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强
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很多地区的市政工程带来了不小的机遇与挑战,而本文就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质量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如管理体制难落实和施工监管力度不到位等,都会影响到工程运行水平。随后阐述了五点控制策略,包括优化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及建材管理力度、创新施工现场监管模式、注重施工后期质量验收和组建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策略
市政工程在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与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交通运输业的平稳运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质量管理方案进行科学部署与规划,对提升市政工程整体稳定性能有积极影响。
1.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质量管理体制难落实
有些市政工程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施工流程规划、安全隐患防范或资金资源协调中,而在质量管理体制的补充与完善上有所忽视,使得管理水平一直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给市政工程综合实力的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如部分市政工程会受工期影响,而没有对管理体制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导致所堆积的问题在时间作用下由量变逐渐转化为了质变,不仅增加了后续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难度,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工程整体的安全。
1.2施工监管力度不到位
一些保有传统观念的市政工程会习惯了固定的质量监管模式,若是在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将新型的监管模式或理念强行融入到了质量管理中,那么便会在干扰管理人员工作思路的同时影响到领导层的决策及判断结果,有时还可能导致监督管理混乱或对接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给市政工程带来无形的压力与负担。对于个别中小型市政工程而言,若管理团队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引用大型市政工程的监管模式,也可能降低常规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领导层把握好质量监管方向。
1.3质量管理队伍较松散
队伍较松散也是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原因之一,与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薄弱和内部人员管理体制较生硬等都有一定关系。如有些市政工程可能会因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而聘用了专业能力不高的管理人员,使得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各部门工作对接不到位或职能难落实等问题,间接阻碍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推进效率。若市政工程没有将人性化或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彻到人员管理体制中,那么有些管理人员便会出现工作态度不端正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管理达不到理想状态。
2.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2.1优化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严谨、稳妥的体系机制不仅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支撑性作用,还对施工流程的稳步推进有正向引导效果,需要工程团队对质量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工作给予关注。首先,要对当下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漏洞问题除了要进行及时整改,还要将改良后的内容录入到备案库中,从而为后期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市政工程要对长期战略方针与短期发展计划下的管理体制有所区分,以辩证、客观的视角来制定契合度较高的体系机制,以免出现质量管理表象化或片面化问而给常规施工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最后,工程团队要对质量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提高重视,如对落后、陈旧的管理制度与理念进行升级或剔除处理,来更好的顺应新时期背景下市政工程的开展诉求。
2.2加强基础设施及建材的管理力度
市政工程施工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基础设施与建材,而对此类内容进行严格管理,不仅能为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打开双重防护,还对施工风险的防范有很大帮助,需要工程团队制定可实施的管理计划。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工程人员在施工前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试验检测,在保证设施的安全系数达到标准要求后再将其投入到施工作业中。另外,操作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原理与注意事项,还要按照规范的流程步骤来操作指定设施,防止施工区域受人为失误影响而埋下隐患问题。在施工建材方面,市政工程需要对建材的存放场所进行细化管理,如把控好存放场所内的温度与湿度,避免稳定性不高的建材出现变质或损坏问题。在使用施工材料时,则要对各项材料的用量、运输形式以及配比率等进行全面了解,来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2.3创新施工现场监管模式
死板、固化的监管模式已经难以在现阶段的市政工程施工中展现出良好效果,需要工程团队将创新观念与监管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工程质量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如施工现场监管中会涉及到很多数据信息,在各项建材的型号、尺寸、数量,以及工期规划和施工流程推进状态上都有体现。因此,很多市政工程会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质量管理及现场监管工作中,在为监管人员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提高施工信息收集与整理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协助下,工程人员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动态情况进行实时掌握,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问题,附近的监测装置也能在第一时间发送警报信号,而管理团队便会根据系统所反馈的信息快速开启应急预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问题的负面影响程度。
2.4注重施工后期质量验收
要想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市政工程就要对施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加以重视,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工程误差方面。验收团队要对施工后的工程结构与原定方案中的设计要求进行核对判断,若两部分内容存在较大误差值,市政工程则要对误差成因进行追溯分析,在保证核对结果符合施工需求后在开展下一阶段的施工工作,来为后续的施工质量打开防护伞。第二,在工程修复方面。若在质量验收过程中发现了局部结构存有隐患问题,如混凝土结构出现形变或裂缝情况,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修复,并做好相对应的修复记录,来为日后市政工程维护与管理重点的明确提供信息依据,延长工程整体使用寿命。
2.5组建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而对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安排,不仅对质量管理的高效开展有重要作用,还对管理人员间配合度以及工作对接力度的提升有正向影响,需要市政工程制定科学的队伍组建计划。首先,要对所选择的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上的考量,并对其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等有所了解,从而为优质队伍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部门领导要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使其能在质量管理中发挥自身职能价值与作用,为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最后,市政工程可以在施工前期开展培训指导活动,使管理人员在总结学习与经验积累中不断掌握质量管理的要点与技巧,强化队伍质量管理综合实力。
结论:如今,很多地区的市政工程在实际开展中,都能对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目的与方向进行进一步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给现场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铺设稳固道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降低风险隐患问题的出现几率。对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和干扰因素,工程领导层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工程规模、施工流程及经济成本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施工计划的有效落实创造有利条件,助力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虎.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5844.
[2]林彬,汤成海.试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8,(12):313.
[3]姜燕燕.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413(9):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