先,从地基内设置垂直排水沟,使水逐渐排放到软土地基内,增强软土地基自身的稳定性,强化承载强度,确保施工质量。目前,排水固结法的应用方式表现为三方面。第一,砂井法。该项方式是在软土内安装砂井,打开模板层以及砂沟,合理控制地基之间的排水间距,增强地基稳定性。第二,渗透排水法。将电极插到软土地基内,在连接电极的基础上改变软土含水量,将软土内的水份彻底排出,增强地基承载性能。第三,堆载预热法。从施工现场铺设土壤,利用预热技术避免过度沉积。
        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软土地基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土质现象,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软土地基含水量特别高,渗水性能弱,完全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所以,需要合理的使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将此项技术的优势在工程中发挥出来,进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鑫.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02):79-80.
        [2]戴林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77+241.
        [3]李术丹.浅谈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0(0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