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寅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311200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和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下高中体育的教学,而且还影响到了体育田径教学自身价值的发挥,降低体育教学的效率,所以需要体育老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改变,要结合学生们具体的学习特点创设多元化的体育田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对教学的途径进行改善,构建体育田径的有效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现状对策
一、高中体育的教学现状
(一)忽略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我国高中学校将文化课作为教学重点,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学生的体育课时间缩短,许多教师将体育课作为自习课,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无法在体育课上感受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从而导致许多高中生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另外,部分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校也缺少良好的体育器材,此现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积极性。
(二)缺乏完善的评价考核体制
就目前我国高中田径教学策略分析,依然采取以往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过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绩,并未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忽略田径教学的目的。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田径教学开展的初衷,而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学生的表现能力以及最终的考核成绩也大不相同,许多学生已经在体育田径中投入大量精力,但却依然无法取得优异成绩,部分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积极性不足,但考核成绩却较为理想。此现象使得许多积极参加田径锻炼的学生逐渐失去积极性。
(三)忽略教学策略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教学策略的根本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知识,掌握更多与田径方面有关的知识、技能,全面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实现综合发展的目的,满足体育学科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需求。从实际进行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关,而体育教学是一项需要学生调动身体、运用头脑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田径项目,不仅对于体能方面的要求较高,更需要学生学习如何在运动过程中科学运动、合理运动,因此,更需要加强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教学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常存在教师忽略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且高中学生在思想、性格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特点,若忽略其积极性带来的影响,学生可能不愿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进而无法达成教学目的,更易发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冲突,导致学生厌恶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起到适得其反的负面影响,与原本教学目的中的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应在教学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切实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场地和器械不足
现在的高中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资金投入较少,这使得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和相关体育运动器械不符合教学需求,或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一些高中学校,在田径运动活动中,只有跑步与跳远等简单的运动项目教学,没有标枪和跳高等田径项目,缺少标准的跑道、赛场。例如,跨栏栏杆、铁饼场地、标枪运动设施等,这些设施只能在一些大型的运动比赛中设立,这就会严重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汇总田径运动的顺利开展,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不足,会对普及田径运动造成阻碍,从而使学生很难得到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而在实际的高中教学中,体育锻炼能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缓解学习的压力,如果场地的器械不足,很多运动项目的教学活动便不能顺利开展,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下降。还有一些学校,用羽毛球与乒乓球等活动,替代了一些田径运动项目。
二、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分析
(一)以兴趣为基础,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中田径教学理念,过分注重学生田径技术动作以及训练方式的讲解,重点突出身体机能的锻炼,而忽视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单一的身体锻炼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的课程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强化新时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田径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具有符合新时代学生兴趣及教学标准的教育思想。例如,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以“寓教于乐”教育代替传统“重复训练”教育。
(二)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计划
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教学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分阶段的科学的教学策略,能够保障学生在运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熟悉和掌握田径训练的规律,在总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组织学生一步一步掌握运动技能,并且能够提升运动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再制定相应的每个月的教学计划,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参与训练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反馈情况下检验教学计划的目标制定以及实施情况,不断微调教学计划以完成教学目标。例如: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跳远这一田径项目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安排学习跳远的时间周期,然后再分解跳远的动作技能,制定锻炼学生短跑和跳的技能,其中穿插锻炼学生核心力量和下肢爆发力的训练内容,安排好每节课学习、训练的内容。
(三)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发挥体育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逐渐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旨在于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使他们在适當的体育锻炼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与行为习惯,进而提高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为此,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应坚持健康第一核心理念,重视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由此来促进他们获得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
教师要将德智美穿插入体育田径训练中,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与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步骤,循序渐进地从体育理论、运动技能、精神品质三方面展开,构建运动知识、运动能力与运动内涵兼具的综合型田径课程。走、跑、跳、掷作为田径运动的基本形式,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技能,田径运动项目具有个体性与群众性,且很少受到环境条件限制,对人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机能皆有促进作用,同时其所具备的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持之以恒信念的教育价值是发展身心素质的极佳方式。
(四)适当地引入体育小游戏
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其实高中的田径教学当中引入一些体育游戏,对学生田径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思想发散、好奇心强,对体育运动的接受度容纳度都很高,在体育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每一个人的爱好,兴趣有深入的了解。因为体育运动的教学有不同年纪的一些需求,所以教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年龄段体育项目的筛选。虽然说高中时期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热爱程度不及小学生,但是只要学生的兴趣性、互动性存在,一样能够得到丰富的体育运动力。体育教师需要依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意愿,为学生设置不一样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很快就能够进到自主动手实践的环节。在进行跳马游戏的时候,学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训练,利用夸张的动作或者表情进行演示,也可以互相进行表演。
(五)因材施教进行田径教学
很多学生由于对于田径运动的不了解,所以以为田径仅仅是跑步,其实田径运动的历史悠久,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从古至今,田径运动一直是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是和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运动,所以对于研究田径运动、爱上田径运动是有益无害的。对于高中体育中的田径教学,由于存在着很多教学问题,很多学生爱好广泛不一,所以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短跑,擅长短跑,那么教师就可以重点培养爱好短跑的学生展示其爆发力,让学生掌握短跑的技巧和短跑的作用;而有的学生由于耐力较好,适合中长跑,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喜欢跨栏跑、扔铅球、标枪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对学生的爱好和长处进行充分地了解,这样学生的优势得到了发挥,无形当中也增強了学生的自信,这样的自信心对于体育教学是有帮助的,也提高了田径教学的趣味性。
(六)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突破自我
新课改背景下,对于高中体育田径运动的教学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用,构建全新的、特色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将大大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把握机会指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地突破自我,是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现阶段,已有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体现出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比如游戏教学、分层教学、小组综合实践教学等等。一边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一边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远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有序推进教学工作,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比如,体育教师积极采取田径运动竞赛的方式,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喜爱程度。之后选出田径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团队,鼓励他们坚持锻炼,争取在学校每年组织的运动会上充分展现能力优势,最终赢得更多荣誉。另外,田径运动成绩较好的同学还可担任“课代表”,负责安排其他同学日常的训练活动,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增强所有学生田径运动的参与信心,更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个性化发展空间的扩大。
(七)加大投人比例,更加重视体育田径教学
高中教学工作者要认识到身体素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因此,高中学校应该重视体育田径教学。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条件,使学校内的体育器材和设施配备齐全,加大对体育田径项目的教学工作,修建和完善学校内的田径场地,使学生们能够轻易地在学校中进行体育田径锻炼,不会出现没有锻炼条件的情况。同时,学校体育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开展体育锻炼的能力,比如用自制的沙袋绑在腿上,用来锻炼腿部肌肉;自己制作小型篮球架,用于小地方的投篮训练。通过这种自制器材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为学校的体育田径教学节省成本。
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基于学生个人体质差异,科学控制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田径训练方式,掌握训练强度、训练量等专业知识,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提升训练水平,避免学生在锻炼过程中遭受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吴琦.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田径课程教学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07):80-81.
[2]徐业栋,杜海文.提高高中女生田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8):104-107+109.
[3]唐燕忠.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