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盘曲强
[导读]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从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来看,
        盘曲强
        身份证件:45021119910808****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从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来看,无论是工、农、商、副,都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尤其是出现了各大平台这样的新兴网络推广方式,对电力的要求就更严苛了。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持续运作,本文为大家总结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运用的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和处理的对策,为保障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行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数据了。品牌的推广需要网络,大众娱乐需要网络。在对网络提出更大需求的背后,是对电力提出的要求。为了保障各种用电安全、稳定、高效。水利水电工程成为这一保障维稳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水力税点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需要在技术上加以创新,保障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是目前社会需求对水利水电工程提出的新要求。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的技术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设施工程是维护稳定的项目,因此它是重要的工程环节之一。而且基础施工规模比较大,投资比较高,周期性也比较长,而且会受到复杂的地理位置和施工技术的影响。比如在是施工地基不稳定的时候,就会引发滑动,这样会出现危险,甚至能缩短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地基的建设,施工前,要打好地基,不能出现渗漏的情况。因为一旦在工程开工的时候出现裂缝、渗漏,这种裂缝会根据受力强度越开越大,并且不容易弥补。最终导致安全风险系数提高。
除了上述这些风险,由于特殊的地质性质,也会出现基础沉降。所以,在工程施工的时候,要提前做好严格的勘察,记录好相关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并制定应急预案,充分做好一切准备,保障水利水电相关工程项目的展开。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之前,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址、勘察、规划、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而且要为将来的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选择在坝区、库区、移民迁建和专项设施迁建的用地,因此人文环境和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这会使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所以要做好施工前期工作,是为了能够及时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2.1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
要对施工的时间做出合理选择,首先是要根据水利情况的变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是具有制约性影响的因素,比如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建设,就会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工程施工的时间。所以,要根据施工性质来选择合理的时间,以此保障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这样也可以提高效率,完善质量,可以对施工质量做到严格把控,运用有效的方法来优化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可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
2.2工程施工的设计规划
从工程学上分析,施工之前,需要认真的规划,对于施工的设计规划难免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图纸。在绘制图纸的时候,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在前期,一定要在施工地点勘察好周围的施工环境,对施工现场做到详细勘察,图纸成图之后,要与施工现场做进一步的比对,及时修改和调整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做到数据同一,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误差。
2.3注意施工中的隐蔽工程
地基处理、地下水防水处理等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工程结束之前,需要做填埋和覆盖的工作,为了便于以后的检修,这些隐蔽工程需要做好,质量要做稳。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隐蔽工程会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施工人员要意识到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要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实施人员要在监督人员的陪同下作出详细的24小时监督材料,便于日后出现问题,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3.1预应力管桩技术
通过运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出现的质量问题,因此这也是基础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这两种施工方法在程序上有些不同,因此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针对不同情况来选择预应力管桩的先张法和后张法。目前,我国的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完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精准度也越来越高,预应力管桩技术中,以施工方法为例,还可以分为锤击法和振动法等。而在这两中方法中,锤击法的运用更广泛一些,因为锤击法是针对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有显著作用的。在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实际施工中,还能解决一种沉降问题,它是通过减轻外界地址条件而实现调节的,这样可以避免地基沉降幅度过大,而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
3.2岩基加固处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根基的稳定性,确保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如果地基不稳,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隐患,因此要注意掌握岩基加固处理技术。掌握了这种技术是为了防止如在施工过程中,地基不稳造成的意外风险。所以,一般这种情况都会使用岩基加固处理技术。通常岩基加固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夹)层和河床深槽处理,防止岩基不均匀沉降处理,防止岩基滑动处理。在采用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夹)层和河床深槽处理时,要根据宽度挖出相同比例值深度,并且要清除两侧的破碎岩石。要用混凝土填塞,或者直接浇筑混凝土梁。这样是为了避免岩基不均匀,出现沉降比差大的因素。可以试试基坑内风化破碎岩石、固结灌浆、对坝体进行合理分缝等措施。要选择合理的开挖深度和断面形式。
3.3控制性灌浆技术
由于国家建设需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增加,在施工中会频繁的出现复杂地质情况。因此,传统的灌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求了。对此,许多施工现场想到了利用控制系统和传统的灌浆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凭借使用控制技术来改善整体的防渗性。控制性灌浆技术能优化对水泥的处理结果,使水泥的性能越来越稳定。这样一来,水泥能起到的防渗效果就越来越好。而且控制性灌浆技术还能控制灌浆的范围和容量。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从而节省成本,而且还能减少在工程施工中渗透事故发生的概率。
3.4软土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软土施工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在软土上施工的情况的话,首先要做的是改善施工环境。因为软土施工是比较难的,为了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按期交工,同时还要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软土施工技术应当在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软土施工技术的不足之处。同时,施工人员有责任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作业环境和设计规划中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了解,这样才能使软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4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是各行各业齐头并进的结果,而水利水电工程却是众多行业发展的纽带。当今社会,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广泛,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对于基础工程建设项目高度重视,因而水利水电工程也就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而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还不足以很好的应对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型技术的开发和更新是目前需要之根本。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应从多种渠道中汲取新技术,紧跟时代,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国家的惠利政策将我国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高潮。
参考文献
[1]庄桂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09):167-169.
[2]张世欣.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J].中华建设,2021(02):128-129.
[3]杨旭红.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分析[J].居舍,2020(35):61-62+104.
[4]侯晓斌.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J].工程与建设,2020,34(06):1140-1141+1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