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任闪光
[导读] 现如今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设计地下室以完善自身建筑功能。
        任闪光
        中铁建工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1
        摘要:现如今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设计地下室以完善自身建筑功能。地下室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渗漏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地下室的使用体验,同时还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建筑工程都开始重视地下室防水工程,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体系。但由于地下室防水施工活动是比较复杂的,相关施工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多阻碍。为此,文章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特点
        针对地下室防水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地下室建筑图纸数据过大,所以,针对地下室的工程常常会使用后浇带的方式来替换伸缩缝和沉降缝。在进行后浇带二次混凝土浇灌任务中,经常需要将后浇带与混凝土进行融合处理,但经常会出现渗水的情况。(2)针对地下室的混凝土结构来讲,由于其建筑面积过大,属于大面积浇灌建筑,在结束浇灌后,由于内外约束力度的改变,以及水泥自身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其中出现的裂缝会直接导致地下室出现渗水漏水的状况,大大降低地下水的防水效果,是地下室出现漏水情况。使地下室结构不够稳固。(3)对于地下室的施工来说,会有大量的施工设备存在,例如管道维修、电气工作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穿墙引线,那么在穿墙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渗水的情况。(4)地下室的建筑材料通常为混凝土结构,止水片的操作不合规常常会导致渗水问题的产生。
2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2.2平面空铺法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先进行弹线并准确定位,然后采用平面空铺法对第1幅卷材进行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反应黏结层,再对其位置进行仔细的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空铺第2幅卷材。反应黏结层面隔离膜需要在搭接前撕去,搭接时采用干黏搭接的方式,利用压辊挤出搭接边的气泡,并将卷材搭接边压实黏牢,严格控制搭接的宽度,通常情况下,要求保持在60~80mm。
        2.2承台、地梁沟湿铺法施工
        采用湿铺法进行承台以及地梁沟施工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第一,进行基层处理,对基层进行全面清扫,将其表面的浮浆、尘土以及杂物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基面。第二,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水泥浆,水泥浸泡在水中15~20min,然后利用电动搅拌机进行搅拌,通常搅拌5min以上。第三,根据基层平整度进行水泥凝胶的刮涂,刮涂的厚度应控制在1.5~2.5mm。第四,进行节点细部处理。第五,撕开隔离膜,铺贴防水卷材,同时还应合理地搭接,长边搭接宽度一般保持在50~80mm,短边的搭接宽度一般保持在80~100mm[1]。第六,进行防水层晾晒,晾晒的时间需要根据环境温度来确定,温度越高,晾晒的时间越短,同时应禁止防水层暴晒。通过晾晒,可使得水泥凝胶达到规定的强度。
        2.3侧壁防水施工
        在侧壁防水施工过程中,完成基层处理以及水泥浆的配制以后,开始刮涂水泥凝胶,根据基层平整度,黏合剂刮涂厚度一般保持在1.5~2.5mm,并且要严格控制刮涂的宽度,通常情况下,要比卷材的长边和短边各宽出300mm。然后在基面上合理地铺贴已剪好的卷材,撕去隔离膜后,既要在墙面铺设防水卷材的位置刮涂水泥凝胶,也要在卷材黏结面上涂刮水泥凝胶,由2个施工人员将卷材放在待铺的墙面位置。

在搭接相邻卷材时,采用平行搭接的方式,上下卷材的隔离膜需要在卷材长、短边搭接时揭开,严格控制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宽度,长边一般为50~80mm,短边一般为80~100mm,完成搭接以后,利用水泥凝胶进行密封。为了使卷材完全贴合在墙面,还需要利用软橡胶板,通过刮压卷材排除其中的空气。与此同时,还应加强节点细部处理[2]。具体需要严格遵循节点构造图的要求,如施工缝、阴阳角等部位需要进行加强层处理,以保证防水效果。
        2.4防水细部节点做法
        (1)底板与侧墙拐角处防水处理:预先在防水墙上进行防水层处理,小心处理防水砖,并将双层防水层裸露。利用新粘粘的SBs防水材料进行连接,宽度达到20厘米厚。在开始施工时,要预先对施工缝进行粘合,两缝间宽度保持在25厘米厚。(2)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处理:由于后浇带位置的特殊,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处理,不能随意改变设计位置,也不能随意变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层做法,一小部分垫层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下挖,大约在20厘米厚,宽度为后浇带两侧50厘米,也就是180厘米厚。后浇带部位设置一层附加防水卷材(防水加强层),宽度为150厘米[3]。附加层做完后方可大面积粘贴防水层。
3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对策
        3.1加强对原材料的有效控制
        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防水卷材及配套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重视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购买的防水卷材及配套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还需要对防水卷材及配套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形成进场抽样复检报告,满足施工技术要求以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防水卷材及配套材料,必须合理地堆放,避免防水卷材及配套材料受到破坏。在正式施工之前,还需对防水卷材及配套材料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无误以后再应用到施工中。
        3.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防水施工的质量管理,保证防水卷材施工达到技术要求。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细部节点的处理,对于变形缝、穿墙管道等,需要设置加强层,并严格检查隐蔽工程的记录;完成卷材铺贴以后,检查卷材的搭接缝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检查时可以采用观察检查法或者划开卷材表面进行检查,确保卷材贴满,没有空鼓、扭曲、翘边等问题;用观察和尺量方法对立面卷材的接槎宽度进行检查,按照设计要求,高分子的立面卷材接槎宽度应保持在100mm;用观察和尺量方法对侧墙卷材和保护层的结合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结合的紧密性[4],且要保证保护层厚度符合规定要求;用观察和量尺方法对卷材搭接宽度进行检查,允许其偏差为-10mm。
        3.3提高防水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防水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对地下防水施工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对此,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施工交底工作,让防水施工人员明确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具体做法,熟悉地下室防水施工图纸,尤其是重点结构部位以及难点结构部位。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保证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质量,使地下室防水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要不断研究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基层表面和各部分防水施工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防水质量和使用寿命,有效控制建筑单位成本投入,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庆.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与工程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7(16):93-94.
[2]何玉海.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解析[J].门窗,2017(06):57.
[3]周志伟.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节点标准化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7,36(17):148-150.
[4]陈超.与既有建筑连通的地下室连通口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17,39(04):478-4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