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白显飞
[导读] 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抢险、航运发电、农业灌溉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身份证号码13262819810925XXXX
        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抢险、航运发电、农业灌溉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方面较多,相关的控制因素较为复杂,容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发展产生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发展产生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大多位于天然河道,工程建设完成后,会打破以往的生态平衡,使得河流局部区域出现环境恶化的问题,例如,在河流上游建设大型水利工程,会导致下游泥沙和水量的变化,河流会出现水文条件变差的情况。尤其是大型水库的建设,由于水库的蓄水量较大,且与河流比较,面积宽广,阳光辐射效应较强,会造成水温升高,对鱼类生物的排卵期构成影响。此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导致区域内水流速度放缓,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河流生态环境。
        1.2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局部气候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局部的气候变化情况,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改变当地的区域间的气候状况。具体的表现是影响当地的蒸发量,并影响该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另外,水库的建设尤其是大型的水库建设,期间由于要聚集着大量的水体,周边地域或者地壳出现结构变化是常有的,这不但会增加地震的发生可能性,也会在水库蓄水位提升以后,降低水库周边的土质剪力状况,进而增加山体崩塌出现的塌方和滑坡的概率。
        1.3水利工程对社会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社会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也会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范围内,房屋耕地的占用和当地居民的被迫转移。实践施工环节,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改变区域内土地、工厂甚至是历史古迹等社会环境资源的分布,由此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在具体的居民安置工作中,会兴建新的城区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倘若规划不当也会造成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
        1.4水利工程对陆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陆地生态环境也会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工程项目建设中,有时会破坏林地、草丛和农田资源,进而造成陆地植被的破坏,影响陆生动物的繁衍与栖息。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与污水,倘若对其的排放处理不当会引起陆地环境污染,挤占爬行动物的生存空间。而且陆地植被的破坏会影响周边环境,使得区域环境其他物种间的依赖关系发生改变,而栖息在此地的鸟类也会发生迁移,破坏当地的生态循环链。
        2水利工程建设中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评价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对项目所在地有关的地质结构特点、生态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广泛的调研与评价,以此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仅具备经济效益,更具有社会效益,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构建基于水利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是保证项目方案有效落实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合理解决工程项目中环保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具体的建设环节,应注重补偿机制与相关制度体系的构建,有效弥补相关人员因工程水利建设发生的损失。在评价体系中,应融入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对相关要素的科学分析,选择最具环境保护要求的制度,促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完善有效的水利工程评价体系可全面反映人们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而促进人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水利工程项目相关人员通过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考量各项因素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而方便相关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量化标准,以此促进评价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基于工程水利项目的评价体系构建,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合理研究水利项目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对相关的研究结果做出可行性的实施报告,保证相关环保理论的具体落实。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基于环保角度考虑,应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形成完善的环保制度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工程实际施工过程相挂钩,加强环保建设措施的应用力度。
        2.2积极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补偿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规模都比较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应该积极创建一套完善的综合性补偿机制,对那些存在不利影响的区域或者个人应该进行及时补偿,特别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移民,一定要给予更多的补偿。对于那些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而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水利工程项目整体建设完工以后,一定要及时恢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必须综合其他各方面因素去考虑和分析,积极创建一套完善的补偿机制,最大程度去降低、控制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造成的不利影响。
        2.3提高保护意识和力度
        首先应从管理人员入手,组织相关人员对生态保护知识进行学习,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素养,也可从多方面渠道进行宣传,如发放传单,设立警示标语以及张贴宣传等形式,组织施工人员的培训活动,限定场地内的活动范围,避免产生操作上的失误,导致不必要的生态破坏发生。还可以设立警示标语等,防止工作人员误入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失误较多、活动范围不符合规定的施工人员给予惩戒。同时也要明确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从管理层到施工人员层层分配,明确各个职位的责任,确定在事故发生时责任人明确,事故原因清晰可查,保证各个环节的透明和公正。
        2.4在技术环节加大保护
        首先,利用生态工程设计来提高工程效率,加强生态保护方面的技术研究,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互惠互利。加强水利堤线和堤型的优化,在堤线的布置和设计上遵循可持续原则,使其符合河流的循环规律和自然形态。做好河流断面与岸坡防护工作的建设,为当地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前期设计阶段,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在施工过程中,更要考虑到施工材料和工具是否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在技术上要保证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做到充分考虑生态因素,使施工过程与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3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会给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一定要积极完善评价体系,创建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完善各种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保护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的优势,最大程度的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为水利工程项目附近居民、生态环境及其他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强.基于环境保护理论的水利工程施工策略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2(03):125-127.
        [2]李沁璇.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8):265-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