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觉生”德育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王晓畅
[导读]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
        王晓畅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并且这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若从“文以载道”的方向出发则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当今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觉生”德育的教学方式则能够帮助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以课本作为基础,在课本的基础上做出拓展练习,从语文课的角度分析来看,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视、听、说、读、写”均占有重要的比例,对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除此之外在其中加入情、意得元素,使得语文课更加的生动有趣,并且真正的实现语文的“觉生德育”。下文则将针对小学语文课的“觉生德育”教学做出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望帮助推动小学语文的教学,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觉生德育;教学探讨
        引言:从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进步,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教师对“觉生德育”认识的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内心出发,仍然停留在表面。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学生自身的性格等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需要掌握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觉生德育”教学。另外,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视、听、说、读、写这几个部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教学,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这样才能够切实的感受“觉生”这一概念。
        一、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来实现学生的觉醒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来看,“觉民”教学是“觉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进行“觉民”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学习这门学科,并且理解语文,这也与学生自身的觉悟有一定的关系。而后再进行“觉生”教学。实际上,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语文大体就分为听、读、记,这三者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感受作品的独特内涵,真正的用心体会。而在理解文章记忆文章的过程中听便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将文章用声音朗读出来,让学生感受其具体的情感,相比于文字而言,声音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学生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有情感的变化。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做充分的准备,在授课之前自身先通读文章,对文章有所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授课。上课之前教师先进行范读,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当中来,范读过程中教师必须随着文章情感和节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包括整个文章的基调也必须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例如在描绘圆明园的文章中,文章当中会有很多的起伏变换,教师则应该随着文章的律动而改变,最开始对于圆明园的描述是欣赏的,而后会转变成一种激愤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好语言的表达技巧。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魅力以及历史文化。


        二、以问答的延伸来实现学生对于文本深意的感悟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是循序渐进的,整个授课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范读结束后教师则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这样一来便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文章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可以将多个学生组成一组进行角色练习,让每个学生朗读不同的角色。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则应该设置一些问答环节,针对具体的文章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做答,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样一来可以良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语文。
        三、结合生活化内容以激起学生觉悟行为
        语文的学习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存在,因此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实现“觉生”德育有积极意义。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描绘给学生,从而实现引导学生。例如在教学《一个苹果》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化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在与父母、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自己如何做。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品德,也是学生应该贯彻到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以学生正常接触到的生活化内容为切入点,以及在日后的生活过程中,自己应该怎样进一步调整。
        四、角色朗读,让学生觉出课文中的德育激情
        “觉民”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的自主觉悟,在自觉中感悟课文蕴藏的德育知识和情感,并通过透彻领悟的方式转化为小学生的德行,塑造其德性。在“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细细地读、入情地读,在朗读中逐渐领悟德育内容。这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分角色朗读,从教材之心同学生之心碰撞的角度来激起学生的“觉悟”,让学生由对任务的准确理解,到新形象在自我心中的建构,并以富有感情的朗读方式再现人物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思想认知。
        五、写作抒情,描绘小学生觉悟后心中的美德
        小学生从角色扮演中感悟到榜样精神后,就会产生出系列觉悟后的行动。在行动中,既有可能遭遇挫折,也有可能受到赞扬,产生效能感,总之其内心将有一种诉诸成文,一吐为快的写作激情。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到范文,倡导小学生在作文中抒真情,展个性,绘出“觉悟”后心中建构的美德人物形象。这一写作过程本身,就能有效引导小学生提升德育境界,有针对性地批判其心中原来的低俗认识,让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充实作文材料,丰富自我精神形象。
        结束语:总之,只有坚持同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觉民教育中的“觉生”教育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支撑载体;也只有从学科特点和觉民德育规律出发,才能收到“觉生”实效。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只有在遵循听读说写的传统教学中,融入知、情、意、行的德育形成规律,才能从感知到激情,从真情的心动到行动,最后形成小学生执行美德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郭和才.小学语文课"觉生"德育实践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8,000(029):P.4-5.
        [2]刘立凤.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觉生德育探讨[J].成功密码:综合版,2019,000(001):P.47-47.
        [3]马瑞.小学语文课\"觉生\"德育探讨[J].软件:电子版,2019,000(004):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