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1.周一佳 2.赵渊
[导读] 本文采用调查分析、课例研究、实践展示和经验总结的方法
        1.周一佳 2.赵渊
        1.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2.浙江省衢州市兴华中学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调查分析、课例研究、实践展示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对在初中阶段构建“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的可行性作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对课程内容设置的研究及教师的深层次反思,初步建立了有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音乐拓展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拓展课   自选自修   集体备课   教学研讨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些都说明音乐对于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好的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音乐课就是我们有效开展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良好品德,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关键所在。
        同时,在特色校园、艺术校园、融美校园的建设中,艺术教育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的中考政策中,对于特长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如何专业、高效、有计划地实行艺术培养教育,显的尤为关键。
        做为一线的初中音乐教师,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音乐教育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成效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以班为单位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存在一定问题,这种公共课模式很难充分体现音乐艺术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有难度,学生在这种课堂中的发展存在局限如:
        1.同一节音乐课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2.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性不明确
        3.集体公共课上课人数太多,无法因材施教
        4.同一节音乐课针对学生不同的音乐能力,发展存在矛盾
        
        5.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大
        6.音乐教学的特色性不明显
        7.音乐的育人功能并未完全发挥
        8.对有音乐特长发展需求和潜质的学生,无法提供专业训练的平台
        ......
        而这些问题,我们曾经尝试用“兴趣小组”的形式来弥补。但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除了常规的音乐课以外,已经很难再挤出其他的课时进行音乐兴趣辅导,学生参与的动力不足,教师教授的目的性不明确,对特长生的培养基本是一纸空谈。但是现在,只要计划得当、课程开设有针对性、教师授课有目的性,学生学习有阶段性,这一切问题,在拓展性课程中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本文希望通过在初中拓展性课程中基于“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在整个教育大数据的推动下,切实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在局部范围内建立一个系统的音乐专业训练计划,从而有效地弥补公共音乐课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具有音乐特长发展潜质的学生提供专业、高效的训练计划和平台。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教学目的,进而建立艺术化的纯美校园文化。
        
二.研究的现状及主题确定
(一)研究现状
        1.拓展课的开设是对传统艺术教学模式的新突破,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有效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心理,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育者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总是相匹配的,传统教育模式缺少兴趣的动力,对有特长发展潜能的学生缺乏目的性的培养。国家教育部针对全国中小学校课程的变革和改善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重个性特长发展,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能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人本性教学目标。
        3.素质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倾力于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音乐艺术里所蕴涵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成为优化人才素质的有力扶手。
        4.应改革传统音乐课对学生学生的评价标准。正确导向,一改传统上课内容和方法,二改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三改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及方法。
(二)主题确定
        广义的“专业训练计划” 指针对一门专业的知识技能,制定相应的学习训练计划。
        本文中提出的“专业训练计划”指的是:按照调查所得的学生实际专业情况制定相应的音乐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基础学生提供他们喜爱的特色课堂,为专业学生打造目标明确的特长生训练基地。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七、八年级拓展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预期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学校目标]
1. 形成可行的、目标方向明确、对象清晰、层次分明的新型特色音乐拓展课堂教学模式
2. 开发出具有专业性、学校特色、系统的拓展课音乐教育教学方案和校本教材
3. 创建本校音乐教学特色。
4. 建立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
[学生目标]
1. 学生有兴趣的进行各种技术训练
2. 学生有明确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
3. 学生有成效地完成短期展示
[教师目标]
1. 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的进步
2. 促使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与重点
(二)研究的内容
1.构建“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的可行性调查及问题评估
(1)学校大环境的预期问题评估
(2)学生环境的可行性调查和问题评估
(3)师资条件,硬件设备的预期问题评估
2.构建“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实行的内容程度确定
(1)课程目标的确定
(2)课程任务的确定
(3)课程评价的确定
3.构建“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实际操作方法及有效策略研究
(1)课程制定的操作方法策略
(2)课程实施的操作方法策略
(3)课程管理的操作方法策略
(4)课程效果展示的操作方法策略
        
四.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一)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本文相关研究内容的初步调研
        在该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作了大量的阅读笔记,为本文研究方向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作好了准备,并准备通过教研组的多次会议、讨论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完成本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的确立。
        第二阶段:初期研究阶段
        1.完成可行性调查以及预期问题的评估
         (1)学校大环境的预期问题评估
        经过在七八年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所得,存在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a.学生数较多,选择倾向性不一,不同专业学生教师难以调配。(34份问卷)
        b.如果学生没有时间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练习,课程是否等同虚设。(48份问卷)
        c.纪律,考勤如何到位?万一有学生借口去训练逃课怎么发现?(11份问卷)
         (2)学生环境的可行性调查和问题评估
        经过在七八年级200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所得,存在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a.如何把握学生的选择倾向性?(由53份问卷得出)
        b.学生对所选课程的了解和认识?(由103份问卷得出)
        c.学生原有的专长是否能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由72份问卷得出)
         (3)师资条件,硬件设备的预期问题评估
        经过多次调研评估,总结分析所得,硬件师资条件在研究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a.音乐教室需要添置多媒体设备
        b.需要添置合唱台阶
        c.学生专业书籍的选订
        d.聘请指导专家
        e.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听课培训,提高群体专业素养
        2.完成对研究内容程度的确定  
        a.课程目标的确定
        我们把课程的目标界定为: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音乐审美和创造的能力,对具有音乐特长和艺考意向的学生,明确其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b.课程任务的确定
        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我们面对的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上差异很大。所以,在课程任务的设置上,就要有高低落差,既能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又能满足少部分能力较高学生的更高学习需求。
        3.完成实施方案的确立
        基于问卷调查出现的预期问题,教研组经过不断的讨论和研究,最终确立了以下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1.实施具体方案
        通过自主选课和内定分班:

        我们通过不定期的集中听课、评课和改课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准。
        2.定期进行研究总结工作,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教研组在研究阶段中,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会议,就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思路的改变、教学经验的交流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多次研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研究策略。
        3.抽取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
        4.进行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分析
        5.确立具体实施策略
        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实际专长特点和选择方向为导向,实现四步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
         1.做好本文的总结工作,不断累积扩大研究成果。
         2.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论证,写出结题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收集与本文有关的研究资料,为研究主题打下理论基础。并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与学生对本文研究方向开展的认可度及开展预期问题评估。
        2.课例研究法:通过课例研究,创造趣味化拓展性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比较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状况。
        3.经验总结法:积累相关的课堂教学实例和学生展示实例,并进行经验总结,逐步完善音乐专业拓展课教学模式。
        
         五、本文的实践研究
         (一)构建“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的可行性调查及问题评估
         1. 学校大环境的预期问题评估
         我们在学校105位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回馈问卷98份。其中52份认为可行,占53%,调查结果显示,该研究具有开展的可行性,但存在较大难度。调查存在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学生选择倾向性不一,不同专业学生教师难以调配。(34份问卷提出)
         (2)学生没有时间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练习,课程是否等同虚设。(48份问卷提出)
         (3)纪律考勤如何到位?万一有学生借口去训练逃课怎么发现?(11份问卷提出)
        
2. 学生环境的可行性调查和问题评估
        我们在七、八年级的200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其中162份选择愿意,21份选择无所谓。54份选择合唱,19份选择舞蹈,63份选择音乐素养,47人选择器乐,具有器乐特长的39份,具有声乐特长的42份,具有舞蹈特长的9份,具有艺术特长生意向的4份。(此结果含学生刻意隐瞒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决大多数的学生是希望进行并参与音乐拓展课程,具有艺术特长和特长生意向的学生占比例不大,但考虑学生问卷答题时的顾虑真实性,教研组依然认为此研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是,在课程的选择上,需要更细致深入地调研。调查研究得出以下问题:
(1)如何把握学生的选择倾向性?(由53份问卷得出)  
(2)学生对所选课程的了解和认识?(由103份问卷得出)
(3)学生原有的专长是否能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由72份问卷得出)

3. 师资条件,硬件设备的预期问题评估
        经过反复的调研和研究讨论,我们认为:在师资方面,我们教研组具有较大优势,我组成员专业技术扎实并且区分均匀,在区级、市级和省级的各项比赛及公开课中均获得过非常好的成绩,具备开展研究的能力。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我校目前有四个音乐教室、一个舞蹈房和一个多功能厅,能够基本保证选修课程的开设,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以下问题有待改善:
        a.音乐教室需要添置多媒体设备
        b.需要添置合唱台阶
        c.学生专业书籍的选订
        d.聘请指导专家
        e.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听课培训,提高群体专业素养
(二)音乐专业拓展课程内容程度的研讨
        在对研究初期的成果进行反思总结之后,依据调查结果,开设了合唱、管弦乐、音乐素养、舞蹈和钢琴五门拓展课程,并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对专业拓展课程的上课内容和程度作了两个方面的确定,分别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任务的确定。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例研究,学生展示等活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课程目标的确定
        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课程的目标确定为: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音乐的审美和创造的能力,对具有音乐特长和艺考意向的学生,明确其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具体目标如下:
(1)音乐素养
        掌握一定的音乐素养知识(视唱练耳、乐理、音乐史、音乐欣赏)
        达成其他四门技术课程的辅助课程目标
        为有音乐特长生考试意向的学生提供系统的音乐理论培训
(2)舞蹈
        对舞蹈感兴趣,能够坚持刻苦的基本功训练;
        塑造良好的形体,达到一定的软开度;
        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
        完成藏族、蒙组及新疆舞的小组合训练;
        排练成品舞,能够在各种场合大胆自信的表演
        有特长的学生,加大练习难度,按特长生招生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坚持训练
(3)合唱
        对合唱感兴趣,能够坚持训练;
        初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和谐的双声部至三声部练习;
        排练合唱曲目,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大胆的演唱
        有特长的学生,加大练习难度,按特长生招生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坚持训练
(4)管弦乐
        对所学乐器感兴趣,能够坚持训练;
        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各声部的协作练习;
        排练曲目,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大胆的演奏
        有特长的学生,加大练习难度,按特长生招生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坚持训练
(4)钢琴
        认识五线谱
        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坚持练习
        演奏简单的曲目,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大胆的演奏
        有特长的学生,加大练习难度,按特长生招生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坚持训练
2.课程任务的确定
        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我们面对的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上差异很大。所以,在课程任务的设置上,就要有高低落差,既能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又能满足少部分能力较高学生的更高学习需求。
(1)合唱
        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和演唱的集合,它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合作的集体艺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艺术水平,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排除干扰的坚定信念。所以,在整个教学阶段中,我们的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重视声音的训练——多听——多唱——多演。在良好的声音训练基础下,提供更多的资源,帮助学生感受,体会合唱要领,经过反复的训练和演出,帮助他们在专业技能、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上有所提高。
(2)管弦乐
         构建一个优质的管弦乐团需要长期、固定的训练时间;稳定、优质的生源;专业的指导等等,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成长过程。而我们的学生技术不够、专业的技术指导不够、练习排练的时间不够,这些实际情况给课程的开设、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我们将管弦乐拓展课程的整天教学思路设定为:夯实基础——坚持练习——以点带面——化简为精。不断强化学生的基础技术,严格要求每天的练习,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强的学生已点带面,全员发展,为有专业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扎扎实实的处理好每一首简单的作品,用细节带动整体的教学质量。
(3)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在整个教学阶段中,我们的整体教学思路就是:多搜——多列——多听——多创。“多搜”是指,指导学生搜集各种音乐资料,在搜集过程中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层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列”是指,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音乐知识系统整理,抓住知识的逻辑联系,形成知识框架,这有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知识相互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多听”是指在多搜多列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提高耳朵的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任何教学活动都应紧密的围绕在听的基础上,多听才有多感。“多创”是指,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抒发感受和情感,进一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不同形式的创编活动,表现音乐。具有音乐特长生考试意向的学生,要求在选报相应专业拓展课的同时,必须加报音乐素养课,以此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4)舞蹈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里曾是舞蹈队的成员,有一定的基本功,更有一部分同学,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在整个教学阶段中,我们的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重视基训——多看——多练——多演。“基训”是舞蹈训练表演的基础,良好的基本功训练是舞蹈训练教学的关键,重视基训是舞蹈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多看”“多练”是指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多欣赏,在别人的舞蹈中吸取精华,提高自身。而良好的训练则是高效的保证。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良好的训练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展示来体现,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自信心和表现能力,同时还能从一次次的表演中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和总结交流的过程中提高。
(5)钢琴
         钢琴在当下已是一门非常普遍的艺术课程,但其对学生的综合要求非常高,而且学习时段非常久,在初中阶段开设这样一门拓展性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习压力之间矛盾的一种缓冲。有兴趣却从未学过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简单的入门知识,有基础却没有时间练习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对以前的技术进行复习回顾,利用拓展课时间练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思路设定为:兴趣为先——练习为辅——技术支撑——分层教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石,加上老师正确的技术指导,充分合理的练习时间安排,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布置的练习作业,帮助更多有兴趣的初学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简单的对钢琴有所了解,帮助专业技术较强,有特长生意向的学生构建练琴学习提高发展的平台。  
(三)“音乐专业拓展课”实际操作的方法及有效策略的建构
1.课程制定的操作方法策略:精选材,细整合
        在课程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高中的音乐选修课程安排,然后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能力,设置了五门课程。从一贯使用的教材中精挑细选出适合初中阶段的内容,同时选编完成了《钢琴拓展课校本教材》,再结合现在音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精选材,细整合,有效的整理出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音乐专业拓展课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2.课程实施的操作方法策略:挖时间,巧训练
        音乐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专业性,而专业从何而来,就是从基本功。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关键。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遇到了困难,那就是时间。大多数的学生除了上课之外,基本上没有时间作更多的练习,这一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研究教学。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提高,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之外,我们发动了参与拓展课程的学生的班主任,强制要求每天挤出30分钟的训练时间,由授课教师指导,挖时间,巧训练。过程可谓艰难。
3.课程管理的操作方法策略:灵活教学,高能高效
         除了教材和基训,严密的课堂教学也是重头戏。所以,我们在教学上确定了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音乐审美和创造的能力的主要目标。在教师方面,定期集中备课,集思广义,尽可能多的丰富教学手段;经常性的集中听课、评课、磨课,展开公开教学,督促教师完善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方面,在课堂上我们制定了严谨的上课常规请假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到点、到位;每节课都设置了秀一秀的环节,就上课内容让学生做简短的即兴展现;经常性的文艺演出、比赛和公开教学给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这些举策确保了我们研究过程中每一节课的灵活教学,高能高效。
4.课程效果展示的操作方法策略:丰富演出,自信出彩
        音乐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学了就该用,不断的演出,不断的表演能够更快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团队精神和自信心。所以,我们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艺术节、文艺汇演、各类比赛、课堂展示都是他们展现的时间,丰富演出,自信出彩。

六、研究的成效分析
        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对构建“音乐专业训练计划”的特长生培养策略的拓展课模式进入了深入的思考及实践研究,也对学生的反应及教学实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课例研究的方式,对教学中出现的众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交流,并最终确立了有一定特色的音乐专业拓展课教学模式。过程虽然艰辛,但在其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一)初步形成音乐专业拓展课程模式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组通过对合唱、管弦乐、音乐素养、舞蹈和钢琴五门拓展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最终确立了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实际专长特点和选择方向为导向的四步教学模式:
         






(二)学生能力显著提高
        1.从参加拓展课训练的学生纵向的能力发展来看,在参与拓展课学习前后,学生的专业能力达成方面有较大差异。合唱课的同学排练的合唱在柯城区学生艺术节的声乐比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管弦乐课的同学排练的管弦乐作品在柯城区学生艺术节的器乐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舞蹈课的同学排练的舞蹈在柯城区学生艺术节的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钢琴课的学员通过学习从不会到会,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到琴房练琴,不仅锻炼了自己,更增加了整个校园的艺术氛围。这些好成绩,都是从平时一点一滴的训练中得来的。成绩证明,我们的专业拓展课研究还是具有一定成效的。
        2.从参加拓展课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横向能力比较来看,两者之间在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有明显差异,学校艺术节学生节目的表演中,参加课程训练的同学表现自信老练,节目质量好专业性强。普通学生的节目缺乏这些表现。这让我们看到了研究模式的成效所在。
         
      

(三)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自本文研究内容开展以来,组内教师对拓展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行模式深入的思考,理论研究和交流总结,并将这一模式作为日常教研活动的主题,真正使科研带动了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个别教师在研究之初,观念意识单薄,纪律松散,课堂效果不好,经过个案研究关注阶段中的理论学习,高强度的集中听课和评课改课活动之后,有了明显的进步。组多名教师多次承担各类型的公开课、连续两年获得全市中小学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个人优胜奖;在各类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经过研究过程的磨练,组内成员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编排节目的能力水平大副提升,在区级市级的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的研究过程帮助教师在教学和专业上迅速成长。

七、研究问题的思考
        本文所述研究过程虽已告一段落,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细细反思,却仍有些许不足。
1.课程内容的界定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束缚,部分教师教学中的表现未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2.集体备课的效果虽然明显,但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
3.教学模式与专业特长生培养的挂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但如何解决表面参与与深入体会的矛盾依然是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所在。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们教研组所践行的这一教学模式思路仅仅只是一种尝试,这其中还存在着许多暂时无法有效解决的困惑,但我们相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终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资料:
1.《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2.《中国音乐素质教育手册》孔繁洲 山西师范大学
3.《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http://www.exam8.com
4.《浅谈音乐艺术特殊性》http://www.blogms.com;
5.《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22期;
6.《如何欣赏音乐作品与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 王婷  《时代人物》2008.04
7.《合唱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王帅红  http://wenku.baidu.com
8.《掌握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提高舞蹈教学水平》  苏静  http://wenku.baidu.com
9.《中国传统舞蹈基础训练方法》       
10.《合唱与指挥》
11.《西方音乐史》     
12.《配器》   张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歌曲写作与小乐队配器》王好亮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乐队编配与排练》方智诺 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