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研究 卢国强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卢国强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迅速,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交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新疆塔建三五九建工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迅速,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交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往往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出行安全,因此,针对公路软土路基的复杂情况,需要相应的处理技术来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
        引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路施工建设成效,促进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与健全,施工企业在进行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系列手段,有效应对软土地基等特殊的施工环境,以排除软土地基对于公路项目施工活动的负面影响,实现公路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与施工成本的管控,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公路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机制。
        1软土路基的概述
        在公路的建设工程中,软土路基常常是指在相对松软和土地含水量较多的土地进行公路软土路基建设施工。由于土地的松软与含水量的较高,导致土地本身的强度较低,从而导致路面地基的施工难度较大,由于土壤的柔软从而无法保证整个软土路基路面的工程质量。软土路基路面的土壤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空隙,其内部存在的水往往会导致植物或者植物根系的生长,导致软土路基路面的抗压能力相对很弱,其土壤的压缩性极差,导致土地的整体结构易变且无法稳定。
        2软土地基施工影响因素
        2.1环境因素对软土地基施工的影响
        施工区域的地理位置、水文环境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成效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例如当施工区域在降水量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软土自身的透水性较差,大量的水体渗入到软土地基之中,无法快速排除,导致软土中的水分含量的持续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软土的性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软土区域难以快速固结,进而诱发沉降问题的发生。
        2.2施工要求对软土地基施工的影响
        公路项目施工条件的不同,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要求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普通等级的公路由于车辆通行量较少,使得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施工技术的选用过程中,施工企业以及技术人员,可以简化软土地基处理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而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考虑到车辆通行较多,因此在软土地基处理环节,在施工技术选择方面,需要优化软土地基处理流程,强化地基处理效能,避免软土滑坡、沉降等问题的出现。
        2.3公路形状对软土地基施工的影响
        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过程中,施工企业以及技术人员,应当综合考量公路基本形状,选择恰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实现处理成效与处理成本的兼顾。例如对于路堤宽度较大的公路,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环节,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的换填施工技术方案,由于公路自重较大,荷载控制难度较高,使得路基施工过程中,发生沉降的机率相对较高。
        3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3.1排水固结法
        因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利用提高其承载力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而加筋处理就是十分普遍的一项提高承载力的处理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地基中加入砂垫层与土工格栅,利用二者的结合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高。但是,天然地基与后期层架的融合一定会具有一些差异,所以在强度方面应该考虑采用柔性基础。

同时还应该在软土路基上做好排水处理,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排水固结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确保路面平整度,还能够使路基的承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确保道路稳定性。在对土工格栅进行布置时,一定要将其布置均匀,否则会出现路基受力不均的情况,同时在进行铺设之前要将下承层的杂物清理干净。另一方面,土工格栅的铺设有着非常高的专业要求,所以一定要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铺设,同时要进行阶段性的验收,保证土工格栅铺设符合相关流程,并且要确保上层路基的受力均匀,可以承受反复碾压,进而保障工程质量。
        3.2软土转换技术
        在使用软土转换处理技术来对低厚度的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时,需要借助机械来对低厚度的软土地基软土挖出,然后采用碎石等具备一定硬度的材料来进行有效回填,从而实现对低厚度软土地基问题的有效处理。软土转换处理技术在实际施工处理之前,往往要求相关的路面设计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设计,同样由于借助机械设施要让相关的处理人员掌握施工的核心,让相关的设计人员通过相关资料的审查,确保软土转换技术在实施过程前能够对换填材料进行选择储备。通过对低厚度的软土地基实现转换和夯实,确保软土转换后能够符合公路建设路面铺设地基的基本标准,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审查,确保低厚度软土转换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路面施工处理技术的优化策略中,可以采取改变软土地基土质策略。例如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充足,并且不容易排出水分的软土地质,需要相关的施工处理人员采取改变软土地基地质的处理办法。常见的如利用填石排淤技术,利用不易受到水分软化的石头来替换原本的淤泥,利用小石头块来填满缝隙,确保铺垫和替换后的地基土质能够具备更高强度的承压性,采用相应的设施和策略来改变软土地质,确保改变后的地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承压性。通过改变软土地基土质,让实际的公路道路地基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不变形,从而确保公路工程建设下的道路使用寿命符合标准,同样通过改变软土地基土质来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挤密法的应用
        挤密法在软土路基施工环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方式,提升软土路基的密实度,在保证软土路基结构强度的同时,加速了排水速度,改善了抗剪气强度。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不断发展,挤密法逐步多元,反压护道法、堆载预压法、重锤夯击法、深层拌和法等施工方案,在软土路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实现软土路基施工效果的稳步提升。为确保挤密法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流程,开展相应的软土路基施工活动,以降低软土路基对于公路项目施工活动的影响。具体来看,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路基填筑-沉降观测-施工平整的施工顺序,有序组织软土路基施工作业。通过完善的施工流程,施工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要求,顺利完成挤密法施工的各项要求,保证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在这个施工活动中,为保证挤密施工成效,施工人员需要定向做好路基填筑环节沉降观测、移位边桩的观测、记录工作,通过对沉降数据的针对性的记录、分析,施工人员可以做好软土路基施工方案的灵活调整,使其更加满足于现阶段软土路基施工要求。
        结束语
        公路项目在软土路基的施工、应对环节,暴露出软土路基滑坡、沉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对于公路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平整性以及耐久性产生了极为消极影响。为实现软土路基的合理化处理,技术人员需要在综合评估施工区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排水固结法、换填法、挤密法等软土路基施工方案的合理化应用,保证处理工作的有效性,防范软土路基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韩宏.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地产,2019(20):166.
        [2]侯森.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20,4(2):107-108.
        [3]盛杰,于平.浅析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6(3):281-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