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优化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赵志芳
[导读]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
        赵志芳
        河南省长葛市八七小学     461500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绘画或手工制作等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化,完美地践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感受视觉语言,突出美术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的教学指导方针。
        
        关键词: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培养优化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要求教师把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绘画或手工制作等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化,完美地践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感受视觉语言,突出美术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的教学指导方针。
        1、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领域中,有三个方面直接与动手能力培养相关。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意义重大。首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动手能力培养,丰富了教学的实践内容,学生得以在课堂的有效参与和实践中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新课程强化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动手与探究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美术动手能力,从一个侧面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相应地践行了新课程理念。第三,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期,对于美术动手实践活动有着天然的兴趣,强化美术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培养符合学生的情感取向,是优化美术教学的必然选择。
        2、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1)创设新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小学生对新奇特的特殊关注,要求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把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创设为新颖教学情境,给学生的情感以强烈的冲激,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大自然里都有什么,在学生取得有动物的共识后,启发学生制作动物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再提示,大自然里除了有动物们还必须有什么?学生在反复思考和讨论后,明白还有花草树木。于是再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材料制作鲜花、小草、大树,待制做完成后接着进行角色表演。由于充分利用了情境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制作,积极联想和想象,美术创作能力及动手能力都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改进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意识
        教师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为教学指南,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美术学习认知规律和美术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重点落实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动手意识培养,学生一旦具有了强烈的动手意识,动手能力培养就有了扎实的基础。例如在进行“蔬果的剖面”教学设计时,教师一方面要通过网络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的剖面图,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将苹果、猕猴桃、大辣椒、大头菜等果蔬带到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从不同的角度切开,仔细观察对称、平均、放射等多种剖面形状,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亲自动手,眼见为实的种子。
        (3)组织美术实践活动,构建学生动手平台
        美术活动的实质是实践活动,是在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小学美术教学要打破传统美术学习和指导观念的束缚,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美术设计、造型、探索等学习内容,为学生构建起动手的平台,实现美术动手能力培养的常态化。例如在教学工艺课“泥浮雕”时,教师就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先对学生进行技法训练。在此基础上请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开展制作比赛。在比赛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掌握利用泥石制作不同浮雕艺术品的过程,明确制作原理、操作流程与制作方法,然后开始比赛制作。由于在竞赛的环境下动手操作,学生的积极性分外高涨,在思维和技能的充分调动中,用泥皮、泥条、刻刀制作出一个个完整的浮雕作品。教师则把控全局,及时发现学生技法上的失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比赛结束后,让同学互评,在彼此交流中实现美术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
        (4)实施充满激励的评价,巩固学生动手信心
        评价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效果的总结,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成效的检测和评判。按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肯定、激励、褒奖、客观”的学生学习评价指导方针,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中动手能力培养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积极的心态设计评价目的、指标、方法和路径,强化评价的激励性。第一,教师要从“师爱” 的角度定义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评价,将评价作为鼓舞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措施。第二,要明确学生心理情感的反复性,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树立起的动手意识给予必要的巩固,通过发展性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美术动手能力。第三,结合美术教学内容,设计主题明确、有趣、有成就感的系列实践活动,从参与、技能、艺术性等方面对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占奎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学园》2020年35期
[2]刘艳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考试周刊》2020年34期
[3]马瑞兰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新校园》2021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