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王誉洁
[导读] 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誉洁
        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小学  628012
        摘要: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读写结合开展阅读教学,一方面与素质教育发展相符合,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读写结合模式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并分析现阶段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探究读写结合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阅读分数在语文试卷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用读写结合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既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又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读写结合模式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意义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还能够结合实际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和写作材料素材积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音与语言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效将读写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两者之间的结合也会有差异性,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结合,反而会降低阅读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究读写结合的有效模式,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现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模式开展教学,对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教师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式陈旧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使得读写结合难以发展。许多教师在现阶段教学中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模进行阅读教学,以读、写、背这三种模式为主,没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此,读写结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学生阅读能力较弱
        小学生受年龄等因素限制,认知水平较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强。而在当今社会,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读物越来越多,许多读物中存在大量的血腥暴力等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类读物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性格的塑造。而有的书籍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将许多经典书籍大量删减,这样虽然方便了学生阅读和理解,但同时也丧失了名著的精华。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许多著书者为了让学生能够读懂,删减掉了大部分内容,只留下一些经典的部分,导致学生对这些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认知形成固化的模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重读轻写
        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重阅读教学,轻写作教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渗透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也没有融入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难以均衡发展[2]。

同时,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内容较少,通常一至两周才会进行一次教学,而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这种重读轻写的观念,导致阅读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
三、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拓展课文内容,积累阅读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长期进行阅读积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经验。而小学阶段学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和阅读知识,导致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素材,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读写结合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语句,吸收文章的优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素材、语言、技巧等今后都能够应用于写作中,大大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例如,在《海的女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自行发现、感受文章中的深刻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夜莺》、《丑小鸭》等其他安徒生童话故事,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
(二)加强课堂阅读,进行课文仿写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还要加强课堂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后说出自身的体会,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说”的练习,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够为写作奠定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同时,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对句子的形式进行拆解,并模仿文章的句子进行仿写,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文章中表达方式应用到自己的语言中,从而将作者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荔枝》这一课的教学中,文章中有许多感人的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想,模仿文章中句子的表达的方式对母亲的动作、情感等进行描写,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进行学习。
(三)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阶段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由于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限制,无法将自身的想象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读后感就是一种抒发自身情感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外延,将阅读中产生的感悟和自身的想法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例如,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并在小组中相互讨论自身的想法,如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等,并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读后感。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效把握爱国题材中的情感,从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发现读写结合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教师要拓展课文内容,积累阅读素材;加强课堂阅读,进行课文仿写;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巧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09):159-160.
[2]卢爱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分析[J]. 文存阅刊, 2019, 000(012):137.
[3]刘薇. 探析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实践中的应用[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8, 000(007):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