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日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朱莹莹
[导读] 绘画日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还能够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朱莹莹
        浦江县实验小学 322200
        
        摘要:绘画日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还能够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等。因此,将绘画日记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促使儿童仔细观察身边事物,为日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坚实基础和积累丰富素材,利于完善和健全儿童的身心发展,使之更为仔细的观察生活,并形成一定的思考本能和观察技巧。
        关键词:绘画日记;小学美术;运用研究
        一、绘画日记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儿童联想力极为丰富、好奇心重,对于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和人等的关注度与兴趣高于其他成长阶段。小学生要想画出属于自己独特特征的真正的绘画作品,就必然需要感悟生活并将自己对生活强烈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绘画日记要求学生关心和关注周围的一切事物与人,观察和记录感动自己的各类事件,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必然有感而发,继而在记录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表现力。这意味着学生的作品必须联系实际生活,才能真正达到以双手记录真实生活、表现生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小学美术中学以致用理念应用所需的最终结果。
        绘画日记,需要学生将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学生学会以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表达自己,需要学生将主观想法与形象记忆融入到画面之中,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因此作为最能体现出学生个性和情感动态,发展过程的绘画活动,其感染力更强,也更容易被学生关注。因此也可作为教师提升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工具。
        二、绘画日记教学方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观察意识及技巧
        学生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都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对于绘画,真正具有兴趣的学生有限,很多学生在课外绘画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或者认为学画画有利于高考。在此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难以借助绘画的方式来展示,或者在观察生活和接触生活时,并没有考虑如何将观察所得内化成绘画所需的资料。在面对绘画表现时,自然会出现不知道如何下笔的尴尬境遇。
        2.学生不敢画与不会画
        有教师提到,学生画不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画法比较简单,甚至会直接临摹教材。在课堂练习时,也有同学存在无处下笔或不敢下笔的情况。比如有教师反映,让学生画生活场景或者自己的房间,学生表示不会画,如果让他照着书上画就会画了。但是画出的场景大同小异。以临摹为主的绘画方式,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回答中都有所体现。这也说明学生并不是不会画,而是只会临摹,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的想法。
        3.绘画作品创意不足,重复性高
        学生绘画重复性高的问题与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如何绘画密切相关。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会尝试使用给学生提供范例或者优秀绘画作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当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给学生出示范例,或者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图,由学生直接临摹,也是比较惯性的教学方式之一。此种操作手段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学生作品与老师的范例和演示类似,甚至如出一辙。教师教学中,为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往往选择简笔画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而简笔画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表现都具有一定的规范化。比如小花是五瓣式的,太阳是圆形并环配花边或者竖条,房子都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组合,小草是锯齿的,人物是一个圆圈配方形身体以及竖条四肢等。学生在对此种绘画方式技艺掌握之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绘画技巧得不到提升,再重复此类主题的内容使其绘画的方式还是按照低幼阶段学到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来创作。或者其绘画的方式中也具有低幼阶段绘画的印记。


        4.教材内容单一,拓展空间有限
        小学美术教材对绘画日记的教学方式并不重视,教材涉及到生活回忆类和记忆类的内容过少和单一,且拓展空间有限。教材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使用绘画日记教学方式的频次以及对绘画日记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日记的应用探索
        1.重视观察意识培养,增加绘画技巧引导
        使用绘画日记就可以让学生养成随身带日记本的习惯,这样就可以随时进行记录,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最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虽然是用最简洁的线条来展现事物,运用色彩进行搭配,但可以很准确的表现出内心的想法。绘画日记的记录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记忆画和写生画都可以,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对美术的造型表现力得到提高和进步。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物,学会准确迅速的抓住对象的特征,从不同角度捕捉信息,构建丰富的世界,从生活出发创作,避免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点滴忽视。
        2.设置主题引导,发挥学生想象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美术学习中,没有更多外在的诱因和压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人们事某种活动的心理趋向。绘画日记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为了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创作中去。绘画日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素养,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绘画的创作欲望是随性的。绘画的创作意识与创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丰富教学内容,主题拓展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时要与学生生活的场景相联系,这样的绘画作品才生动真实。学生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展现自我,绘画能帮助儿童提升想象力,有助于认识世界。学生的绘画日记是与其自身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这样其绘画作品才会呈现出生机与活力。绘画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回忆和记录,教师应该将美术教学与生活题材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记录自己眼中的生活,展现内心想法。小学绘画学习中因绘画技巧的限制而受挫不前时,教师应该帮助指导传授经验。在儿童因技巧和经验问题而停滞创作时,要传授他经验,告诉他展现基本事物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回忆生活中事物,抓住事物特征。教师在运用绘画日记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的经历经验进行选题,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理解认知事物,并能最好的展现出来。
        4.保证课程频次,提升设计丰富性
        在教学策略中设计有趣、有创意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将每一阶段的知识点,通过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提升设计丰富性方面,除不断丰富学生的范例题材和观察题材外,教师可将阅读、绘画同步,如教师给定题目想象绘画,或者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写故事、听音乐绘图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考虑在保证课程频次的前提下,设置既定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内容等,归集、整理零碎的教学内容,借助提升设计丰富性,来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完整的教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绘画日记教学中,将整体课程切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并将每一个模块逐步进行,连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实现通过绘画日记来增强学生观察力与观察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解决具体美术问题等多重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卜晓玲.绘画日记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5(11).
        [2]朱晓平.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3]许凤新.基于绘画日记的学生和谐个性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6(2).
        [4]毛秀梅.从“绘画日记”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J].华夏教师,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