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支持,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理论及实践均比我国成熟,虽然建筑行业在我国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可有关管理理论依旧明显滞后。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不仅出现了多种建筑分类,而且朝着精细化分工方向发展。基于这一客观形势,很多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管理建筑工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相继加深对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此,本文章着眼建筑工程管理,简要分析其EPC管理模式创新的有关路径。
关键词:构建EPC;工程管理模式;实践;方法
引言
近年来,EPC模式的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许多的施工单位都在慢慢地转型,从原来单项的施工单位向综合性的EPC总承包模式转变。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分包招标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一定要不断完善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以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1EPC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1.1通过EPC模式的使用可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满足市场发展要求
在这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迅速发展,如果不考虑销售市场的发展趋势,肯定会淘汰施工管理方法。与时俱进是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在整合期间极大地促进行业发展趋势,准确识别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加以应用。有目的的预防措施。此外,自主创新管理机制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声誉,信誉和品牌形象,并提高每个人的认可度。在管理创新的全过程中,有必要进行传统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促进管理计划与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对接,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积极引进各种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方式的实际效果,顺应时代,社会发展和销售市场的发展趋势。
1.2通过EPC模式的应用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更加科学
通过对工程EPC建设管理方法的创新,能够为工程建设管理方法提供必要的科学研究理论源,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行业的主要生产水平,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满足质量要求。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大技术创新的范围,以确保认真实施工程建设管理。
2建筑工程管理问题
2.1管理水平偏低
现下,我国部分建筑企业中的管理层管理理念过于僵化,有关观念依旧沿袭传统观念,应用低效滞后的管理技术,导致企业管理能力偏低。一般建筑工程具有管理复杂、工序繁多以及规模大的特征。若是单纯凭借人员管理是无法及时找出潜在的管理风险的,极易引发有关风险事故。虽然大部分建筑企业拥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是能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相对较少,而且也没有充分结合建筑项目,在发布与通知信息时大多数采取口头与文件式,严重降低了管理效率。
2.2忽视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
很多建筑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施工管理,将大量的人力资源与资金投入在生产模式创新上,可往往忽视最关键的管理模式创新。例如建筑工程在选拔一线施工人员时,未能做到科学的系统化管理,导致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无法满足企业与工程管理需求,不仅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而且不利于企业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此外,企业在生产中配给大部分资源,忽视在创新工程管理模式上的投入,也直接导致管理模式滞后,管理能力偏低。
2.3管理水平偏低
现下,我国部分建筑企业中的管理层管理理念过于僵化,有关观念依旧沿袭传统观念,应用低效滞后的管理技术,导致企业管理能力偏低。一般建筑工程具有管理复杂、工序繁多以及规模大的特征。若是单纯凭借人员管理是无法及时找出潜在的管理风险的,极易引发有关风险事故。
虽然大部分建筑企业拥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是能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相对较少,而且也没有充分结合建筑项目,在发布与通知信息时大多数采取口头与文件式,严重降低了管理效率。
3EPC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关路径分析
3.1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文化
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趋势与文化艺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必须保证与当期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并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为适应新形势,相关公司必须增强自主创新和文化艺术的健全性,确保公司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并始终站在行业前沿,为公司文化增添新动力。企业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并以其为核心构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创新传统的工作环境和形式,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将自我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系,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激励机制建设中,应当从情感、薪酬、个人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挖掘员工的潜力。此外做好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和生产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员工的思想素养,统一员工思想,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形成一定的发展动力。
3.2做好工程技术管理创新与工程成本管理创新
技术与成本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最为关键的构成部分,技术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以及进度;成本管理质量则对企业经济效益所得造成影响,创新这两方面的管理模式,才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水平的关键所在。技术管理方面,应认真对待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技术人员可以扎实掌握现代化施工技术且科学制定完备的工程施工方案;积极寻找和企业技术管理需求相符合的有关工艺技术;在实际管理中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财务管理始终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那么成本管理则是其核心环节的中心。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并有效应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在项目正式进行施工之前应认真对待成本预算,在准备期间应该针对工程所涉及的有关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选择加以严格管理,应依据已制定的工程预算方案去执行,防止资源浪费问题的发生;应该全面掌握企业预设以及可以提供的所有资源,借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有效分配这些资源,从而对资源配置加以优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3.3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精细化
针对EPC工程管理模式,依据要求建筑企业关注管理内容方面,对管理内容进一步细化并强化各方面的综合监管力量。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复杂且规模大,因此,管理创新的关键点较多,只有将管理内容细化,才能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例如安全管理,应采取分区域管理模式,针对办公区、施工区以及生活区进行分开管理,不一样的区域设置相应的门卡,指派门卫对施工人员是否穿戴完备的安装设施进行监督。同样在工程施工现场也应将安全管理有效落实,可采取信息化打卡技术,施工人员每天在指定APP上打卡,以此提升安全管理标准。至于质量管理方面,应积采取监控设备等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3.4加强风险管理
在EPC工程中,双方签订的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发包人支付款项的合同。总的承包人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其中包括设计风险、采购风险以及施工风险。所以,EPC工程管理中,总的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系数要远远地高于业主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从国际形势来看,EPC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商机,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承包失败的案例。所以,对EPC合同条款的签订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机制,强化合同变更的管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一个涉及领域很广的复杂系统。它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掌握施工技术。对细部进行处理的同时,为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汪海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2019,39(12):216,218.
[2]李箕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门窗,2019,13(23):54.
[3]赵敏.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36(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