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段琳娜
[导读] 古诗词是古代文体中最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

        段琳娜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古诗词是古代文体中最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也是我国语文教育内容的重点。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基于自己对古诗词的认知以及自身能力,以朗诵的形式自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美。然后,再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以合作的形式鉴赏古诗词之美。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总结延伸,合理创造对古诗词内容鉴赏审美的认知。
关键词;诵读古诗词;合作对比鉴赏;总结延伸鉴赏

        审美鉴赏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下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想要良好的语文成绩,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倾向于记忆古诗词内容的“标准解释”,以及喜欢记忆“标准”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目的模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实践开始,引导学生认知到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即要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喜好以实践的方式了解古诗词的各种美。在高中学生了解了诗词之美的基础上,他们便有较强的积极性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发展自己的审美、鉴赏、创造等能力。
一、以放情诵读,自主体会古诗词之美
        诵读是对古诗词审美鉴赏的良好方式,也是容易被学生忽视的方式。所谓放情诵读,并不是指让学生毫无限制地大声诵读,而是要求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声音、语速,即以自己认为合适的状态,对古诗词进行诵读[1]。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就能够借助自己喜欢的实践方式,感知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美。在此之后,教师也就可以再开展进一步的表演、分享和评价活动,以此辅助学生提升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以《短歌行》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了解曹操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然后给予学生放情诵读的示范。比如,对于古诗的前四句,教师便可以用来两种方式进行示范。第一种诵读的方式是以欢乐的语气进行诵读,表达苦日子以过去的释怀;第二种诵读的方式则是以较为沉重的语气进行诵读,以便以相同的情感衔接后四句。在示范之后,通过对不同诵读方式的解释,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应该结合自身的认知鉴赏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美。如此,学生们便以各种不同的诵读方式对古诗词进行审美体验。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此时的曹操意气风发,所以用整体较为欢快、慷慨的方式对古诗词进行诵读;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曹操此时虽然强大,但依旧有较强的忧患意识,所以要用较为沉重的语气,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忧心以及对人才的渴望。如此,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便得到了有效发展。
二、以对比分析,合作鉴赏古诗词之美
        古诗词所用的意象、典故大多都有其相似性,而其不同性则是各个诗人审美的不同延伸和体现。所以先要求学生对各类意象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联想其他古诗词中的相应内容,以及联想生活中相应事物,以此对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鉴赏,以此深挖古诗词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个人思考之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了解对古诗词的不同鉴赏思路[2]。开展上述对比类诗词鉴赏教育活动,高中学生的相应审美、创造、鉴赏素养就能够拥有较为明显的成长。


        以《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教学为例,这首词中的意象较为明显,学生很容易能够找到“酒、雁、花、梧桐”等。在学生找到这些意象之后,教师便可以用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不同的诗人会用相同的意象来作诗,那么在不同的诗中,诗人对意象的运用有差别么?以此来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先对意象进行了细化总结。比如有的学生将“酒”等字拓展为“淡酒、黄花”等更为详细的词,而有的学生则引入“残酒、浊酒”等其他诗词中的意象。在对意象进行引入之后,学生们再结合自身对意象的认知,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对“花”一意象,学生认为有美好、哀愁等众多审美价值,而古诗词中的“黄花”,则是应当对“黄”一字进行重点分析,而“黄”字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丰富的意思,如“事情黄了”、“植物成熟”等。在学生们逐渐深入的对比分析鉴赏下,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便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以总结延伸,合理创造古诗词之美
        对比分析是引导学生认知对古诗词审美鉴赏之美,但这样的认知并不是创造性的,而只是对以往审美鉴赏的迁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总结以及延伸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基于自己对人生、古诗词的认知,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审美鉴赏[3]。这样的审美鉴赏立足于古诗,但体现的是学生的人生思考,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并且这样的行为能够有效地反哺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这是一首情感意蕴复杂的诗歌,在对古诗词进行审美鉴赏时,学生们因为自身思想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容易只局限在部分情感中。因此,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对这首古诗词进行“分联”对比鉴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延伸,以此发展学生创造性审美鉴赏的能力。比如,光看首联,学生会有两种情感,第一是昔年之愿得以实现的情感,第二则是昔年之愿如今才得以实现的悲凉。在学生们分别对各联古诗词内容进行审美鉴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各联内容,以此辅助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美进行创造性赏析。在对比之下,有的学生联系上下联,对首联的内涵有了更多认识,如虽然作者登岳阳楼的愿望实现了,但是其报效国家的愿望没有实现。如此,学生对首联的内涵指代、以景写情之美,便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这样的审美鉴赏,也是属于学生个人的创造性审美鉴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较为紧张的,基于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等目的,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当以实践为基础,先改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认知,然后再引导学生以个体、小组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延伸,并从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结合微课等方式,优化培养的具体方式,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妍.高中语文古诗词美育研究[J].新课程,2020(46):62.
[2]马小玲.高中诗歌鉴赏有效教学方法刍议[J].科幻画报,2020(11):130.
[3]张峰.基于审美鉴赏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2020(31):33-34.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核心素养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JCJYC20011204)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